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这是一篇综述了有关语言和音乐起源、说话与唱歌关系的学说,并对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做了实证性对比研究的文章.研究借鉴了心理学家Diana Deutsch对比说话与唱歌的实验材料,对48名大学生进行跟读和模唱测试,并录音.录音音频的数据借助语言学中语音学分析软件Praat被采样提取后,录入SPSS数据分析软件中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唱歌水平能显著地预测语音水平,二者显著相关.并且,二者的相关性主要受性别和专业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与英语水平的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对60名迟说话儿童及313名语言正常发展儿童进行测验,考察了迟说话儿童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表明,学前组和小学组的迟说话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总分(M学前472.04,M小学=474.54)均低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M学前=505.36,M小学=504.88),二者差异显著(F学前=18.57,p<0.001;F小学=8.86,p<0.01);在五个分测验上,学前组迟说话儿童五领域得分都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小学组迟说话儿童除了在情绪与社珑会性和动作技能上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差异不显著外,其它三个分测验上的得分仍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这表明迟说话儿童的整体入学准备水平显著落后于语言正常发展儿童.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无论说话,还是歌唱都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无论说话还是唱歌,咬字、吐字都必须纯正清晰。特别是歌唱语言有别于生活语言,只有使音乐与语言融为一体,辩证地处理好字与声之间的矛盾,处理好歌唱中字与字之间的关联,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艺术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中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包括弹和唱两项技能,这二者关系十分紧密,常常体现为教师以自弹自唱形式(下文简称弹唱),它强调弹琴与唱歌协调、同步进行的能力。[1]音乐教师准确的范唱,同时伴以自身自如的伴奏,能起到展现歌曲风格,展示教师专业水平,拉近师生距离等作用。然而在高师音乐实习中的唱歌课上,部分师范生在完成教唱任务中却出现种种弹唱之怪象。  相似文献   

5.
以15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受试对象,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多元智能与性别差异及英语四级成绩的关系。并用SPSS17.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受试者只有音乐智能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只与音乐智能有一定关系。8种智能中,只有语言智能对大学生的英语四级成绩有一定预测力,但是解释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6.
有人戏说苏州女人吵架像"唱歌",而北方女孩性格豪爽,说话"字正腔圆,嗓门响亮";某些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常被抱怨"肆意喧哗",而欧美客人在餐厅里却显得"温文尔雅"。这完全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吗?笔者通过对几种特定语言在音节、音素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阐述了不同语言的发音特点对其语言效果和语言文化的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们每个人开始唱歌或说话的早晚及以后的发展速度都不尽相同,它主要取决于与孩子最亲近的人跟孩子说话和唱歌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音乐环境是影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在各种子能力上存在差异:那种较多的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能力,家庭音乐环境的作用较小;那种较多的受后天影响的能力,家庭音乐环境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8.
林莉莉 《海外英语》2012,(14):222-223,245
语言符号究竟是任意性还是象似性一直存在争议,索绪尔的任意性侧重从语言内部分析语言符号的关系;而皮尔斯的象似性则从语言的内部与外部整个系统来分析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文章旨在阐述任意性和象似性的概念,从而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对比和探索,通过举例说明二者是相互并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丁秀玲 《文教资料》2012,(13):103-104,108
新音乐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也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开拓进取的契机。作者针对初中学生的"演唱"现状,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歌唱技巧作了深入的研究实践,提出了"与手指一起歌唱"、"与教师一起歌唱"、"与录音一起歌唱"、"与灵魂一起歌唱"的方法,以此唤醒沉寂的唱歌课,提高学生歌唱技巧,使学生富于激情地演唱。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中,力度的运用是很讲究的。它不仅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对比和发展。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与语言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我们说话时,弱的声音可能比较温柔亲切,或带有神秘色彩;而强的声音,则可能令人激动,振奋或者是紧张。一个好的讲演者,在力度的运用上会是非常精彩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