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走街窜巷”?《工人日报》1998年3月29日一版照片说明文字中有“走街窜巷”一词,“窜”字用得不当。“窜”是乱跑的意思,“窜巷”成了在街巷里乱跑乱钻了。正确的用字应该是“走街串巷”,意思是在街巷中到处走动。这里如果使用“穿”字也可以理解和讲得通。“串”和“窜”读音有些近似,字形稍有变化,可是字义却大相径庭。不可混用。“一窝风”《工人日报》1998年10月3日三  相似文献   

2.
最近翻阅外国新闻法规资料,从《关于法国报刊组织的法令》中,发现一条有关“有偿新闻”的条文,觉得颇有启发。该法令的第十四条写道: 凡报纸所有者、出版物经理或其任何合作者将经济广告处理成新闻,并接受或索要钱款或其它好处者,处以三个月至二年监禁和二万至六百万法郎的罚款,或二者中一项惩罚。 接受或索要钱款或好处者及给予者,作主犯处理。 法国的这一报刊组织法令,是戴高乐政府在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后,回到法国本土上,于1944年8  相似文献   

3.
人人都会唱歌,但不一定都唱得是“那么一回事”,尤其是要达到专业水平就更难了。有时往往为制作一条像模像样的新闻标题,熬到了半夜,绞尽了脑汁,就是为了制作一条有“味”的新闻标题。其实,只要善于利用人名的某些特点,信手拈来制作新闻标题,让人有“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相似文献   

4.
《村边地头》专栏,是我们报纸反映农村生活、让报纸走进农民家庭,成为他们爱不释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创办的。专栏每周一期,每次约2000来字,把指导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收到了领导、读者和办报人三满意的效果。专栏开办一年多来,我们坚持做到这么几条: 一是短小。农村干部和农民没有时间去看大块文章,所以,专栏中一篇稿件一二百字,最长不超过400字,喘口气就能念完一篇,喝口水也能读完一块。在2000字的专栏内每期刊登15至20篇。湘乡市一位农民来信说:“短得好,短得巧,一袋烟能读十来条!”二是实在、实惠。所谓实在实惠,有两条标准:事实准确,读了有用。每篇稿件坚持实事求是,既报喜也报忧,讲内心话、大实话,不吹“牛皮”,不空口打哇哇。农民说:“《村边地头》里讲了我们要讲的话,让人相信。”有用,就是想农民所想,如果登的与农民不相干,就叫没有用。我们每一期都有农村干部、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致富信息、政策法令  相似文献   

5.
我经常写批评稿,每当稿件一脱手,总有朋友这样劝我:“其它可写的东西多着哩,你何必担这个风险?”可我总认为:写批评性稿件,只要是事实,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批评得有理,就别怕担风险(其实,也不会有什么风险)。  相似文献   

6.
平凡记者     
夏日雨后,行走在南国珠江边,踏着被雨水打落的木棉花“,遥想”当年在一片恐惧与憧憬之中,上了这条路,做了记者。第一次看到死人后,写稿时不断望窗口,心里有点怕。第一次看到人会死得这么惨,也死得如此“轻松”,生命如此无常。许多被采访者在感谢你,也有不少人在背后骂你,甚至被  相似文献   

7.
谈“出台”     
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媒体方面很流行把政府郑重颁布的政策法令称之为“出台”。现在,报刊文字中屡见不鲜,电视片格词中如是说已习以为常,近来竞发展到有的高级领导接受访问中也不时顺口道出,这些都是非常不妥的。报、播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必须用“颁布”字样,绝不可用“出台”代替。一是“出台”与“颁布”是两个涵义完全不同的词语;二是用“出台”字样报、格回家颁布政策法令则大失严肃,严重地损坏了国家政策法令的威严性。“出台”原是报、抗演艺部门新剧目、节目问世时用之,这当然是合适的。后来,商业方面采取商品促销措施时,…  相似文献   

8.
“惟陈言之务去”。用心为文的人,都很重视古人的这个经验总结。它算得上是一条“规律”吧? 不是有人说么,第一个把月亮比作美人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再这样比喻的人是蠢才。说得这样尖刻,目的无非是要提醒人们,作文章不要重复别人的东西,要有自己的创造。只要留心看看报纸、听听广播,就不难发现,新闻中的“陈言”实在不少。现成的词藻,现成的比喻,用个没完。形容刻画事物逼真,少不了“栩栩如生”,说某人的大字写得好,必  相似文献   

9.
《档案春秋》2008年第6期的《旧上海租界路名琐谈(之三)》中讲:旧上海租界路名中有二条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一条是法租界的“朱葆三路”,另一条是公共租界的“虞洽卿路”。据我所知,应该不止二条,以前法租界有一条叫“麟桂路”的小路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而如今的常熟路旧名“善钟路”,也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察传》中记述了宋国有一丁氏人家里原来无井,每天派一人外出取水,后来打了一口井,就省下一个劳力,于是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此话传来传去变成“丁氏穿井得一人”。宋君闻知,派人问丁氏,丁氏答:“得一人之使,非得  相似文献   

11.
标题,是报纸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是报纸的眼睛。一条出色的标题似“巧笑倩兮”;一条传神的标题如“美目盼兮”,无疑会吸引读者。这美好的“第一印象”,是报纸与读者见面时决定性的‘第一印象’。一则好新闻,如果标题作得不精彩动人,则可能与读者失之交臂。正如朔望所言:“得之则有,失之则无;所以不能不是一门大学问,至少可比喻大饭店之门面,歌星的装束仪容。”  相似文献   

