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籍构件为整个出版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旧中国注意于书籍构件,特别是索引,当推商务印书馆进入王云五主政,《四角号码检字法》成功后。为书编制索引的极多,《辞源》不必说,有些书如《佩文韵府》这样大部头的资料书,现在的人因为不懂韵,离开商务编的索引已无法利用这部书了。再如《十通》,那样大一部百科性史料书,给它编了名目索引和现代目录,这部书就活了。又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全书  相似文献   

2.
姚瑾 《新闻界》2006,(3):122-123
重庆《商务日报》原称《商务报》,创办于1914年,因抗议袁世凯称帝曾一度停刊。1916年重新出版,改名《商务日报》。在重庆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重庆《商务日报》具有重要地位,它的生存期之长、影响之大都是相当突出的。研究它的历史,探寻它办报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给它以适当的评价,对重庆报业史的研究、对重庆报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①一从宋代起,商业在重庆就已经开始占有重要地位,②到鸦片战争前,重庆已经成了长江上游最大的、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商业城市。开埠以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③重庆商业更加繁荣。正是悠久的商业传统与实际的运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一般都有其可读性,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滕王阁序》那样容易啷啷上口的骈体,或者是感人至深象《祭十二郎文》那样的散文,读起来美不胜收,一唱三叹,可读性是很强的。但新闻报道不同,它是一种纪实的应用文体,要求简练明晰,叙事得体。因  相似文献   

4.
李海燕 《出版科学》2008,16(1):92-94
王建辉从事近代出版史史料爬梳和学理研究始自1996年,至今已逾十年,有论著《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老出版人肖像》《出版与近代文明》问世。《文化的商务》评叙了王云五经营下的商务印书馆是在把文化作为一种商务来运作。《老出版人肖像》纪录了在近代出版史上留下踪迹的五十余位老出版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代出版事业的标志——商务印书馆创建于1897年,今年适逢其百年馆庆。商务的创立,可以看成是我国文化出版事业进入近代的有实质性的一大步,因此它一百周年的意义,远远越出了商务自身。许多年来,常有人说商务是靠教科书起家的。此话不假。本世纪初出版的《最新教科书》为商务教科书出版事业,乃至全公司三十年兴旺发展奠定  相似文献   

6.
姚瑾 《新闻界》2007,(4):161-162,156
《重庆商务日报》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其宗旨"在于扩张商务,利国利民",追求"消息灵通","超然中立,不偏不激"。这一宗旨与追求在其办报的过程中得到鲜明的体现与长期的坚持。它的新闻思想与办报追求在当时的重庆有特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江报》的前身为《大江白话报》,1911年1月3日创刊于汉口,是湖北革命团体创办的第二个机关报。湖北革命团体的第一个机关报是创刊于1909年10月8日的《商务报》。《大江报》与《商务报》可谓一脉相承,代表的同为革命团体,《大江报》报人也几乎是《商务报》的原班人马,承袭了《商务报》的报刊主旨及风格,  相似文献   

8.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是台湾商务印书馆除最近和北京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的《国宝荟萃》外,最叫好又叫座的大部头出版物,被誉为是台湾商务的“镇馆之宝”。 出版《四库全书》是百年前张元济时代的出版计划,而在台湾商务领导人张连生的手中完成。该书十几年前出版时是台湾出版界最大的盛事,全套1500册,有2.5吨重,刚好是一卡车的载重量。该书一共印了300套,直至最近,这300套才全部卖完,除创了出版册数的纪录外,也给台湾商务挣来两亿多台币的营收。  相似文献   

9.
一番求证以后,我想我还是会继续用商务的《现代汉语词典》。继续以它为我的规范词典。身在海外,英文有些长进,中文却丢了不少。10年前来美时,随身带了一本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和《简明牛津英语词典》,部属于百年老店的精华之作,一用至今。听说国内图书业市场竞争很厉害,词典类也不例外,但对于  相似文献   

