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著名画竹大师郑板桥,曾为自己的一幅墨竹题过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不仅表现了郑板桥画竹的甘苦,也道出了他画竹成功的经验。诗中的“生”,是新的意思。郑板桥画了四十年竹子,把不断在笔下生出新意看作是真正的成熟。无怪乎他画的竹子千姿百态,神韵各异了。郑板桥这种“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创作经验,也适用于教学。我们有些同志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了,有的甚至比郑板桥画竹的时间还要长,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  相似文献   

2.
板桥画竹,凡四十年,“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在艺术上善于概括、提炼、创新,永不满足,日臻佳境,诚所谓“才见萧萧只几笔,满堂风雨不胜寒”。板桥画竹,唯在求活,不蹈袭前人,又不断超越自己,正如他在一幅《竹石图》上所题:“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唯在活而已矣。”板桥的画竹经验,归结为一点,便是:熟能返生,“画到生时是熟时”。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自然不无启迪。教学无疑也是艺术创造活动,同样也有个生熟问题。初登讲台者,教艺生不能熟。这生自是未入法门的真生。就这一点来说,热是生的进步。可是,一俟艺有所成,则有必要由熟返生。这所谓生,经过了一个相对熟的阶段,若愚,若拙,若无法门;但倘能坚  相似文献   

3.
潘莉萍 《江苏教育》2013,(16):25-27
<正>郑板桥晚年时画《竹石图》,题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作画如此,教学何尝不如此?回顾自己站上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讲台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十有余年。想着当初师范毕业时怀着"不误人子弟"的自警走进校园,在经历了初为人师的紧张和兴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在知不足的苦闷、思无果的彷徨、遇良师的欣喜、获成果的幸福中循环着自己的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4.
在上《劳动的开端》时,笔者通过提问发现: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无数的疑问和惊奇,其实就是无穷无尽的课堂教学资源和宝库。这要求我们适时把握机会,除了教学机智和理智外,还要尊重学生,尊重课堂,尊重教学规律,学会“敲门”而不是“推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教师教学底气,支撑教师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激扬文字、点燃睛思、引领学生发展的基石。多年来,我校对备课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特别是对集体备课作了大胆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集体备课可以是同一学科教师集体的研讨,可以是同一级段同科目教师间智慧的碰撞,也可以围绕主题整合交互课程而开展。它吸纳共性,弘扬个性,呼唤策略,预约高效。是新时期锤炼和提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驾驭文本、驾驭课堂能力的有效平台。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范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资源,是实现课标的一个工具.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以生活主题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的,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设计留出了广阔的再创造的空间,为个性化教学留有了余地.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创生者,教材的主人,真正地用教材,根据自己对课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使教材的内容真正为自己所用.  相似文献   

7.
前一段时间,本市一所学校一位初三学生因一点小事想不开,竟然跳搂自杀。16岁的花季少年就这样走了,在哀叹他对生命的草率和不负责任的同时,身为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生本理念与德育课堂实践的融合,促使德育课摆脱教育困境,实现嬗变。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本理念与德育课程相融相济存在很多巨大阻力。面对学生道德成长问题,德育生本化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梁健敏同志于困境中求索求变,从张力与限度及其关系处理维度,为我们完整呈现了生本理念下的德育课堂观察,既提供了破解问题的视角,又提供了问题解决策略。相信读者定能从中感悟出促进学生德性成长和教师素养发展的具体路径,促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从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我们在坚持生本根本方向的前提下,亦须正视由此带来的困扰我们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祁先菊 《青海教育》2011,(11):29-30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0.
韩会芹 《中国教师》2009,(Z1):458-458
<正>思想品德课实效性问题是一个沉重的历史话题。思想品德课教学最重要的是知识与行为的关系问题。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大多坚持认知取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特别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答题中对知识的应用;为了对知识较好地掌握,为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发展的需要看思想品德课起着其他科目不能替代的作用。可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中却长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如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老师难教,有认真学习的也只是重视分数,为分数而学习,常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与时俱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展开。这既是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上学期,兰州市七里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课堂教学“一对一”竞赛式听课调研活动(即一个教师讲课,一个指导教师听课评课)。笔者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深切感受到农村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面临的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育则是一种深具创造性与复杂性的活动。一位教师,要从教学新手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必然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究竟什么是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途径是什么?有哪些阶段?要达到什么境界?期间是怎样一步步嬗变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信陈开和老师的这篇文章能够厘清这些问题,给广大中青年教师以启迪。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部分第二条中明确规定: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上述规定对于反思思想品德课教学及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基础课改全面涉入深水区,教师的专业意识与成长取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当今教育,反思型教师已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向度,要以职业认同、学识人格与教育研究为原动力,继续向智慧型教师转型,这将对打造一支走向成熟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集"理论、实践、人格"为一体的智慧型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智慧型教师的基本内涵智慧型教师是集维持型、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特点于一身,具有鲜明的智慧个性特征。所谓智慧型教师,我们大致把他描绘为集"理论智慧、实践智慧、人格智慧"为一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大学毕业的我性格直爽,孤高自傲,但工作热情极高,可以说是爱岗敬业、废寝忘食,却又缺乏幽默感,极易与学生发生冲突。多年的教学我已深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十分重要,但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特别是现在,新课标把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反思我的教育教学状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郑焱文 《中国教师》2009,(Z2):368-369
<正>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  相似文献   

19.
朱万军 《考试周刊》2009,(39):210-211
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和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不断实践、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它蕴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撰写教学案例、开展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宿传根 《山东教育》2012,(29):18-19
在古希腊奥林波斯山上的特耳菲神殿石碑上有句忠告:"人,认识你自己!"这使我们感悟到反思的重要,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理论和实践的对话。在教学实践中,它是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能力的好办法。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与时俱进,这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一、教学反思的内涵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