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七要素”教学论学派是以李秉德先生为学术大师引领,以西北师范大学为学术阵地,以“教学七要素”说为理论核心观点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本土学派。在几代人的努力下,该学派学术研究队伍逐渐壮大,学术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学派影响力持续提升,培养了一批引领中国教学论发展的新一代学术大师。“教学七要素”教学论学派呈现出鲜明的师承脉络,为中国特色教学论学科和学术体系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学论教师的职业发展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科教学论自身发展处于困境.鉴于此,学科教学论教师应以"教学学术"为发展契机,克服盲目、盲从,潜心挖掘学科特色;以融合、实践为切入点,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养,率先构建高校中"学术完整"的教师队伍,走出职业困境.  相似文献   

3.
李秉德先生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开创了我国现代教学论的学科体系。"七要素说"立足于学校教学现象,是其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李秉德先生为首席专家的研究团队,从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七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形成教学活动的运转机制,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了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建设教学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论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教学论学科体系,要在深入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固本拓边、继往开来、变革整合、完善教材;建设教学论学术体系,要在依托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学术共同体、促进学术交流、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教学论话语体系,要以传递中国声音为立场,双向沟通、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形成国际话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出发,以"比较课程与教学论"为切入点拓展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在研究方法论层面对"课程与教学论"在中国的发轫、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试图构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学术共同体,并通过课程理论研究的突破,在世界课程界形成一定影响,旨在为了中国课程学派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作为科学革命的历史产物,大学学派在学派分类图景中具有特定的内涵,它是以理论纲领为内核,建立在师生群体"选择意志"基础上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具有较强的内聚性、自主性、传承性、创造性。尽管大学学派一直代表着最先进的学术生产力,并恒久地扎根于大学学术发展的每一块版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的历史印记,但在学科边界日益模糊的时代,大学学派所赋予的时代价值主要是作为一种科研团队的理想类型,以及自生自发秩序对于学术组织创新的意义。回应当前中国大学的学派诉求,"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当遵循"学派创生"理念,摆脱"跟班式"科研,跳出"中国学派"误区,从探寻适宜的学科制度入手,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为世界一流学科的健康成长培育具有内生力的学术秩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我国学者对课程论学科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我国课程论的发展经历了初建、停滞、重建、成形和发展五个阶段。我国学者对课程论的学科基础、学科性质、学科地位、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群建设等进行了探索。基于对这些探索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课程论的发展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能否建立一门共认的课程论;课程论的学术品位;我国课程论学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分化与综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从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为始,到对教育学科学化的追求,再到单数、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的出现,最终又以教育学的整合为终.教育技术肇始于社会教育,再融入学校教育,然后从教学论(教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又呈现出与教学论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遵循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规律,教育学门类下可以增设教育管理学与教育技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教育管理学是从隶属于管理学科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而来,教育技术学是由原来隶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升级而来.原来"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课程论独立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学论重新分化为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理部分与教育技术融合形成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原则、方法与学科教学融合到教育技术学,形成学科教育技术.升为一级学科后的教育技术学仍姓"教".  相似文献   

9.
创生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学科成熟是学派创生的内部条件,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则是学派创生的外部条件.因此,应致力于建设好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外部条件,为学派创生建立基础.此外,"中国学派"的创生路径应由点及面,由小到大,从建立一个个国内的学派起步,逐步形成"中国学派群",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走向更高程度的成熟的同时,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得以创生.  相似文献   

10.
李松林 《教育研究》2012,(8):95-100
当前的教学论研究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强调回到原点的教学论研究没有形成基于原点的研究问题域;二是试图改变教学论无"学"的尴尬境地,但对于教学条件下的若干机制性问题的探讨又非常欠缺;三是极力倡导教学论的原创性研究,但总体上仍然未能摆脱逻辑演绎的研究范式。推进教学论研究的突破口在于:回到原点,着力研究"学科"、"知识"、"能力"、"学习"、"发展"几个方面的原点问题;以学习与发展为主题,聚焦于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机制问题;以教学事实为基础,注重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