12.
“朴素与真理毗邻而居。”这是蒙田的一句话,因为有意思,记住了。很多年来,我越来越喜欢这句话,越来越觉得里面有很深的意味。作为语言的一种美学追求,每个人在阅读中都随时可能和它相遇。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一样,都是语言实践的一种,新闻语言应该向文学学点什么呢?思想是语言的家,语言是思想的一条船喜欢沉思“思想-语言”的人里,我特别关注两位:一个是德国人海德格尔,一个是中国的王国维先生。不过,海德格尔玄虚得厉害,说起来有点累。王国维先生把这件事说得简明而清澈:“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地球成为“地球村”,有人提出“信息时代新闻资源共享”,说什么“信息时代无独家新闻。”受此偏见的影响,不少媒体忽视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家新闻,靠网上信息办报,出现广电、报纸新闻趋同化,平面媒体雷同化,同城报纸同质化。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得着力抓好独家新闻,形成特色。因为特色是生存发展的品牌,特色彰显个性。一张报纸没有个性,无疑会逐渐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西双版纳报》这几年来能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取胜,走的就是一条特色兴报之路。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急于修订经贸法令,以符合该组织有关知识产权协定。今年4月著作权委员会便在著作权法修正草案中废除第七十九条“制版权”登记。消息公布后,出版业者及版权学者多感到震惊和愤怒,纷纷谴责这一举动轻率,是以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的文化前程,忽视了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所谓“制版权”,按台湾现行著作权法第七十九条第一项规定:“无著作财产权或著作财产权消灭的公民之文字著述或美术著作,经制版人就文字著述整理排印,或就美术著作原件影印首次发行,并依法登记者,制版人就其排印或影印之版面,专有以印刷或类似方式重制之权利。制版人之权利,自制版完成时起算存  相似文献   

15.
大川 《今传媒》2006,(10):34
看到一条好新闻,如沐春日阳光,夏日清风。今年8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有一条新闻,题为《2006年上海书展开幕式别开生面领导不讲话嘉宾作演讲》。读后,让人顿觉清新,为之一喜。亲临书展开幕式的,有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多名领导,却没有一位作“重要讲话”,而是请与会的作家王蒙、全国劳模包超帆和“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洪战辉三位嘉宾,每人作5分钟的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就是本届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演讲结束,市委一位领导才宣布:“2006年上海书展开幕”。三位嘉宾演讲得如何,笔者不做评论,只需看看…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江西一位农民赖以致富的“十六字种菜经”: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那个农民依照这个“秘诀”与他人竞争,处处主动,胜人一筹。后来,一些不景气的企业从这条“种菜经”中得到启示,很快摆脱困境,使企业扭亏为盈。细细想来,这个“种菜经”对我们搞新闻报道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人无我有”,说到底就是个“独”字,这是“十六字诀”的核心。一个企业,一旦有了专利产品,就具备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就有了竞争的条件。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独家新闻也就是“专利产品”。一条好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7.
“卖点”抓人眼球当今报媒市场正处于“眼球经济”时代,评价一条新闻好看不好看,新闻性强不强,我们常常会说,看这条新闻有没有“卖点”。  相似文献   

18.
去年8月,北京的一张报纸刊登了一幅照片,拍摄的是一些简易建筑被拆除的景象。照片说明是这样写的:“31日,路过国家旅游局旁椅子胡同的人会发现:建立多年并小有名气的‘旅游一条街’没了。昨天这里24间各旅行社的经营部和旅游书店被彻底拆除。”应该说,这条新闻抓得不错。“旅游一条街”被拆了,说明椅子胡同的市容环境被整治好了,“旅游一条街”有影响,它的被拆除也会有影响。这是这条新闻的可读之处。 但是,椅子胡同的“旅游一条街”没了,北京还有没有其他的“旅游一条街”替代它的作用?是不是今后北京将不再有“旅游一条街”?是不是有关方面已经在北京另外一个地方新建了“旅游一条街”?如果有新的“旅游一条街”,它在北京什么地方?这无疑是消息引发的关注点。然而,新闻却戛然而止,没有片言只字。我去过北京的这条“旅游一条街”,并在那里签过两单旅游合同,体会过有这么条街的好处。我极想知道“旅游一条街”的下落,以便今后有兴致出游时再去“采购”。然而,我在互联网上几经搜索,却始  相似文献   

19.
左平熙 《档案》2008,(3):24-26
校,就是考核、校对,勘就是删取,校勘是校雠的核心。刘向《孙卿书录》:“臣向言,所校雠《孙卿书》……以相校……”。刘向自称整理古籍的工作为校,又称校雠。《太平御览》618卷引《风俗通》:“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汉书·艺文志》:“每一书已,向辄取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条其篇目”,主要是篇章字句的校勘;而“撮其指意”,主要是考辨其书的学术宗旨、渊源、流派,论其得失。  相似文献   

20.
“善用对比手法,实现新闻价值”。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浮浅,只能简单地说说“一家之言”。一般说来,我们写一个人,一件事,往往如同写森林中的一棵树,要把“这一棵”写成“这一棵”,而不是另外“一棵”,需要一种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的能力,这是其新闻价值所在,也是实现其新闻价值的一条“捷径”。艾丰先生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把这种“对比”的方法称作“绿叶衬得红花美”,认为是提炼主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