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其是反映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一般规律的政治理论,应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民为"权利而奋斗"的行动方式,学界往往不加区分地运用"抗争维权"来描述.严格说来,农民抗争和农民维权表征着不同的涵义.农民抗争意味着农民在社会对抗中处于弱者地位,对权利的争取带有悲情的反抗色彩.农民维权则意味着农民主体性地位的取得,对权利的获取是在互惠规范的前提下,采用合法手段进行的."农民维权"是当今中国农民利益表达的理想模式,我们应该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权益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畅通权利救济渠道等来促使农民转变成公民,以确保农民利益表达的维权模式出现.  相似文献   

3.
在建国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指出: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我们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的这一论述为中国协商民主的实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进行协商民主形式的探索、内涵的丰富、内容的实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不仅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特点和优势,而且深化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内涵与本质,对当今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扩大基层民主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诉求,满足这种诉求,关键在于深化基层民主,核心在于扩大其自治性和参与性。以公民为主体而展开的协商民主是建设基层民主的重要路径。要把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深化认识,健全机制,使其服务于当下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传到中国,正值中国民主建设刚刚起步之际,许多学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联系起来研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命这一命题的提出,其现实意义在于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和追求目标,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又为人民民主提供了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偏重过程正当性的民主形式,以其平等、理性、关注共同利益等特征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民主范式。我国乡政村治格局为农村发展协商民主提供了制度基础。协商民主可以融入到基层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弥补选举基层民主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党际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现实表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一种“共赢博弈”。推进党际协商民主发展,对提高党的决策质量、监督权力有效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党际协商民主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协商的思想意识不强、协商的过程不够民主、协商的制度不太健全等。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建立具体保障制度、扩大政党包容性、发挥民主党派独特作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党际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民主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与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协商民主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民主范式。它不但与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相契合,同时,也是化解农村多元利益主体间冲突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突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这一重要内涵。强化基层组织的协商民主气氛,倡导对话与协商。农民的参与意识与民主信念,可以促进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农村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乡村治理中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范式在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起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随着农村村民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协商民主适应了我国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它也是解决农村治理中民主困境的途径。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有利于保证乡村事务决策的公正性,有利于控制权力滥用、防止腐败,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46年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特殊背景下的民主实践。这次协商会议契合了协商民主的一些要求(平等、包容和理性)和特征(合法性、公开性与责任性)。从整体实力和人心向背来看,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大致处于一个平等的基础上。而政协代表名额的争议与《宪法草案案》的修改过程则体现了包容和理性。但是,其协商民主的底色又是脆弱的,这种脆弱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它的破产。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蓬勃发展过程中,民主形式在基层得到不断创新,也呈现出协商民主妁若干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是在明确中西方学界对协商民主含义解释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基层民主发展中出现的协商民主,分析其在中国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的可行性,并指出协商民主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构建治理型政策网络。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的科学涵义赋予其丰富的特征,使其在运行中能够改善基层群众自治中因选举民主一马当先而导致的最能体现自治本质的公众协商性参与严重不足的现实。协商民主完善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可能性源于三方面的偶合,即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相偶合,与政治协商传统相偶合,与民主集中制相偶合。基于此,协商民主在完善中国基层群众自治中可以大有作为。协商民主能够提升基层社会及其民众的公共理性,能够规范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能够逐步培育出健康成熟的公民社会,能够完善公共权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决心,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和当代价值.在目前,除了顶层设计提出的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应结合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不断进行创新,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  相似文献   

15.
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体现在整个制度体系和政治实践之中.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伟大创造,对发展人类政治文明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参与意识不强,自主性参与不足;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参与的形式与渠道单一;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不高,非制度化参与增多等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社会物质条件相对薄弱与不平衡,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和传统文化消极层面的制约。协商民主能有效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比选举民主更有利于公民实质性政治参与;协商民主作为横向结构因素,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民主,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协商民主对政治和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协商民主是增进党内和谐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派和谐的现实选择,是推进党群和谐的关键环节;推进协商民主,增进政治和谐要发展党内协商民主,健全政治协商制度,提高党群协商水平;应该防止错误倾向:党内协商要防止转变成为精英式民主,党派协商要防止运作过程的低效率化,党群协商要防止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党内民主的意义、作用、性质等方面论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