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拓展是实现“大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它如同放风筝。有效的拓展可以打开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架设文本与自然、社会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文本,自主地理解文本、研究文本。在某次教研活动中,笔者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钱学森》一课。在敬佩执教者精深的教材解读的同时,对其阅读教学的拓展产生了些许想法。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自悟和教师指导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一、选"类"择"典",引导思考的方向和自悟的情感文本资料的补充积累,是学生自悟的基础。教师应精心选择不同类别的文本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内容,为学生自悟指明方向。1.辐射背景,为学生自悟铺路。在语言理解的关键处合理地补充相关资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文本支撑。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时,我拓展了钱学森出国时的背景资料,展示了钱学森赴美深造时深情离别的画面,诵读了他怀  相似文献   

3.
拓展,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围绕文本适度拓展的资料,在交叉、渗透、整合中往往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这"一本教材",而语文学习也不能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引领,可以说,现在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存在着拓展。但在实际执教和交流中,我却有了许多疑惑,比如:非拓展不可吗?拓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展开,千万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而"拓展材料"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恰好可以把课内外有效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何有效地使用"拓展材料"呢?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是"拓展材料"的必要性。二是如何使用"拓展材料"。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课堂追问就像是一条让学生思维火花迸发的导火索,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有效追问"中触摸语言,与文本展开有效的对话,并在对话中提高阅读的质量.笔者在执教《第八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做了以下尝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拓展,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围绕文本适度拓展的资料,在交叉、渗透、整合中往往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这“一本教材”,而语文学习也不能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引领,可以说,现在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存在着拓展。但在实际执教和交流中,我却有了许多疑惑,比如:非拓展不可吗?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介入文本的相关背景材料,可以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文本厚度,生成文本价值。我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对背景材料的介入进行了尝试。一、课始介入,了解课文背景教师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学生读题。师:从课题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生:亲人分别时,那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师:是呀,50多年前,在人类正义与和平遭到粗暴践踏,朝鲜处于生死存亡,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由中华各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  相似文献   

8.
<正>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堪称一件即时即地创作的精妙的艺术作品,既可以给学生以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启迪和学法的指导,也可以给观摩教师一种高品位的艺术审美享受和典型课例的示范借鉴。下面我想通过张喜春老师执教的《扬州慢》一课来谈谈语文课"于无声处浸润心灵"的特点。一、鲜明的文本意识文本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是学生解除疑惑的有效载体,张老师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提问,也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在解决  相似文献   

9.
《济南的冬天》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在很多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优美的文字面前,很多执教者在教授此文时,常有"爱你在心口难开"之惑,苦于不知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字之美、情感之美、艺术魅力。笔者在执教此文时,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首先要立足文本,研读到位。面对这样一篇佳妙之处不胜枚举的经典美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也是一次"美  相似文献   

10.
高传龙 《山东教育》2012,(17):20-21
"同课异构"是当前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大多是阅读教学课,它通常由一定区域内的教研活动组织者发起。基本流程通常是组织者确定教学的文本、课型、学生和执教者;执教者自主设计教学方案;执教者上课,教师观课;集体评议或专家点评。有的还要求执教者根据评议进行二次备课、上课,教师再次观课、评议,执教者撰写教学反思等。在上述过程中,不同的执教者用同一篇文本对学情相同或相似的学生施教,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大多不同,可谓"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再次执教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军神》一课,引领学生们深入文本,精心设计教学,具体实施了:教学之前,预习铺垫;课堂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研读、精读;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课后拓展,深化教学。从而摆脱了以往教学此文总是不能尽如人意的"魔咒",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的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发射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事迹。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抓住钱学森的两段语言的教学,用换位思考的教学手段,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来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语言一】"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延伸,拓展学生阅读和思维的空间。但是教师如果把握不当,脱离了文本这一主线,就会使所拓展的内容成为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如:有位教师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南辕北辙》一文,在带领学生蜻蜓点水般地接触文本之后,便开始呈现繁杂的拓展内容,使拓展变成了一种无的放矢的花架子,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4.
日前,笔者在一次语文阅读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执教者为对学生升华"忍辱负重"这一高尚品质的认识,给学生补充阅读了"卧薪尝胆"、"苏武牧羊"及"胯下之辱"这些历史故事,一堂课下来,执教者海阔天空,但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去理解和体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使听课的学生有如一头雾水,给人一种吃了夹生饭的感觉.而在之后的评课中,这位执教者在表述其设计意图的过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就是"用教材教",并对自己给学生补充那些历史故事的环节颇为得意.  相似文献   

15.
何卫君  陈霞 《教育》2012,(27):55-56
在语文课堂上,朗读是走进文本、走近教科书、走近编者的重要手段。到底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一读,读出文字所谓"读出文字",就是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将课文读通读顺,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根本保证。学生只有读通了才能有感知,读顺了才能有语感。课例:《第一次抱母亲》执教:特级教师于永正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进行文本拓展阅读教学时,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如何把握文本拓展阅读的"时"与"度",我以《七律·长征》的两种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案例一:师:同学们,七十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举世闻名的事件,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学们都收集了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生1:不是常说"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7.
日前,笔者在一次语文阅读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听了(轮椅上的霍金)一课的教学.执教者为了升华学生对"身残志坚"这一高尚品质的认识,给学生补充阅读了"海伦·凯勒"'张海迪"及"史铁生"等相关故事.一堂课下来,执教者海阔天空,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去理解和体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而在之后的评课中,这位执教者在表述其设计意图时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就是"用教材教",并对给学生补充相关故事的教学环节颇为得意.  相似文献   

18.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为了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执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题目:"由‘我的第一本书’和‘乔元贞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针对这个问题,激烈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表现出人意料的精彩. [课堂片断] 师:由"我的第一本书"和"乔元贞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自于永正老师执教《番茄太阳》以来,就有不少专家、教师更深入地研究起他的"简单语文"来,大家都认为"简单语文"其实不简单,那么,其中之"道"到底在哪里呢?细细研究于老师的诸多课例,笔者认为,正在于他合规律的文本解读.可以说,于永正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他合规律的文本解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理解作者—个性表达一回归文本一迁移智慧.于老师的"简单",是一种文本解读哲学的"简单".下面谨以于老师最近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试加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最近连续听了3节校级语文教研课,听后感觉教师们对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都日趋有效,但也感觉到有的教师对文本的拓展认识肤浅,感到茫然。以下是两位教师在执教《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时所作的知识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