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史记》作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以《鸿门宴》为例,浅析《史记》在写人方面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06年,在今西安临潼新丰鸿门的刘邦和项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人们或称其为“鸿门宴”,或称其为“鸿门会”。“鸿门宴”和“鸿门会”有着不同的内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区别。项羽在鸿门与刘邦会面时并没有加害刘邦的想法和行动,但后来在一些人看来,“鸿门宴”成了加害客人的宴会,成了项羽设宴欲加害刘邦的宴会,这是对项羽的误解。《史记》中有关记载这次刘邦、项羽鸿门会面的文字应该取名为“鸿门会”。  相似文献   

3.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古代最伟大最辉煌的史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最悲壮而又最出色的乐章。《鸿门宴》则为《项羽本纪》的最重要而又精彩的段落。  相似文献   

4.
陈蔼婧 《学语文》2004,(11):22-23
一个历史学家首要的自然是公平,其次还需要无情,因为无情才可以冷静地搜罗那些鲜血淋漓的尔虞我诈,放在天平上约一约,最后装进自己的书里。司马迁无疑是个优秀的历史学,但别忘了他写《史记》的终极目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5.
尚惠芬 《成才之路》2009,(17):36-37
《史记》是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对于司马迁的这部可以说用整个生命写成的不朽著作,鲁迅曾经予以高度的评价,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这两句评价极为中肯,一方面指出了它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历来备受关注,“项不杀刘”则成一桩历史公案,学者讨论甚多,众说纷纭中未得出明确答案,甚至出现很多误读现象.本文旨在回归文本,通过文本研读、细节探析,重新审视鸿门宴上的不同人物表现,力求更确切地探明太史公所叙“鸿门宴”之始末原由,从而得见太史公叙事能力之高超.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史学,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又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史记会注考证》引《拙堂文话》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己,是子长叙事入神处"。林纾《春觉斋论文》说:"史公之写物情,挚矣","寥寥数语……尽呈纸上。"这"叙事入神","写物情"淋漓尽致,都是指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清华 《学语文》2011,(6):23-24
【整体把握】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该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地点在“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项强刘弱。刘邦为了获取项羽的信任,冒险到项营,经过一番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归。文章描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是中国古典学永恒的生题。《鸿门宴》这篇章中,作司马迁多处写到酒,多处涉及到酒。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示,无不与酒密切相关,全篇充满一股浓浓的酒味,可谓酒香袭人,一场错综复杂的刘项之争能描述得如此有声有色、惊心动魄,酒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近来。笔者在教授《鸿门宴》的过程中,发现文中有一段文字有顺序颠倒之嫌。限于水平。笔者不敢妄断,谨笔录于下,待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对于生死的看法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与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司马迁珍视生命,但反对无意义的苟全生命;司马迁赞赏慨然赴死的勇气,但反对随意地放弃生命。他对生死的看法具体体现在对《史记》人物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存在着两种生死观,一种是“士可杀不可辱”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追求个人道德、个人气节的冰清玉洁以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生死观以屈原为代表。另一种是“忍辱以求生”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有时不得不使自己在精神尊严等方面忍受让人难堪的耻辱,这种生死观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迁含冤忍垢写作《史记》,正是对其生死观的躬亲实践。司马迁是伟大的,他的人生遭际是令人同情的,他的生死观所包含的真理内容是令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3.
《画诀》上说:“石有三面,树有四枝。”意思是画画时,笔法有阴阳向背之分;只有这样,才能造成物体的立体感。这句话运用到文学作品人物的塑造上,就要求不仅要有正面描写,而且要有侧面烘托和反面对比;此外,还要善于从背面透露人物的言行,一字不着,而境界全出。伟大的文学家司马迁在刻画人物上,就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史记·项羽本纪》名段鸿门宴里“生彘肩”作了考察,认为在“生猪腿”、“一整条猪肘”、“一只猪肩”、“一只全猪蹄”等诸种解释中,最后一种解释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史上,有评论家称:司马迁“述往事,思来者”作《太史公书》,继周公、孔子之后,第三次对中华文明进行整合,提出“法天则地”。在欧洲古希腊的普鲁塔克被尊为“世界传记之王”,但司马迂的《吏记》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格才铸就了如此伟大的作品?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遥往事。思来者”。古今以史为鉴。从史学角度着眼。联系新闻记者的职业实践。对司马迁著述《史记》,对照分析.从知识构建、职业道德、报道思想及写作文风四个方面探析了史家和新闻记者在职业素养上存在的共同点及其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历史纪事和文学传记各属不同的体裁。司马迁的《史记》却创造性地把历史特征和文学要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史记与文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有人赞叹项羽在巨鹿之战时表现出的将帅神威,也有人感慨其在垓下被围、乌江自刎时流露出的英雄末路的悲哀,更有人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诸多反常的表现表示不解。一、项羽为何直接说出楚军内应曹无伤的名字?  相似文献   

19.
问:项王听了曹无伤的告密后为什么会大怒?他和范增的心态一样吗?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第二册及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一册中都选了《鸿门宴》,该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在课中,我们看到了觥筹交错、刀光剑影的宴会场面,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复杂的人物个性。但是,如果我们联系《项羽本纪》全,深入一步认识太史公笔下的项羽形象,就会领略到《鸿门宴》中的悲剧因素,从而体会其悲剧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