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散文语言精练,音韵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如何再现散文的美学效果是译者的一大挑战。基于翻译美学理论,本文分析了散文《白马湖之冬》的译文如何在语音、词汇、句段三方面再现了原文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一灿 《英语广场》2020,(15):11-13
伴随全球一体化趋势,中西方文化迎来了更深层次的融合。作为深层次的文化产物,文学作品也不断被本地化。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极具艺术价值,在我国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本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具体从视听感性、形态结构和意义涵蕴、物象之于意象以及"以情志为神明"三方面探析译文的审美再现,对文学作品的汉译及译文的评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谢意 《考试周刊》2012,(29):26-27
本文运用刘宓庆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张培基英译散文中的审美再现进行研究,从语音、字词、句法三个层次对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为散文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物意象在文学翻译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如何形象地再现人物意象也是翻译美学极为关注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梅特尔集外象描写和内涵蕴意于一体,是翻译审美再现的理想研究对象。通过对梅特尔形象的翻译分析,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探讨此类文本的翻译审美再现特点和方式,可为人物意象的翻译审美再现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5.
伯顿·莱夫尔认为句法是散文翻译的最佳单位。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论和他的风格再现手段为理论基础,对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几篇散文的英译作品从排比、重复、设问和短句这几种类型进行风格再现分析,旨在探索一条再现散文风格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翻译美学作为一门从美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学科,为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文以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名篇《海上的日出》英译为例,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研究散文汉译英过程中的审美再现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外宣翻译对于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研究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出发,结合一些实例来探讨"如何实现外宣翻译过程中的审美再现",并提出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即信息对等原则、以创补失原则与文化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9.
所谓翻译就是在通过对原文的思考、理解之后,再运用所需翻译的文字进行对原文思想的重现表达过程。较好的翻译,既可以保证原文的原滋原味,又可以体现出译文的美感与韵味。本文通过美学视角对张培基先生的散文译作进行探究,为散文翻译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侧重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因此凸显了读者主体性对实现文学作品历史本质的重要性。将接受美学用于指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可以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散文《匆匆》两英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在翻译中如何关注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完善对散文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散文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重要部分,英汉散文翻译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充满散文所必需的美感。该文拟从接受美学关于原文未定点和读者期待视野两个角度入手,对夏济安《英国的乡村生活》译本进行分析,论述了散文翻译中跳出原文形式束缚,对译文进行美感再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接受美学对散文翻译的美感重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从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杜甫《登高》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翻译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再现是翻译的灵魂。本研究以温总理近几年来的记者发布会英译稿为个案,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指导,作者从译者主体性发挥,把握审美距离,合理模糊具体概念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古语英译时达到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4.
袁梓 《海外英语》2023,(22):56-58
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以“形散而神不散”为主要特点,蕴含着深厚的美学内涵。在散文英译时,译者须格外注意原文的整体结构与传达的情感及意境。文章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选择梁实秋散文《清华八年》为翻译实践,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与策略,力求重现原文的韵味与风采,同时借此论证翻译美学应用于散文翻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风格体现作家或译者的写作或翻译特色,在散文翻译中,风格与内容一样至关重要。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风格论文指导,从音系、词语、句法等角度对张培基先生的散文翻译特色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散文翻译中风格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诗英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为唐诗英译研究赋予了美学视角,从形式美学价值系统和非形式美学价值系统两个层面着手,分析古诗英译的集大成者——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是如何实现审美再现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比赏析了朱自清先生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之朱纯深、王椒升和杨宪益、戴乃迭三个译本的对原文风格的再现,以刘宓庆先生的风格符号体系为框架,从音素标记、词语标记、句法标记和修辞标记四方面,探究将语言风格符号化对判断译文价值的意义,尝试从不同角度评估译文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的英译文,简要评析了张培基先生散文翻译的艺术成就,认为先生将辨义和措辞与传达作品的意韵糅合在一起,凸显了卓越的翻译功力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绘本文学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它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质和审美功能,所以绘本翻译中审美信息的再现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手段。绘本翻译中审美再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图文视觉的形式之美、图文共建的和谐之美和文本主题的内涵之美。而这三个层面的审美再现都归结于绘本文学的图文交互性这一本质特性,所以绘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文字的转换,而要仔细研读原文本中的图文关系,通过解析绘本中图文共同构建的美学框架,再结合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特征,才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的审美信息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渐》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以其独特的美感得到中国文学界和读者群的青睐。而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翻译家,所译散文受到译界推崇。本文拟运用刘宓庆、毛荣贵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从韵律、字词、句子、意境四个层面对张培基英译的《渐》进行审美重构,分析张培基英译散文《渐》如何再现汉语散文的美学价值,从而为散文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