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闻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课,觉得很新鲜,也很吃惊,不由产生了对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笔者同有关人士一道来到大明湖路小学,亲自感受了充满《国学》色彩的校园文化氛围,翻阅了该校编写的作为校本课程的国学启蒙教育实验读本———《国学》,深入课堂观摩了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国学》课,同该校领导及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某出版社开发山东省中小学《国学》课指导用书的策划工作。同有关专家一起研讨了关于《国学》的一些问题。一段时间内,在我脑海里经常盘旋着《国学》问题,思之…  相似文献   

2.
《母婴世界》2013,(10):114-115
广义上来说,“国学”泛指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狭义的“国学”则特指《诗经》、《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等众所周知的中国经典名著,它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了解“国学”的入门著作,在中国古代是蒙学教材,在现代则是孩子初步感知“国学”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3.
纬零  孟玮 《教师博览》2012,(9):22-25
叶企孙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3岁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习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6岁开始熟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等。如果在国学上继续研习,或许可以成为未来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4.
孙慧明 《现代语文》2006,(4):127-128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中国古代的声训,兴起于先秦,如《易经》。到汉代,声训大行于世,如董仲书的《春秋繁露》、班固的《白虎通义》中都大量运用了声训。汉代杰出训诂学家郑玄也多用声训。东汉刘熙的《释名》,更是自觉地运用了声训系统探求词语的语源义。宋代又出现“右文说”,为后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却没有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清代训诂学家将声训推向更高发展阶段,并出现一批集大成者。王念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广雅疏证》立足声训考释词义,多有创见,较少有主观臆测,代表了清代声训的高水平。他使声训成为语言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一家媒体刊发了一则有关教育的消息:几家政府部门很是关心小学生教育,给某小学送去了《三字经》和《道德经》,鼓励孩子们热爱国学,好好读书。毫无疑问,这则消息在倡导全社会关心教育,国学炙手可热的背景下,这个举动是那样的合乎时宜,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国学文化     
郑智敏 《教育》2014,(1):6-6
正为发扬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201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直第一小学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班",采取周末自愿参与原则,在供奉孔子的恭城文庙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图为日前该国学班同学学习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说解字》是中外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字学巨,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说》学居于我国传统小学的核心地位。加强《说解字》的研究,不仅具有光大《说》学、弘扬民族化和国学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育活动内容的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从而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以传统国学教育《弟子归》为案例,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于国学教育的学习兴趣,增加幼儿对国学知识的了解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传入我国,"国学"一词也由此产生。其实,中华传统国学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广博的知识,堪称人类文化精品。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有责任传播中华国粹,将国学经典融人每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本文所说的传统国学,是指《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孔子在录》等启蒙国学经典及中华古典诗词。一、思想品德课教学所用国学素材的分类1.爱国爱乡篇。如《三字经》‘‘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朱  相似文献   

10.
访茅盾故里     
冬枫 《现代语文》2001,(10):14-15
朋友,我想你一定读过名《蚀》、《春蚕》,一定看过影片《子夜》、《林家铺子》,那么你再出差、旅游来北京的话,希望你一定要到东城交道口附近的后园恩寺胡同13号看看。那是个普普通通的四合小院,在北京几乎到处可见,我国学巨匠茅盾,就在这里度过了他最后的六个春秋!  相似文献   

11.
情系国学     
泊客 《师道》2010,(1):56-58
许是听多了国学大师们的讲座,或因自己是语文老师,我对国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每当独处空室,倚栏捧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聆听先贤教诲;或于茶余饭后,手执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欣赏他对唐诗宋词的评析;或于无人处高声诵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胸中油然升腾起千古的惆怅与忧伤……此时,心中总氤氲着浓浓的士人情愫。  相似文献   

12.
《论语》作为四书之一,作为国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传统文化的精华,自然成为了中小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大学生乃至研究人员诵读和研究的对象。尽管国学经典《论语》被人们普遍学习,备受关注,也不乏研究之人,因此翻译之作也层出不穷,但是对其中有些句子的译文却实在不敢苟同,今略举三例以证其伪,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3.
钟嵘《诗品》研究论著目录辨证,乃《诗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20世纪《诗品》研究论著《目录》,不宜忽视英、法等国的研究论著。国学专刊社的"出世"与《国学专刊》的史实,值得发掘与关注。上世纪初,陈衍先生受聘厦门大学期间,致力促进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与研究,其《诗品平议》与国学专刊社诸史实,宜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06,(8A):68-79
读书能使人了解世界的浩瀚辽阔、人心的幽深博大,也能使人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却恰如浩瀚国学之海里的奇珍酽茗,愈久弥香。从古至今,研究、解读它们的大家文章绵绵不绝。近来,时尚现代的另类解读也层出不穷。这里,我们推荐给读者主要的解读文章,在从传统与现代两个视野中的转换中,品出四大名著的新滋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07,(10S):17-17
随着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在媒体和网络的流行,许多人开始喜欢《论语》《庄子》,国学以迅猛的速度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把于丹那句“每个人的心中都需要一个孔子“奉为经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古文辞类纂》是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编纂的一部古文选本。姚鼐编纂《古文辞类纂》意在以选本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理解桐城派古文“义法”的门径。《古文辞类纂》的刊行及不断传播对桐城派的立派及扩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近代国学思潮兴起,《古文辞类纂》又屡受国学倡导者的关注。为引导青年学子学习国学,他们常以开列国学书目的方式为后学指点国学门径。近代国学倡导者在编订国学书目时,常将《古文辞类纂》列于其中,此既可看出他们对青年学子学习、传承古文的重视,也可看出他们对《古文辞类纂》作为古文学习必备选本的选择与肯定。  相似文献   

17.
《治国学门径》是民国时期文字学家汤济沧先生所编著的一部国学举要书目,主要收录了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人与编者本人有关国学研究方面的专题论文,介绍了一些国学入门的书目与方法.该书实用性较强,其中所介绍的读书方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学习指导和参考价值,适合作为一本国学入门的普及读物.  相似文献   

18.
国学,即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博大精深,享誉世界。一个中国高中学生,要夯实语文素养,要滋润爱国情怀,要培育民族精神,要使自己将来必定要投身其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具中国特色,就必须从现在起高度重视接触和初学国学。十三经是国学重要部分——儒学的主要经典,含《周易》、《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种儒家经传。本刊倡导正确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突破小课堂小课本栅栏的“大语文学习”。敌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简介十三经中适合夸天高中学生阅读的资料(课内已触及的除外),以期推开又一扇门,并帮助读者跨进去,从而得到一些受用终生的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王力的《同源字典》多处引用《释名》,其引用方式有二:一是采用《释名》的声训作为同源字,一是以《释名》训诂见义。王力对《释名》的引用仍十分谨慎.但比以往已有些微改变。其对《释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这十七回《红楼梦》是由《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而成的。创作灵感乃是文艺创作里一个难解之谜。研究清楚这十七回《红楼梦》创作问题,对于了解《红楼梦》创作灵感及其创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十七回《红楼梦》创作体现了格式塔美学精神,而格式塔美学通过这十七回创作问题而得到验证。这一切标志着红学研究开始进入现代化殿堂。因为国学现代化问题,就是用现代化科学理论科学阐释国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