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宾王的书启文都以四六形式作,在内容上主要是求取引荐,其中也有自己对各种事情的观点.在结构形式上,有求于人则往往是先赞后求,反之则先拒后赞,用典繁复而精确,语言华丽,对仗精工,体现了六朝以来骈文余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分析了公文特定的话语方式,揭示公文写作中所具有特殊的政治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以锐利的笔锋对准晚清官场和整个封建统治集团,描绘出一幅在我国文学史上不曾有过的官场群丑图,成为“谴责小说”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是彪炳史册的一代英主,他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开创了“贞观大治”的不朽伟业。其间多得房玄龄、魏徵等大唐名臣的辅佐之力,尤以魏徵居功至伟:他与太宗明君贤相,鱼水相得,联袂治国,遂成千古佳话,名垂青史。不过,在唐初开国元勋中,魏徵的地位有其特殊性: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河北晋县)人。一开始他处境不妙,因为他“出身”不正,他不像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这一班文武大臣,早年即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且功勋卓著,为嫡系心腹,他是在隋末动乱中作为降将随李密归唐,更加可怕的是,归唐后又被唐高祖李渊“分配”至太子李建成帐下,充…  相似文献   

5.
一、多媒体课件的识字教学设计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是以识字为重点,但学生识字是离不开掌握生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笔画、含义等内容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我们可将生字的各个要素进行分解,分别以图像、图形、动画、读音、文字等文件形式存入生字学习的结点。学生和教师均可根据需要随意从结点中选用或重复某个生字的字音拼读、结构拆分、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组词举例等内容作为提示,解答之用。例如:“掌”字通过读音键,学生可听到标准的字音拼读,强调翘舌音“zh”和后界音“aug”;选择字形结构键,课件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叶,前后七子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他们以“复古”为旗帜,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口号,取代了“台阁体”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但是,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只不过是“拟古”二字而已。他们极力推崇先秦两汉散文、汉魏古诗和盛唐近体诗,认为以后的诗文则一代不如一代。因此,他们一切唯古人是尚,摹拟得越象越好。这就必然损害了真情实感,使作品缺乏新意、矫糅造作。正如谢棒在当时就指出的;“处富有而言穷愁,遇承平而言干戈,不老曰老,不病曰病。”这次复古运动给文学带来了  相似文献   

7.
骆宾王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富传奇性的人物。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他的传奇色彩在自身经历之外,还戏剧性的表现在他所受到的历史待遇上。不用说他把则天女皇的宫闱丑事公之于众反而备受推崇的大唐王朝,只说明代与现当代。明代把骆宾王捧上了天,清代他受到冷落,现代史上郭沫若给以极大的赞赏之意,革期间他则大受批判,甚至于部分家藏骆氏诗的人,受到各种批斗。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农民起义的风暴冲击着腐朽没落的明王朝,趁机入关的清贵族却扑灭了农民革命的烈火,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清朝。清征服者依靠野蛮的民族恐怖政策,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激起了人民强烈的反抗情绪.当时,站在人民利益一边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有意识地总结朱明王朝衰亡的历史教训,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动荡的现实,对维系中国两千五百余年的封建王权提出疑问,产生日渐强烈的民主意识。一六六三年,《明夷待访录》问世,使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以其雄肆犀利的笔触.无情地撕下了封建王权的神圣外衣,猛烈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中国第一部《人权宣言》。这部不朽著作的作者,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杰出的历史学家黄宗羲.  相似文献   

9.
10.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唐时重要诗人,其成就声望与李商隐齐名,史称“小李杜”。他天资聪颖,少有奇志,26岁时进士及第。杜牧有感于“安史之乱”之后国家衰败、民众疲弊局面,立志强国富民,重振盛唐气象。于是他刻苦研读圣贤治国之书,兼涉“万人敌”之兵书战策,并为《孙子》作过注;故而虽为一介文士,却心雄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其大量创作田园诗早于谢灵运;他的散文情趣高妙,神气萧散,自然虚灵,魅力永恒。但在生前声名不显。其文未被《昭明文选》著录,最早评论其诗的是梁朝钟嵘的《诗品》,不过也仅将其列入中品。自齐梁时修《宋书》,沈约著陶渊明本传,归入《隐逸传》,后继之《晋书》、《南史》及萧统史著,“陶传”蜂起,陶渊明诗文始传颂一时,声名日炽,至唐宋时奉为圭臬,如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可见,对陶渊明诗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造成…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体魄健全、血肉丰满的人,立意是灵魂血肉,构思则是骨骼、筋脉。任何一部文质兼美的作品,无不关注文章的立意与构思。一、立意"高瞻远瞩"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光辉著作《中国的战争》发表于一九○○年十二月《火星报》创刊号(现收入《列宁选集》第一卷)。十九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取代了自由竞争的统治之后,便“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九○○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企图瓜分中国。八国联军的魔爪伸向哪里,就在哪里烧毁、惨杀、抢劫、奸淫,无恶不作。沙皇俄国早已想独霸中国,以实现它建立一个从易北河到中国,从亚德里亚海到北冰洋的世界帝国的迷梦。它的狂妄野心遭到了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于是,在这次侵略战争中,又积极主张瓜分中国,同英帝国主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初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的年代,大批革命志士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战斗精神,抛头颅、洒热血,献身于革命事业,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就是一个毁家纾难、精忠报国的英雄。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给妻子写了一封绝笔书,以发自肺腑的字句,抒发了炽烈的爱国之情,表达了深挚的夫妻之爱。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写作手法,而被选为高中语文课文。  相似文献   

15.
檄文作为一种文体,其源头和代表作当属出自《左传》的《吕相绝秦》一文。以《左传·吕相绝秦》为例分析檄文体的一些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语文第一册21课《鹅》,是唐朝初期著名诗人骆宾王的名作。这首古体诗,相传是作者七岁时在池边玩耍,客人指着池中的鹅群要他当场赋诗,于是他就应声而作。全诗只有十八个字,短短四句。它在内容上通俗浅显,在感情上积极健康,在艺术表现上绘声绘色,而在语言上又琅琅上口,确实不愧为一首历来公认的优秀儿童诗。这首诗不仅为古代的儿童所传诵,就是当代的小孩也是很喜爱的。诗的首句“鹅,鹅,鹅”,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描写的主体,并且反复了两次,以加深儿童读者对  相似文献   

17.
从对《通变》中的一些概念、论证结构及与《文心雕龙》中涉及文辞的篇目相比较等几方面的探讨,可以认为此文不是谈文学发展与创作规律,而是谈文辞问题。  相似文献   

18.
荀况是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坚持法家路线,反对儒家路线,充分运用教育这个阵地为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服务。他的《劝学》篇,是当时教育战线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斗争的产物,是先秦法家教育改革的战斗檄文,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珍贵遗产。今天,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加以研究,是很有益处的。一荀况生活的战国末年,在奴隶大起义的  相似文献   

19.
薛凤 《学周刊C版》2011,(2):197-197
《祝福》这篇小说很好地体现了短篇小说艺术表现的特点:“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作者在《祝福》中描写了祥林嫂是怎样受封建四权的束缚的.形象地控诉了这四种权力的极端野蛮性和残酷性.有力地表明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正是把被压迫的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逼上绝境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