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作为一位剧作家毋庸置疑是伟大的,但他却患有严重的“厌女症”,这从他剧作中塑造的一系列扭曲的女性人物形象中可以得到佐证。奥尼尔的“厌女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环境的产物。不幸的家庭生活经历、西方男权中心文化传统以及西方文学实践中的“厌女现象”是导致他患上“厌女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者对乔叟的妇女观一直颇感兴趣且对此争论不休。许多论者认为乔叟对女性抱有同情,而另外一些论者坚称诗人的女性人物受到了男权主义的厌女传统影响。中国学者对乔叟的女性人物或女性主义研究解读仍有待深入。乔叟的妇女观是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首先他受到所承继的文学传统、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影响。对女性人物带有歧视。另外,诗人对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境遇的关注使他塑造出巴斯妇人这样表现出新特征的形象。巴斯妇人是诗人和周围世界、诗人和自身理想的“沟通”。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熟谙剧中人物心理,堪称一名心理大师.《驯悍记》可以看作对其心理知识文学化的杰出展示.一直以来批评家认为《驯悍记》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娜是一个在男权的威压下最终放弃自我、放弃了自己追求幸福快乐的初衷,而最终屈服于当时男权势力之下的悲剧女性形象.但就她个人而言,凯瑟琳娜的选择并非她悲剧命运的开始,相反,这一选择是她在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后的明智之举,将是她幸福人生的起点.凯瑟琳娜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是对她心理逐渐成熟这一过程的描述,充分展示了莎士比亚对于女性心理的成熟把握.  相似文献   

4.
在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叙述者尼克在对女性人物尤其是对黛西的解读中潜存着男权意识及厌女症。尼克对女性的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菲茨杰拉德对女性的立场和态度,对女性人物性格刻画的不确定反映出菲茨杰拉德对女性的矛盾心理及双重女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康拉德《卡伦》、《礁湖》、《白痴》等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尽管女性人物不是康拉德作品的叙事中心或重心所在,但是康拉德对她们表露出了深切的同情与关怀,他并非如有些评论家所认为的患有"厌女"症、是一位大男子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7.
乔治·奥威尔在上个世纪的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他本人以及他的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但他却患有严重的"厌女症",这从他的首部小说《缅甸岁月》中一系列扭曲化的女性人物形象中可以得到佐证。奥威尔的"厌女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本文将进一步探究导致他后天患上"厌女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半自传式的原著小说。耶利内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关切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撰写了许多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揭露了女性承受的各种压迫,展示了女性不同的生存悲剧,她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强烈批判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而闻名。《钢琴教师》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中的荒谬与强权,主人公埃里卡正是男权社会压迫下被雕琢出来的艺术品,也是牺牲品。埃里卡生活在缺乏男性,但是男权压迫又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她的母亲"望女成凤",给她安排好一切,用自认为成功的方法教育埃里卡,让她在密不透风的压抑的母爱中成长。《钢琴教师》描述了当时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折射出一个男性缺失而男权压迫又无处不在的无情社会,展现了在男权统治压迫下女性日益艰苦的生存状态和无法抗拒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严映雪 《海外英语》2012,(5):229-230
结合海明威本人的经历,该文对《文学导论》所选的三篇海明威名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三篇小说中女主人公性格、年龄各不相同,但她们的命运却殊途同归—遭受男权思想的压迫。该文认为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的海明威非常擅长描写女性人物形象,但是他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却是笼罩在他个人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下的。  相似文献   

10.
杨瑞彬 《现代语文》2009,(10):141-142
在罗伯特·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我的前公爵夫人》中,叙述者斐拉拉公爵谴责了死者,警示了生者。公爵冷酷虚伪的独白印证了男权社会里如挂被凝视、被占有、被剥夺话语权的他者地位,反映了男权社会里根深蒂固的“厌女症”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