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差生”提法之管见邓书忠“差生”这种提法在教师中比较普遍。有的教师还精心设计了“差生”登记表。拜读各类报刊,转化“差生”经验文章亦层出不穷O日前,在一次教改研讨会上,一位同仁建议不要用‘’差生”这种提法,笔者十分同意他的观点。“差生”这顶帽子有的教...  相似文献   

2.
吴亮奎 《班主任》2013,(11):5-7
“差生”问题是全社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差生”何以形成?如何从学校课程与教学的角度理解“差生”?家庭教育是否应该对“差生”承担全部责任?“差生”的学业弱势是否也意味着他们品德的弱势?对此,笔者从学校教学责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差生”是课程与教学的责任,而不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差生”的学业弱势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品德弱势。  相似文献   

3.
“差生”这个词,如今在学校是讳莫如深。谁在谈班上情况而用“差生”时,都会受到不少的指责。于是,“后进生”、“学困生”等等新的名词神神气气地代替了“差生”,“差生”似乎应该从具有现代理念的教育词典中剔除!其实,平心静气地研究,“后进生”与“学困生”的称呼对“差生”何其不公平!“差生”只是成绩(抑或就是分数,当然也因智力、习惯、情感态度什么的而形成)差点而已,“后进”则可以包含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各种行为习惯的“落后”。仅是脑子差一点便被判为“落伍”,可怜!“学困生”是把“差生”判了“无期”。“差”…  相似文献   

4.
一、转化“差生”,应以心换心,“差生”思想活跃,反应很快,如果教师方法简单,他们不能接受,则会适得其反。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加以感化,切忌简单粗暴,具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相信每一个“差生”都可以转化为优生;二是千方百计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加以点亮。  相似文献   

5.
吴愿 《教学随笔》2007,(5):40-40
不管是在年度工作总结,还是在经验交流会上,经常听到的是:“如何转化差生”、“不要歧视差生”、“尊重差生的自尊心”等等这样的经验介绍。在现实工作中,学校里也会出现一些类似“差生”的“后进教师”。在倡导平等对待“差生”的同时,怎样看待“后进教师”,这些“后进教师”是怎样产生的,谁又来关心、转化他们?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总有一类学生令老师们不能释怀,那就是“差生”。说起“差生”,我们总会“愤愤然”,仿佛要除之而后快。然而,许多年来,非但没能除尽,反而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眼里所谓的“差生”,难道真是“差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班集体作好、中、差分类,将思想道德品质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均视为“差生”,但对“差生”的界定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有的教师把违法、犯罪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一贯差的学生看作“差生”。我们认为,“差生”标准模糊,不确切、不科学,只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8.
一谈起差生,我们教师中就有人摇头叹气。一曰:“十个指头有长短”,班级中存在差生是不可避免的;二曰:“顾得差生影响优秀生”,保了芝麻丢了西瓜,划不来;三曰:差生是“低能儿”,“牵牛上树”,难!一句话,对差生的教育丧失了信心。  相似文献   

9.
尊重、重视及重点──差生转化工作点滴谈天水市建二小学赵琴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有效途径究竟是什么呢?我以为,重视差生、尊重差生、重点放在差生转化上,是使“铁树开花”“枯木逢春”,促使差生转化最有效的方法。一、重视──将“离群之羊”唤回温暖的大集体之中差生...  相似文献   

10.
尊重、重视及重点——差生转化工作点滴谈天水市建二小学赵琴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有效途径究竟是什么呢?我以为,重视差生、尊重差生、重点放在差生转化上,是使“铁树开花”“枯木逢春”,促使差生转化最有效的方法。一、重视——将“离群之羊”唤回温暖的大集体之中差生...  相似文献   

11.
建议不用“差生”提法肖干才长期以来,“差生”这种提法不仅普遍地出自中小学校长、教师之口,也见诸于各类“转化差生”的经验文章和报刊。不久前在一次教改研讨会上,一位教育杂志的编辑建议不用“差生”这种提法,笔者很是赞同他的观点。“差生”这顶帽子有人从小学一...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升温则水,降温则冰,要转化先感化,经常亲近之。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差生”,融洽师生的感情,才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差生”爱的情感。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才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物理教学中的“差生”问题作了探讨,分析了“差生”的特征和形成“差生”的原因,提出了从教与学两方面转变“差生”的途径,努力使他们克服物理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发挥自己的智慧,取得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差生”这顶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难道“差生”真差吗?否!中小学从来就没有哪一方面都不行的“差生”,只有你这方面行,他那方面行,随时可以开发、随时可以奋起的“潜能生”。那么,“差生”从何而来呢?“差生”是机械的教育评价的牺牲品。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地强调甄别和选拔,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为核心,学生成绩一个方面差了,就以偏概全地界定为“差生”。轻率地将其一个方面不成功,说…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女大学生“体育差生”这群“特殊人群”对体育课程学习态度“厌学”的原因,比较“体育差生”与非“体育差生”不同学习态度,从中了解到一些带有代表性和有规律的因素,找出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差生”对体育课程学习态度“厌学”的主要原因,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差生“心理治疗”的三个环节敖志凌,娜莎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针对差生的心理“症状”,耐心地进行“心理治疗”,使差生摆脱困境,收到预期的效果。一、满足差生自尊的心理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理。多数差生原本就有学习欲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17.
周志诚 《陕西教育》2006,(12):19-19
在创造性教育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不论是旧的教育模式,还是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总要面对一些所谓的“差生”。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其中我们通常称的“差生”也随之多了起来。那么“差生”这一说法到底是否科学呢?  相似文献   

18.
“差生”是一种综合的偏常反应倾向。为了合理地解“差生”问题,在诊断“差生”时必须严格遵循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必须深入了解其人格的建构过程,分析各种影响人格建构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依照“差生”的特殊性进行教育和转化势在必行其中尤其要重视“差生”本人在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相似文献   

20.
“差生”成因初探阎建平“差生”通常是指智力发育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差生”的形式,有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不足,学习知识、技能和技巧中的缺陷,不良的学习态度等内部原因,也有教育教学方面的弊端和不良的校外环境等外部原因。形成“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