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世纪550年代针对中日官方外交难以启动的情况,中国政府基于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从民间外交入手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对于这段历史过去多从中国的角度研究,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日本民间力量对两国邦交正常化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该问题作进一步探析,以期再次唤起人们对民间交流的关注,进一步拓宽两国民间团体和个人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自战后以来,民间外交在中日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间外交以其具有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中日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前中日关系处于困难时期,探讨以民间外交作为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渠道,对构筑两国间良好关系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朴初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由他发起并通过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打开了中日民间外交的大门,为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并为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不愧为“20世纪伟大的和平使者”。  相似文献   

4.
赵朴初先生(1907.11—2000.5)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毕生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活动的和平使者和著名活动家,由他发起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打开了中日两国民间外交的大门,为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并为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以时间为序,逐一介绍了赵朴初先生半个世纪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史。  相似文献   

5.
中日关系不仅源远流长 ,而且是近代以来非常重要的一对大国关系。中日关系事关中日两国的发展、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002年又是中日关系正常化30周年 ,因此 ,对中日关系史的复习应引起重视。那么 ,应如何复习中日关系史呢?我认为 ,复习中日关系史不只是把从古至今涉及中日关系的史实归纳记忆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史实的基础上 ,进行概括、分析、比较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复习中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突出重点。中日关系时间跨度大、史实多 ,应该重点掌握古代、近代、现代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其成因 ;日本对中国的两次…  相似文献   

6.
一当代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和历史学上的分期问题一样,有着共同的特点。历史发展是连续不断的,历史发展又是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本文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将日本学者的各种看法做一简要概述。(一)日本外交史学界的巨著,多卷本《日本外交史》(鹿岛和平研究所编)1973年出版,第28卷中划分为:(1)1949——1952年中国敌视日本的时期;(2)、1952——1958年中国民间外交积累方式及其执行;(3)、1958——1960年日中文化交流断绝时期;(4)、1960年——1964年池田、佐藤内阁对中国的态度;(5)1965——1971年“文化大革命”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早期对日外交思想,主要是抨击日本的侵华政策,揭露其实质;提出抗日主张,号召政府与国民协力抗敌。从1919年开始,李大钊一方面继续揭露日本侵华政策的本质和罪恶,另一方面,在反侵略策略上,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而是强调人民的力量;同时提出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分开看待,提倡中日民间友好。李大钊的对日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从国际局势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从中国政治局势变化考虑对日外交关系;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8.
正《开创外交新局面》为人教版必修Ⅰ"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一课,下设三个子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前两目主要述及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第三目则是介绍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成果。通览教材内容,不见对60年代末外交状况的介绍,因而未能展现新中国外交史的全貌。而这一段空白恰恰是衔接《新中国初期外交》与《开创外交新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24日,中国登钓人员被扣事件使中日关系又掀起一些波澜。受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自卫队派兵海外、俄罗斯输油管道之争、台海问题等影响,中日外交上的交流已明显滞后于双方的经济合作。此次钓鱼岛事件更使中日关系紧张,事后日本自卫队加强了钓鱼岛附近海域警戒,中国也推迟了签定日本对华贷款协议。围绕着主权之争、能源之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修宪扩军等诸多问题,中日关系的发展必然步履艰难。而我国对钓鱼群岛拥有主权勿庸置疑,为宣示主权,今后民间“保钓”活动将不断举行,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孔泉所说,日本单方面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是非法和无效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过去学术界的研究多注重于政治因素与国际环境。本文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经济因素往往为人们所忽略了。正是日本经济界、企业家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和访华热情及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强烈愿望,使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恢复中日关系的政治行动。两国间的经济交流乃是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专题,是历年高考考查重点之一,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的知识主要涉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主干知识。复习时我们首先要关注考试的重点,比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内容一直是高考命题重点;复习时不但要深刻掌握本阶段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发展的脉络,而且要把握近代史上中关关系、中日关系的历史,同时要关注当今时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2.
大平正芳一生关注中国问题,长期致力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从60年代到70年代,他为打破中日关系僵局,改善对华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竭尽心力。担任日本首相之后,又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和开拓中日友好关系的新时代而继续努力。大平正芳是站在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的立场上,从中日两国的长远利益出发来对待中日关系的。所以,他能正确评价两国关系,反思历史,洞察未来,把握时代潮流,使中日关系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日关系有着很深的渊源,由于历史原因,中日关系更显特殊性与复杂性,当下,中日关系问题成为中日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主要观点是中日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然后对此予以分析,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即在中日之间建构起"共有观念",试图解决这一矛盾.这对于中日关系的恢复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国际斗争风云变幻的复杂形势之下,重温毛泽东、周围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及我国新一代领导人有关对日外交和中日关系的伟大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正确认识21世纪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推行重点外交,放弃自主外交,把自己又一次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还欲“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由于日美同盟把矛头指向中国等,损害了中日关系,在外交战略上日本推着独轮车走上了独木桥。日本加快了脱欧返亚的步伐,推行回归外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谋求地区霸权。日本还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推行军事外交,不断派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扩大同周边国家的军事交流,以军事手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日本外交战略的变化,与其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学松  刘金银 《新高考》2005,(12):35-39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中国中央政府对外交往的过程及相互关系中的重要方针、政策、发生的重大事件、涉及的重要人物。明确本专题的重点:清政府的屈辱外交,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辉煌的外交成就,近现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等;难点:外交政策、策略的调整,正确认识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一些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17.
元明时代是中日关系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是中国人的日本观发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中日外交模式的承上启下期。忽必烈多次遣使招谕甚至付诸于武力,都未能促使日本臣服,元代中日之间不交而终。有明一代,因“倭寇”和“勘合贸易”的交织始终,使得中日之间的交涉艰难而复杂;明末因丰臣秀吉的两次侵略朝鲜,中日关系趋于恶化。元明时期这种复杂多变的中日关系与日本“神国思想”存在内在联系。“神国思想”理论内涵的演变,直接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就日本而言,由初期的“外交辞令式”逐渐演变成为后来侵略之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自从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交往不断加深,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多领域的全面合作稳步推进。在国家层面的官方外交为中国和东盟的伙伴关系指明方向之后,民间外交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1作为中国与东盟在教育领域促进交往的规模最大的盛会,已逐渐摸索出一条服务我国"大外交战略"的教育外交之路,在深化双方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国际型人才,树立良好对外形象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创造了教育外交的新品牌。认真分析"交流周"的教育外交经验,对推进我国民间外交模式的创新和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日经贸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贸合作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采了实在的利益。但是,由于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中日经贸关系的前景不容乐观。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认清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维护和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就成为中日双方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决定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围绕台湾问题,探究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的中日关系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