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关国际共运史、世界近代史和第一国际的论著一般都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在1869年的爱森纳赫代表大会上参加了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如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拥护第一国际的一切行动,并参加了  相似文献   

2.
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是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宣告成立的,到现在已九十五年了。第一国际在其存在的十二年(1864—1876)中,广泛团结了各国的无产者,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莫大的作用。九十五年来,世界历史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国际指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已在世界上近十亿人口居住的地区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已在更广泛更坚固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我们现在幸福地建设着的世界社会主义共和国大厦的基础”就是第一国际奠定的。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列宁指出,马克思“是其最初一个通告,许多决议案,声明和宣言底作者。马克思设法把各国工人运动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纳入一致行动的轨道,反对了所有这一切宗派和学  相似文献   

3.
第十四章第一国际 (二课时)本章教材着重讲述第一国际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在和蒲鲁东、巴枯宁等机会主义斗争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显示了战无不胜的威力.首先讲本课重点之一第一国际创立的历史条件.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共产主义者同盟"也于1852年11月17日自行解散.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1848  相似文献   

4.
中间路线又称第三条道路,是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的与国共两党不同的政治路线。中间路线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目前中国现代史专著或有关论文中有两个提法:一是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形成的;二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形成的。这两个提法有待论证。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看法。中间路线的提倡者往往把中间力量作为社会基础。而中间力量这个词本身比较模糊和笼统。广义上说,凡居于国共两党势力之间的都可称为中间力量。但在民主革命时期,随着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以及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中间力量的外延是在伸缩变化的。中国现代史书籍经常可以看到中间阶  相似文献   

5.
第一国际的活动,为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奠定了基础.第一国际为国际无产阶级立下的丰功伟绩是和马克思的卓越活动密不可分的.探讨马克思在第一国际的活动,是研究国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马克思在国际活动中的立场和策略作些探讨,以求和同志们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对本章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的理解 (一)共产国际创立的历史条件。教材从两方面,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了这个问题。先谈必要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64年创立的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斗争的思想基础和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基础。继第一国际之后,恩格斯于1889年创立了第二国际。恩格斯逝世后,机会主义者篡夺了第二国际的领导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相似文献   

7.
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是由马克思手创的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组织。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第一国际(1864——1872)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使工人做好向资本进行革命进攻的准备。”“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第一国际是按照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在第一国际的全部活动中,马克思为坚持国际主义原则,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都作了巨大工作。马克思在第一国际时期为坚持国际主义原则而进行的斗争,至今仍是一切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们亲自参加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1864年共同缔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联合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工人运动高涨和国际无产阶级联系加强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时各国工人运动虽处于高涨时期,但是各国工人运动的最大弱点是在组织上或理论上都还不十分成熟,广大工人群众尚未摆脱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这些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派别,都“不懂历史运动的唯物基础,不会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阶级的作用和意义,而用各种貌似社会主义的什么‘人民’、‘正义’、  相似文献   

9.
第一国际(1864-1876年)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伟大成果.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第一国际的灵魂.第一国际的重要文件、决议和宣言等,都是由他亲手起草的.左上图是马克思亲自为第一国际制定的纲领性文件——《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的封面.右图是第一国际的会员证.会员证上端的英文字为:国际工人协会会员证.  相似文献   

10.
第一国际的历史和巴黎公社的历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第一国际在各国工人中间进行了切实的社会主义宣传,击败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流派,为工人向资本实行革命进攻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而巴黎公社“就是这样一个成就,它无疑是国际的精神产儿”,是法国工人运动在第一国际活动的影响下迅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共运史上,被恩格斯称为“宣扬他们的斯拉夫霸权的”“泛斯拉夫主义恶棍”、无政府主义者俄国佬巴枯宁是臭名昭著的。巴枯宁之所以声名狼籍,因为他是反马克思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的能手。为了篡夺第一国际的领导权,改变国际工人运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瓦解无产阶级革命,巴枯宁采用两面派手法混入第一国际,并在第一国际内部拼凑了一个秘密小帮派。这个小帮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任何手段,不顾任何信义,造谣、诬蔑、恫吓、暗杀——所有这一切同样都是它惯用的伎俩”。  相似文献   

12.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1864—1876),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性的群众联合组织。第一国际经历了十二年的战斗历程,为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第一国际在领导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践中,在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第一国际性质的体现,是区别于其它各种组织的标志之一,是其本身存在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第一国际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坚持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与作风,这对于当代国际共运的深入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国际组织、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一八八九年“第二国际”成立后,它被称为“第一国际”),是在一八六四年九月廿八日成立的,到今年九月廿八日整一百周年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灵魂”就是马克思。正如列宁所说的,“第一国际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使工人做好向资本进行革命进攻的准备。”“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第一国际究竟是什么时候解散的? 答:关于第一国际的解散时间,有以下三种说法:其一是1872年,列宁曾不止一次地这样提到过,他说:“第一国际(1864—1872年)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使工人做好向资本进行革命进攻的准备”。(《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列宁选集》第三卷,第809页);其二是1874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88年英文版序言》和《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当1874年国际解散时,工人已经全然不是1864年国际成立时的那个样子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35、  相似文献   

15.
第一国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它是什么性质组织的问题,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它是国际共产主义政党;另一种意见认为,它只是无产阶级群众性国际革命组织.我们认为,国际初期的纲领和组织成分等呈现着很大的复杂性;国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对国际的发展过程,作具体的、历史的考察,那么,第一国际初期是潜在的共产主义政党,尔后才逐步发展为实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  相似文献   

16.
第一国际召开过几次代表会议,据史实来计算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一些工具书和教科书却认为第一国际只召开过两次代表会议,如《辞海》“第一国际”条目中“第一国际历次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只列举了1865年9月和1871年9月在伦敦召开的两次代表会议。事实上,第一国际还召开过第三次代表会议,即1876年7月在美国费城召开的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17.
由革命导师马克思参加创建和实际领导的第一个群众性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第一国际,在其十二年(1864—1876年)的革命活动中,取得了巨大成绩,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以前的有关第一国际的专著、教材和文章中,对国际的功绩肯定得不够,论述得不全。本文试图比较全面地肯定和论述第一国际的伟大功绩,以求同行的指教。 第一国际的伟大功绩,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各国无产阶级国际团结愿望日益增强的条件下建立的。第一国际建立时,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还没有占统治地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派别(诸如英国工联、法国蒲鲁东派、意大利的马志尼派和德国的拉萨尔派等)在工人运动中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政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个任务并不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在历史上曾经见诸于党中央文件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有四次。第一次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第二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时候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央十三届八中全会也有这个提法。所以这一次,2005年10月份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是重新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虽然哪句都不是新农村,但搁在一起说可能就是个新的。下面要把这个问题怎么提出来的,怎么考虑的,简单回顾一下。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是一门文化课,也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小学历史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①爱国主义教育;②革命传统和道德品质教育;③国情教育和理想教育;④国际主义教育;⑤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在小学世界史部分的教学中,如何完成上述的教育任务呢?我认为,应当抓住以下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