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红楼梦》与《哈姆雷特》是中外两大经典悲剧之作,其中着重关注的是人这个话题,通过个体人来控诉矛盾重重的时代的悲凉。本文选取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作为论述对象,从人生体验,时代视角来比较二者之间的共同行为—叛逆,发现其内在联系与差异,进而探索特定时代下对于人性的关注程度,深刻揭示叛逆精神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赵雪媛 《文教资料》2011,(36):226-228
贾宝玉和哈姆雷特,这两个不朽的文学形象通常被认为是悲剧的反抗者的角色。然而他们的反抗为什么不彻底?又为什么必然走向悲剧的结局?因为他们自己便是他们试图反抗的制度中的压迫者,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性格特征,都决定了他们的反抗只能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3.
现代精神病学的研究珂以有哈姆雷特王子患有典型的反应性抑郁症。依据剧情的发展安排,可以认为王子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与哈姆雷特之母哥特鲁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哈姆持对母亲的不能行为,导致他父克劳狄斯的复杂的无期延 自身抑郁症状的加重。抑郁症观点的提,无疑使我们获得观察和分析哈剧人物的又一新视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精神病学的研究可以证明哈姆雷特王子患有典型的反应性抑郁症(ReactiveDepression)。依据剧情的发展安排,可以认为王子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与哈姆雷特之母哥特鲁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哈姆雷特对母亲的不能行动,导致他对叔父克劳狄斯的复仇的无期延宕和自身抑郁症状的加重。抑郁症观点的提出,无疑使我们获得观察和分析哈剧人物的又一新视点。  相似文献   

5.
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难题。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突遭横祸,父亲去世,叔父篡位,母亲改嫁,令他痛苦不已。一日,过世的国王的鬼魂出现向哈姆雷特诉说自己死亡的真相,原来是现任国王,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关于这部剧,有过无数的评论文章。据说,现在每年还有400多篇关于《哈姆雷特》的文章发表。这个剧本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的故事。但他的复仇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轰轰烈最著名的典型,关于这个人物形象,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这烈地复仇,而是犹犹豫豫,迟疑不决。但正是因为这样,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部作品一直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哈姆雷特》的故事一开始,就出现了鬼魂。气氛显得很阴森。守城的卫兵每天半夜都会看见一个鬼魂,长得就像刚死不久的老国王一样。钟…  相似文献   

7.
一个哈姆雷特还是一千个哈姆雷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说是"指点迷津",实在不敢当.我也只是一名普通教师,退休之前和你一样天天要面对自己的学生,我知道,他们不但渴望着个性的发展,也期盼着我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通过考试,过好"升学关".这样的现实处境,使我在教学中不能不像你一样考虑许多实际的问题,不能如某些文章所写的那样浪漫,那样天马行空,因此,那些困惑着你的问题同样也使我感到十分困惑.  相似文献   

8.
克隆贾宝玉     
晴朗的一天,林黛玉病歪歪地倚在床上,摆弄着手中的笔记本电脑。忽然,一则信息跃入眼帘:宝二爷要送省亲的探春娘娘回西域去。林黛玉一想到尊贵的宝玉要风餐露宿,远行千里,就为他担心;再加上黛玉自身已病多日,越发头昏脑涨,直至卧床不起。丫头紫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偷着发了个“伊妹儿”给宝玉,告诉黛玉病重的消息。宝玉得知这一信息,心急如焚,连忙乘五角飞碟直接从豪华大客轮上飞回金陵大观园。黛玉见了宝玉,便觉神清气爽,病也好了大半。可宝玉却犯愁了,他得回去送探春,林妹妹怎么办?正在这时,“嘀……”手机响了,原来是小霸王薛蟠打来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谈曹雪芹笔下的同性恋,重点分析了贾宝玉与秦钟的同性恋关系,旨在揭示贾宝玉的男风之好,增加人们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丹枫金陵十二钗的话题说得太多了,相信每一位读过《红楼梦》的朋友都曾经有过喜欢林黛玉多点还是薛宝钗多点的争论。我们暂且不谈这些,这次我们要对《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好好地“指手画脚”一番,看这个“混世魔王”怎样抵挡我们的“飞短流长”!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命题所具有的现代性与昆德拉对存在的探询 ,在人类生存本体方面有很大的认同感。但昆德拉小说又显示了同中之异 ,不是用死亡去面对而是用幽默去超越  相似文献   

