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个业余通讯员出身的记者。在与通讯员接触中,经常听到大家说,整天身在工厂、车间,哪有什么新闻好写。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稿件是写不完的。 一、食堂吃饭有建议 一次,我到广西南宁担任全国乒乓球比赛的组织工作。广西体委食堂采取的是“分食制”,这在当时全国是罕见的。联想到“合食制”有不少弊病:如一不卫生,二不经济,三不准时。我即向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有关“分食制”好的建议,很快被全文刊登。事实证明,只要问题抓得准,人民日报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听报告中有言论 我曾听了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的一次报告。他说:“如果下一届世界乒乓球团体赛,男团拿不到冠军,我将卸下‘乌纱帽’,以谢国人。”在当时来说,有这种风险意识是十分可贵的。我听后内心很受感动。当晚提笔写了一篇《赞立军令状》的言论,发给国家体委主办的《乒乓世界》杂志,被头条全文刊用。1995年5月2日,我在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的小言论《要用足40小时》,也是在听报告时,针对有的人误解‘双休日’就  相似文献   

2.
在与一些通讯员的接触中,经常听到他们说,整天身在工厂、车间,哪有什么新闻好写?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采,只要你做个有心人,稿件是写不完的。一次,我乘船外出,在与船员闲谈中,得知航行在武汉到上海航线上的客班轮上,有一位不抽烟、不喝酒、不饮茶的’“三不船长”,名叫陈重庆。我听后纳闷,  相似文献   

3.
我是安阳县崔家桥乡的民办教师,1986年以来已发稿350多篇,连续5年被中共安阳县委和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还有多篇获得好稿奖。有人问我:“你咋就有写不完、发不完的稿子呢?”回顾几篇稿子的写作经过,我的体会是,要时时、处处留心身边的变化,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头题的产生。1988年夏,我们这里旱情严重,农民急需用电抗旱,可电力不正常。在我去学校上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普通记者,我参加了“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活动。 这是一次最深入的采访。特定的报道任务,把我们引向了以往很少有记者到过的基层。我所在的第  相似文献   

5.
落笔作此文之前,我想到的是应该给“热点新闻”一个合理的界定,像事关海峡两岸统一的“汪辜会谈”,不仅海峡两岸,全世界也很关注,是热点新闻。那些能引起群众街谈巷议的,或是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症结和兴奋点,人们议论纷纷,百般猜测,但往往只了解一些表面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时候,新闻媒介倘能及时派出记者,锲而不舍地去追踪采访,继而深入浅出地作出解释性报道,拨开事实与传言之间的迷雾,使事实大白于天下,也应该算是热点新闻。多报道一些热点新闻,有利于提高新闻单位自身在读者中的声誉、地位,扩大影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何英 《新闻导刊》2007,(2):26-27
我跑新闻已经有7年,从最初的打街跑社会新闻,到现在跑时政新闻,跑过教育、气象、人大、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多个领域,现在回想起来,是当初打街跑社会新闻,奠定了后来我跑所有新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担任乡里的通讯员,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两年来,我先后在市以上报刊、电台发表了七百余篇稿件。其中省级有二百七十五篇,中央级三十一篇。而且有五篇稿件被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新闻集锦》一书选编,二篇被选入通讯员业务指导刊物,三篇分别获省优秀广播稿一、二等奖,一  相似文献   

8.
不写关系稿     
记得刚投稿时,一些好心的同志劝我对编辑搞点“感情投资”,不要铁公鸡一毛不拔,否则难上稿”。这些活听起来顺耳,但细想起来确实是错误的。我觉得,一位初学写作的人,刚开始起步,不在勤学苦练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稿件质量,磨砺自己新闻触角。而钻歪门斜道,将来在新闻报道上也弄不出啥名堂。即使编辑照顾一篇稿件,你自己心里也有愧,不会多么光彩。另外,搞关系稿会扰乱编辑正常工作,影响报纸质量,实在不可取,但是,并不是说通讯员和编辑就不能一起商榷稿件,这也是不对的,通讯员和编辑、报社是鱼水关系,他们人不亲行亲,都是为着一个目标,互相联系大有好处。再说编辑都会从严把关,决不会抛优择劣。这几年,我常对一些熟悉的编辑说“你有一千遍看稿选稿编稿的权利,我有一千个写稿投稿的专利”。我先后给厂报、《澄城  相似文献   

9.
10.
程友华 《新闻三昧》2001,(10):32-32
笔者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前后有10年之久,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过数百篇文章,其中专栏稿件所占比例居多。这些专栏稿件又主要集中在《工人日报》的《班组天地》和《中国煤炭报》的《区队班组》上。笔者自1997年11月10日在《工人日报》发表《企业职工再次呼吁——基层罚款亟待规范》的第一篇专栏稿  相似文献   

