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知道教育的发展一般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自二战之后,由于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才出现了教育先于经济发展的现象。我国的教育学教科书一般把教育先行定义为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为了发展经济,必须注意首先发展教育。我们看到,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先行的目的,教育先行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这一定义的主要特征。为什么人们认为教育先行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呢?人力资本理论为这种教育先行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方面的投资,但从…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如何使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这是我们既面临的发展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和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改革中国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英语学习模式,努力促进英语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生存发展的依托。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中国也迈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怎样的"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转型升级?这是中国高职教育所亟需破解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受到了人才短缺这一瓶颈的制约,然而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且仍有可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为此,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与教育发展结合起来,推行教育改革,培养大批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从而促进可持续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愈来愈密不可分,教育为经济服务,经济促进教育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并带来动力,从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关系越来越明显,一方面,社区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作为面向大众,以提升社区成员素质,实现终身教育为目标的社区教育,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经济决定教育.经济的发展影响和决定着教育的发展,反之,教育发展的状况也会促进和延缓经济的发展,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本文将从分析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入手,来研究和探讨农村教育如何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在经济发展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总体状况令人堪忧,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带有身份性质的户籍制度以及教育举办主体的权义不明是制约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法应注意明确教育举办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协调教育管理体制扣分税制,改革户籍制度。同时,为鼓励全社会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充分发挥“促进型立法”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发展视野下中职教育免费的法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以社会整体效益为目标,以公平为宗旨.当今中职教育实施免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农村经济发展的维度审视,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供给,增强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意愿,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的时代内涵是中职教育免费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加快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干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实现我市经济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应该作为我市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三种教育观,从理论上讲具有一定的误导性,在实践上已阻碍了中国教育的正常发展。一是教育发达是教育发展的一种结果,教育发展一定会无条件导致经济发展。其实,这种简单推理是幼稚的。因为不是任何规模、任何形式、任何层次的教育都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只有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人才)市场需要的教育,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发达是一种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流动状态,不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教育绝对先行论。持这一观点的人主张,在经济落后或困难的条件下,也必须勒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节约的发展,安全的发展,高效的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无疑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3.
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赋予人力资本新内涵,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要从教育型人力资本和技能型人力资本这两方面共同推进。当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教育型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升、结构持续改善,教育型人力资本存量提高,而城市人口是劳动年龄人口教育型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在技能型人力资本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互联网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工作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但通过技能培训来提升人力资本的可能程度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为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需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统筹推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协调发展”内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政策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有关"教育协调发展"内涵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教育协调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指教育发展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我国教育普及化水平日益提高后迫切需要面对的课题,判断教育发展协调状况的主要依据是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状况,支撑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把握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节奏.  相似文献   

15.
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大力发展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越大就越好.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如果不顾经济所能为教育提供的物质基础,片面强调教育发展,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反之,如果认识不到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重视教育的发展,就会造成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短缺,也会延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对于员工的素质在进一步提高,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就是培养一线的生产、管理以及服务型的应用人才,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须需求。同时高职教育也要紧随经济发展所需求人才的就业形式,以促进就业为根本出发点,创建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中心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这对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十三大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这个战略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法律、文化教育等各条战线,各个部门。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使命,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1999年开始,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不仅圆了广大学子的大学梦,并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仍不断地进行大规模的扩招,从实施高校扩招政策的这十个年头来看,高校扩招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它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纵观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央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都十分重视本国落后地区开发和区域平衡发展问题,并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政策,促进了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达到了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目的。探讨美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有启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中国社会,教育已日益成为引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前进的重要力量。当今中国的教育,正力图融合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以历史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