10.
黄倩 《今传媒》2013,(6):79-80
有的人一生只为一部电影,也许,吴永刚的一生只为一部《神女》,但阮玲玉的一生,也与神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都是为爱而生的女人,她们的爱是那样炽热,那样浓烈,那样让人心碎。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观看《神女》这部电影时,人们也在同样祭奠这两个为爱而生的女子。本文以回顾《神女》这部电影为例,解读了女性题材在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架构,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卫凯 《图书馆界》2012,(6):50-51,59
《涵芬楼藏书目录》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系列,在近代目录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它反映了涵芬楼早期的发展历程与藏书建设,展现了商务学人保存古代典籍与传承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可用性:财经栏目的质量标准1、可用性的三个层次电视经济节目是一种比较难做的节目样式,毕竟,经济信息本身的专业特质与电视的大众性之间是有相当距离的。这二十年,在中国,电视经济节目经历了几次代际更替、影响兴衰。其间,人们对市场需求与电视经济栏目的应对规律也就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十年多前《商务电视》开始起步,曾在业界引起很大注意,一是与更老一些的经济节目如《经济半小时》相比,《商务电视》特别注重包装,电视语言更为时尚。二是《商务电视》大量报道传统电视节目所涉及不够的内容,如消费。但《商务电视》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出版界,常常把商务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亲切地简称为《现汉)}。其原因,不外乎对它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疑问,言必称《现汉》:评论图书编校质量时,主要依据《现汉》。其实岂止出版界,全国报纸开展质量评比时,也曾以《现汉》作为判别字词正误的首选工作范本。由此可见其权威性之强,实用价值之高。对于《现汉》修订第三版的高度评价,早己见诸报刊,我大体都有同感,不必赘述。 本文仅从编辑出版工作使用《现汉》的实际感受的角度,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一、建议继续精简通假字、通用字。 汉语言文字的通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期刊史上,有多份文学杂志命名《小说月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8月,它在1921年革新以后,是中国新文学的一面旗帜,影响很大.由于它革新内容,招来鸳鸯蝴蝶派的攻击,引起一场历时不短的论战,并促使商务当局另出一份《小说世界》来解决矛盾.《小说月报》在革新以前,在民初文坛,也独领风骚.鸳鸯蝴蝶派的鼻祖之一李健青说:“当时小  相似文献   

15.
商务印书馆成立的时候(1897),我还没有出生,按年龄来说,我比商务小。关于商务的历史,我知道的不多,但是我和商务的关系,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1927年,那时我27岁,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老子研究》。那是我26岁时写的,由当时正在主编《教育杂志》的李石岑先生介绍到商务印书馆,很快就被接受了。这位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02,(6)
《智囊》《大众商务》《工商与市场》属同类期刊,但都涉及到商务的内容,且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各有千秋。这里对《智囊》《大众商务》《工商与市场》相类似的方面,试作比较,意在彰显其个性和特色。 封面是期刊的门脸、招牌,是读者认识、了解、走近期刊的第一印象和窗口。因此,3家期刊都注重了封面  相似文献   

17.
姚瑾 《新闻导刊》2005,(6):53-54
重庆《商务日报》原称《商务报》,创办于1914年,因抗议袁世凯称帝曾一度停刊。1916年重新出版,改称重庆《商务日报》。这份报纸生存期之长,发行量之大,在当时的重庆报界都是很突出的。翻检抗战前的重庆《商务日报》,深感这份报纸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确有其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央领导同志对《革命烈士传》编辑出版十分关心。1985年第1集出版时,陈云为《革命烈士传》题写了书名,李先念写了序言。邓小平同意重用他曾为《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题写的“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  相似文献   

19.
1.商务印书馆诞生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于1997年迎来了百年华诞。商务的创立,开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先河,而更重要的是,商务在100年的风风雨雨中,始终牢记商务创始人之一的张元济先生的“开启民智”的教诲,以高质量的图书贡献社会。《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国文化史丛书》等中西学术著作,《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小词典》等工具书,无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媒体的密切注意。而百年大庆的宣传,更使商务闻名遐迩。商务平时不多露面,但他们的书目广告读者众多。  相似文献   

20.
关悦 《今传媒》2005,(4):10-11
在中国的新闻文本中,说到影响之远、流传之广,恐怕没有几本能和《西行漫记》相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这两个名词,已经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被永远载入史册。正如美国历史学家肯尼思·休梅克称赞的那样,“《西行漫记》的出版,本身就是中国现代史中的一个大事件。”它“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在现有对《西行漫记》的分析文献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考察《西行漫记》对历史的影响时,采用历史学的视角,突出这本书对中国革命的开展、对世界认识中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在考察其成功原因时,却立足于新闻学,强调它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