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择199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几种代表性的论述思路,清理、揭示这些问题关怀、概念范畴、表述模式在特定学术谱系中的来龙去脉.在肯定诸多研究视野对于现代文学研究的重大推动作用的同时,澄清、批评其中的盲点、误判、遮蔽和可能的限度,意识到西方学术创造的理论模式在"本土化"过程中,知识与权力、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很必要。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主要有三个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个性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年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那时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品还主要停留在个性研究的层面上,彼此之间没有统一的联系,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却不是通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联系在一起的,而是由国家领导机关通过政治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它构成的是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的组织,是通过科学(学术)研究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开始发展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是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性表现在:无"我"、无"理",而有"道"(整体性),体现了科学研究(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普实克与夏志清之间有关《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论争固然有政治立场上的分歧,也包含相当浓郁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反思中我们更应该看到,这场论争实质上包含着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刻的学术观念和方法上的分歧与差异。论争中所涉及的学术观念和方法体现在多个方面,有些具有整体性质,有些只具有细节的意义,其中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史学性质,也就是其研究中所谓"科学性"的落脚点的理解,以及研究中应该采用何种具体方法等是他们论争的焦点所在。重温这场论争对于深化现代文学史学性质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与重建来说也许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2002-2003年,报刊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生长点.由于强调"触摸历史"、进入当时的历史语境,重视对研究对象的贴近与理解,相关研究成果以重返历史现场的方式着力呈现中国现代文学原生态,并提供了可能改变以往文学史叙述的新材料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古典主义"是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引人注意且仍需深究的问题。在此问题框限之内,梳理学衡派、新月派与京派的家族类似性固然重要,但将"古典主义倾向"与"古典主义思潮"区别开来,以充分认识现代中国诸多文学现象之间的差异性,则是更能发挥其理论动力的关键所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倾向体现为一种重视传统的文化理念和均衡、节制的美学风貌,其主要承载者新月派和京派并未从根本上悖离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倾向构成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一种特殊表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中国文学思潮与运动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格义"与"反向格义"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但同时也容易扩大误解和冲突,作为高等教育研究重要概念的"学术权力"就是因(反向)格义而产生误解的明显例子。文章以伯顿.克拉克的相关概念为基础,阐述了中西"学术权力"(academic power)概念背后的语义基础和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剖解了国内"学术权力"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术权力"的分析,也能引发对有关"格义"与"反向格义"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姜德明是继唐驶之后专注于现代文学的书话名家。姜德明书话作为文学文体和作为现代文学研究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姜德明大量的和多样化的书话写作实践,对于书话文体的繁荣、丰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现代文学研究方式,姜德明书话对新文学史料的考掘与研究成绩突出,对现代文学的普及与经典化亦发挥着独特作用。由此可见,书话作为文学研究的特殊体例,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当代学术史上,这种独特述学体例,正是对传统述学体例的接续、重建及新变。  相似文献   

8.
该课题主要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对大学治理的本原性质与治理要义、国外大学治理的制度、中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运行及匹配、中国大学治理制度优化的理念、路径与制度保障,以及中国大学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及其转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大学治理理论研究有待突破。现代大学治理理念除却要践行"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这一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之外,还要注重"治理的民主性""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治理的‘疏’‘统’并举"。大学应实现由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治理制度的优化路径是由行政型治理向学术型治理转型。大学治理制度的设计应遵循正当性、互补性与价值创造性三个原则。中国情境下大学行政权力与大学绩效负相关,学术权力与大学绩效正相关,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其交互作用有利于大学绩效的提升,两者之间存在着最佳的匹配点。  相似文献   

9.
论学位论文的“学术理论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理论性"所涉及到的三个侧面,即如何理解与界定一篇学位论文的学术理论性、研究方法论设计与具体研究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和论文的选题与结构安排,并结合作者学术创作的经历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学术失范、科研不端丑闻的屡屡爆出,高校学术成果的真实有效性引来学术界的不断质疑,其负面效应已经影响到社会对高校科研诚信水平的整体评价。高校学术研究者"自律"的松懈和沦失以及"他律"的外部监管不力是高校学术失信行为频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的"自律"与"他律"互动的学术诚信机制是确保高校学术成果真实性的有效途径。"自律"与"他律"对学术诚信的作用在不同时期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合理定位是保证学术诚信的关键所在。在学术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今社会,部分高校学术研究者的"自律"道德底线日渐消失,在"他律"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传统的"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学术诚信体系难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因此,高校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应定位在建立"自律"与"他律"互动、"他律"为主"自律"为辅的系统的学术诚信"教—监—管—惩"体系,通过系统严密的"他律"教—监—管—惩,实现高校研究者学术诚信的"自律"内控,由此形成高校学术诚信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