12.
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笔下家喻户晓的悲剧人物。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历来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在分析莎翁的《哈姆雷特》的基础上,探索哈姆雷特的多重而又复杂的矛盾性格,进一步加深理解人物悲剧命运的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一早,我拜读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直至看到最后一页,也不能理解哈姆雷特的行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整本书显得有些沉闷、拖沓。“一个懦夫导致了一场悲剧”,我在书卡上写下这句话后,便把书重新放回了书架。  相似文献   

1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杰出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由于其性格的复杂性而成为评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人物形象。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哈姆雷特人物的性格特质,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成为莎士比亚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独白,是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语言的自然流露,它既可以起到交待剧情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中,都有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通过这些独白,我们可以进入这位丹麦王子的灵魂深处,理解什么使他忧郁、痛苦、矛盾。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主人公的几段独白,理出他的性格发展的线索,它们构成了全剧情节发展的一条潜流。 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场,剧中标出“(除哈姆雷特外均下)”,这一说明道出了区分独白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看它是否是人物独处时内心活动的披露。之后,哈姆雷特便以忧郁的形象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匆忙改嫁,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使哈姆雷特的内心承受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他的心里失去了平衡,性格也变的忧郁起来。他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他说:“人事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对他深爱的母亲,他也发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就  相似文献   

15.
贾宝玉与马吕斯是《红楼梦》与《悲惨世界》中着重塑造的两位贵族青年,在生存能力、用情专一与社会责任方面,马吕斯比贾宝玉更具有时代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曹雪芹是形,贾宝玉是影,《红楼梦》是曹雪芹人生反思;曹雪芹是将贾宝玉当一块无用的顽石在批判。并从“愚顽器质”、“女人形貌”、“病态习性”三方面探讨贾宝玉的性格。最后强调宝黛相恋的结局不是一场爱情悲剧,只是林黛玉的命运悲剧。在爱情问题上,贾宝玉并非悲剧角色。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中的奇葩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中的瑰宝。通过对贾宝玉和光源氏在诸方面的同异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 :相同的文化渊源、文化熏陶及作者相同的人生体验使贾宝玉和光源氏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为相似 ;而民族、时代及作者的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之间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自从贾宝玉剃了光头,披上袈裟当了和尚之后,便在一所寺庙内吃斋念佛。但他必竞在豪华的贾府中奢侈惯了,哪受得了这等无聊的生活。于是几天后,便辞了方丈,蓄发还俗了。  相似文献   

19.
我受的教育是无条件地把青春歌颂。前几年听到米兰·昆德拉批判青春时大吃一惊也颇受启发。这先生大概是说青春易于“过热”,易于走向害人害己的偏执和非理性,青春往往会成为胡作非为乃至邪恶势力的助手吧。其实确实到了该全面地认识青春的时候了,一个红卫兵运动,已经够人们喝一壶的喽。而《红楼梦》对于青春的描写也是相当生动的。《红楼梦》的属性之一种应该是“青春小说”。与女儿们比较,贾宝玉的青春已经够满足够幸运乃至于够“自由”的了——在当时条件下。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宝玉更显  相似文献   

20.
给老故事注入新的元素,让老故事在鲜活力量的碰撞中重新焕发出神采,在现实的映照下点燃内蕴与激情,这就是故事新编的魅力所在。当然,新编不是乱编,不是随心所欲、胡编乱造,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促成文章思想新的飞跃,绝不仅仅只为读者的一笑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