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言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形式。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缩略词语是一种反映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特殊语言现象。本文以英汉缩略词语的构建方式为依据,对其进行归纳分类,分析比较英汉缩略词语在组合成分、组合特点、组合方式及组合结果几方面存在的差异,从中透视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语言的差异与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掌握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句法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基础。作者以《老人与海》和《边城》为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反映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汉文化差异中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各有其独特的神韵,了解英汉思维差异对理解英汉句子的结构差异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翻译实例说明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指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重现英汉思维差异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人的语言表达是受思维方式支配的,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得英汉句型结构差异较大。因此,研究英汉思维特点,弄清其对句型结构的影响,对外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定语排列顺序、状语排列顺序、时间取向与时间顺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指出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能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将有助于推动英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思维支配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翻译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涉及到两种思维之间的转换。思维差异对语言及翻译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这一问题,探讨了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及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揭示了思维与语言差异在英汉互译中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动词的名词化现象,两者存在相似之处,但差异更为明显.通过对英汉语的动词名词化在构成方式与句式功能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英汉语言系统本身的差别与英汉两种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是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以及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与任务。英语教学中探讨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教师应在教学中分析英汉思维差异并帮助学生克服母语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在分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模式基础上,通过导入思维模式对比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个民族属于不同的民族 ,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 ,各有其特点。对其相异之处进行对比 ,是学英译汉的关键一环。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意义、句法、思维着重点以及定语位置等相异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就其英汉翻译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个民族不仅有不同的文化,而且还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反映在语言上,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用词特点、表达方式等方面也不相同。该文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外语思维对母语的反作用,并就如何排除外语思维的干扰,提高母语的输出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一种民族的思维、心理和价值观.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表达方式自然两相歧异.但是人类的思维内容有其共通性,这是翻译之所以可能的基础.在翻译中,我们应注意不同语言民族之间的思维类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一种民族的思维、心理和价值观.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表达方式自然两相歧异.但是人类的思维内容有其共通性,这是翻译之所以可能的基础.在翻译中,我们应注意不同语言民族之间的思维类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英汉翻译中结构转换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给双语转换造成诸多的困难。排除和化解英汉思维差异的干扰和影响,认知两种语言结构互为转换的内在规律,是提高翻译精确性的必择之路。本文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通过英汉思维模式的对比以及两种语言特点的分析,探索出翻译中的结构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两个民族属于不同的民族,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各有其特点。对其相异之处进行对比,是学英译汉的关键一环。本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意义、句法、思维着重点以及定语位置等相异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其英汉翻译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炜  吴国初 《考试周刊》2011,(30):95-97
翻译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与重要体现,翻译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译者对两种语言差异的熟稔程度及对语言驾驭能力。目前高职英语翻译教学都以教授翻译技巧为主,忽视培养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及思维差异的理解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往往收效甚微。本文作者以英汉对比方法为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思维差异在翻译上的折射进行归纳及梳理,并认为英汉对比应贯穿于英汉互译教学的始末,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拼音文字。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象形文字。而定中构词法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它在两种语言中的应用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文章试从英汉两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范畴理论、原型理论等角度进行分析,来探讨定中构词法所体现的英汉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与篇章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构建模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通过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两种语言在篇章构建上的不同,为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更好地应用英语来谋篇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透视英汉思维方式,突破英语学习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英汉思维方式对比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字构词,词语表达,行文遣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透视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在思维层面的规律,帮助大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而突破大学英语学习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讨论了英汉思维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体现,并具体谈论了英汉思维差异对语篇组织的影响,指出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