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我与地坛(节选)>讲述的是人该怎样来对待生命中的苦难的问题.从侧重点上来说,全文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更注重‘生命'意义的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更注重‘情感'的体悟.写母亲,实际是写作者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这也回答了作者对‘生命'的疑惑--自己该怎么活、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文章在一问一答中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2.
记得30多年前,我教中学语文,当时收录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同志用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论述了"矢"与"的"的关系.他说"‘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在这里,毛泽东引用了传统的语言"有的放矢"与"无的放矢"来比喻这两个关涉到中国革命成败的根本对立的思想原则,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跟北京话相同的‘再1'"、"跟北京话基本相同的‘再1'"、"跟北京话不同的‘再2'"、"‘再1'和‘再2'的区别"4个标题下,分12小节,翔实地分析描写了德州方言副词"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说明与北京话的异同,并且讨论了德州方言"再1"和"再2"的区别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敖其地名的"由来"介绍的文章很多,其中有"早年赫哲族葛依氏、葛勒氏从三姓(依兰)沿松花江东下来此定居,用原始工具‘绰罗子'捕鱼.绰罗子赫哲语为‘敖其',以此定名"一说.对此说,我们不敢苟同,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6.
"莫须有"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意思是‘也许有'.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百度百科"的解释则是:"(我)寻思着有、(我)认为有,相当于‘说你有你就有'.还可以解释为‘不需要有'."  相似文献   

7.
第二国际时期,卢卡奇相对于机械唯物主义者的论调,采取了与他们相反的逻辑和立场,以积极的态度呼吁改变现实.相时于庸俗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对历史必然性的"反动",历史必然性是引导无产阶级的基本路标,不是客体化了、神圣化了的上帝--无产阶级只能在上帝(历史必然性)的脚下仰视着上帝,等着上帝施舍的、被动的忠诚教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1][21]当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理论逻辑和论点存在着混淆与模糊,本文拟对历史必然性和当下的感性实践之间的关系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师,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有关公民权利的课文内容.第二天,他让一位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学生没有回应,老师说:‘那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老师只好无奈地说:‘你只要讲出一项权利就好了.'学生回答道:‘公民有权保持沉默.'"接着,我又具体介绍了我国公民"沉默权"的法律依据(宪法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和我国司法界对公民"沉默权"目前还存在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9.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李耕拓先生的大作<"行""火"与"伍">,获益良多.李先生认为:行,"古代兵制","‘同行十二年'意即在同一个行里生活、战斗了多年.它与上文的‘火'相对应.因此,将它释读为‘行(xing)军打仗'是错误的".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0.
<排比的类型及意义是什么--(祖国山川颂)教学一得>(<语文学习>2010年7-8期)要说明的是"学就要学到实处":这样的"理念"当然不错.执教者认为"将‘排比'这个知识点讲具体,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应该会显得更‘实用'".语文阅读教学以某一"知识点"为内容开展教学当与不当,选择这个"知识点"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在这里都不作评论,只想说"排比"这个"知识点"讲得是否正确.因为,要是所教所学的内容本身都似是而非,那落在"实处"的将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焉"与"之"辨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别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12.
"教师周六课堂"--北京二中"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好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上人们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报道,"1983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1970年名列<财富>(Fortune)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有1/3已经销声匿迹了.依壳牌石油公司的估计,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及40年.虽然这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新陈代谢'现象对于整个社会是有利的,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却是非常痛苦的."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 "叶子"主题活动进行一段时间了.孩子们饶有兴致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对其特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一天,一帆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段葱管,很神秘地告诉大家:"我的葱叶子还会‘唱歌'呢!"大家看了一帆的表现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叶子还会‘唱歌'吗?怎样才能让叶子‘唱歌'呢?"根据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利用我园地处农村的有利自然资源,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4.
张则平  宋玮 《现代语文》2006,(1):117-117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一个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几个称呼便把王熙凤的性格、作风、才干及在贾府的特殊地位揭示出来了,给读者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这种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给以不同的称呼的手法,就是"异称"法.  相似文献   

15.
"现在真的没时间‘偷菜'了.工余时间我们抢着上电脑‘答题闯关',下班后忙着在家翻书查资料找‘闯关'答错的题的正确答案."邯钢公司炼铁部7号高炉车间的龚伟平日前对记者说.由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工会组织开发的一款游戏,正在企业2.3万名职工中风靡.游戏从"学前班"开始,通过一步步"闯关",最终取得"博士"头衔.目前公司已有11名职工成为网上"博士".  相似文献   

16.
11—‘而已'12—‘隔绝'7—‘森林'4—‘旮旯'1—‘吕敏'15—‘时间'……2011年7月的一天,在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二小的小礼堂里,应小主持人的邀请,在场的代表们随机说出了20个毫无关联的词汇(在大屏幕上显示),请台上的12个孩子先记忆一分钟,然后背过身,接受代表们的现场提问,结果令人折服。之后,本刊主编受邀当场从网上搜出一篇千字文,代表们和孩子们同时阅读,当大人们  相似文献   

17.
<<语文建设>>2008年12期刊载的<<"不知所踪"应是"不知所终">>一文,认为"现在报刊上常把不知道结局或下落表述为‘不知所踪',……‘终'有动词的用法,而‘踪'显然是名词,不能作动词用,故不能写为‘不知所踪'."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语言事实并非如此.故略述陋见,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识鉴>中有这样一段叙事:大司马桓温有一天问参军孟嘉:"听艺妓演唱,为什么拉的琴没有吹的笛子好听,而吹的笛子又没有唱的好听?"孟嘉回答说:"那是因为‘吹'比‘拉'接近自然,而‘唱'又比‘吹'更接近自然."("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渐近自然耳.")"自然",在这里也可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天然状态."唱",出自人的发音器官,原为心声,不假于物,当然是最动听的.这可以说是音乐的"生态观"了.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22日,<中国青年报>第2版刊出署名为徐国智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日两国历史考题比较>(以下简称"徐文").文章通过中日两国历史考题比较,并引用日本一位高中学生的回答,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的历史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中国则更多沉浸于过去的记忆中.耻辱不该被遗忘,可我们更需要面向未来.中国现今的教育体制下.高考题都是'背多分'的题,答案焉能不是‘背多分'的答案?又有几个学生会去想、敢去想将来如何如何?"[1]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年评出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有4名私营企业负责人,这是私营企业主首次获得这个奖项.为此,盛大林先生在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青年话题"版著文认为"这个突破为‘劳动者'正了名",他的理由是:"‘劳动者'就是以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是否为‘劳动者',本来与劳动岗位和单位的性质没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