11.
地市党报中普遍存在报道会议太多、太滥、太空现象,它严重影响着党报的指导性、权威性、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 既然如此,我们能否少登或不登会议报道呢?否。因为,当今社会,不论党政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许多活动都以会议形式出现,会议已成为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会议报道不仅要写,而且要新、要精、要活、要短、要实,有个性、有用、可读。 胡乔木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有作为的记者,可能不是一个出众的文学家,但一定是一个出众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善于言谈的外交家。常  相似文献   

12.
我平时想写些稿子,但常感到身处农村没啥可写,有时还埋怨报刊上登载的新鲜事咋不出在我这里。最近看了《新闻爱好者》上的《身在基层真没啥可写吗了》《石振武写自己身边事》等文章,介绍基层通讯员采写稿件的切身体会,给我这个初学写稿者指出了路子。自己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和事,果真发现许多可写的东西. 我组农民徐富贵,常年骑车游乡用火柴、卫生纸等小货物收换洒瓶,一年收入可观,我详细了解询问后写成稿子,很快被县广播站采用。 1987年8月份,我和本村一青年农民闲谈,得  相似文献   

13.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郭德宏和我主编的《红军长征史》,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作为主编和作者之一,既有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献上一份礼物的喜悦,也多多少少有一些遗憾,更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  相似文献   

14.
<正>头条新闻是整档新闻节目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集中体现,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往是一些很重大的新闻才能上头条,以致于不少记者站的记者、兄弟台的同仁和各地的通讯员都误认为来自基层的新闻很难上头条。其实不然,福建  相似文献   

15.
张忠顺,唐山军分区政委,1974年从湖北武汉入伍。历任团新闻干事、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师、集团军新闻干事,北京军区新闻处长等职,担任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北京军区记者站记者、站长,《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杂志社驻北京军区记者站站长,《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特约记者。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对新闻工作的热情仍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给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搞好舆论监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呼声,给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搞好舆论监督提出了要求。那么,作为一名县市台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又怎样去做好舆论监督这篇文章呢?1、精心策划,找准突破口。记者在获取信息、线索之后,应确定采访选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然后再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找准采访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把舆论导向主题定格在政府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从而达到帮助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目的。记者在作会埠乡一农民邹老汉种植冬瓜丰收了却因卖不…  相似文献   

17.
我发表第一篇新闻稿距今已经8年了,现在细想起来还真有点意思哩! 那是金秋10月的一天下午,我骑车子去老同学吴才家里玩,走到村头,见他正在场里收玉米,我急忙说;“来,我帮你往家里背”。他租止说:“不用了,明天还得晒,拢起来就中啦!”走到家门口,我习惯地把车子往屋里搬,他却栏住道:“放外边棚底下吧,现在不比从前了,丢不了车子!”睡到半夜里,我起来解手,一摸门没有上闩,我大声说:“好家伙,昨忘记上门啦?”吴才笑笑解释道:“别惊慌,半年来从没上过门,咱这儿是个文明村。”我听后不禁肃然起敬。我到屋里已近黎明时分,思索着翻来覆去睡不  相似文献   

18.
我的拙著《应用新闻论》终于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原本没想也没敢想吃新闻这碗饭。由于历史的原因使我有幸赶上“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活,毕业了也就分到报社了。其实,我学的并不是新闻专业。 到报社工作起先以为很简单,出外记记写写,在家编编划划,对于一个学政教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写写编编长了才发现其中的学  相似文献   

19.
黄斌 《记者摇篮》2006,(1):9-11
在都市类报纸发起初期,一提起“都市报”这三个字,多数人谈论它的特征,在内容上都会说什么贴近百姓,没有太多的政治色彩;在形式上说得更多的就是大标题大图片短文章,讲究视觉冲击力。这两年大多将这些特征流行地称“视觉暴力”,也就符合某些专家所说的平面媒体经营的是“眼球经济”。大学新闻教材里谈到广义的社会新闻的时候,称所有的新闻都是社会新闻。尤其对于都市生活类报纸来说更是如此,我曾经说,要像做社会新闻一样做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因为我们的时政新闻不仅仅只给官员看,经济新闻不仅仅只给专家看,要力争获得最广泛的读者群。作为…  相似文献   

20.
广播新闻专题节目精品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偶然性是指新闻事件的产生不是我们能预见和策划的;必然性就是当有价值的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你能不能及时地抓住,或说有没有敏锐的发觉它的真正价值所在,并将其潜在的价值挖掘出来,《穿越时空的真情》(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彩虹奖二等奖)的采编使我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