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雪中送炭、唯一”造句。2.继续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能注意用准确的语句表述中心思想。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并肩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  相似文献   

2.
写文章先要确定中心,再紧紧地围绕中心选材。《再见了,亲人》一文中,作者魏巍是怎样围绕着“赞颂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赞  相似文献   

3.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湖北省浠水师范附小汪飞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4.有感...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运用“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读中有悟,悟后再读,探究学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设计一、用录像介绍背景,借假设带入情境1.放纪实录像,介绍时代背景。2.朗读、思考、讨论、感知、了解、释题。(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思考讨论释题。(2)指导学生用志愿军的口吻,用发自内心的深情朗读课题。(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这样难分难舍?本文重点写了与哪几个人告别的情景来具体表现中朝人民的情谊?二、引读、导读、朗读,学习第一自然段1.感情引读,了解段意。2.感情导读,理解内容。(1)出示导读问题。①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板书设计再见了二、设计说明1.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再见了,亲人》一文字里行间涌动着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学生学习时应知道“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称哪些人是“亲人”。于是,我课前预先把“亲人”两个字用美术字体写于黑板上,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再把“大娘”、“小金花”、“大嫂”写在“亲”上,这样一目了然,很清楚文中所说的“亲人”是谁。2.板书设计有利于将文章知识点集中形象地再现《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  相似文献   

6.
&;lt;再见了,亲人&;gt;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文中有不少关键的词语,对这种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教学中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并步步深入探究,将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效.其中“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我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再见了,亲人》一文,是魏巍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几个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讴歌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课的教学重点应紧扣“情”字,要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教学,以事悟情,以情动人。从而完成“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重点训练任务。据此,其学法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情景。作者选取了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深情的笔触,倾诉了依依惜别之情,并着重追溯那些可歌可泣的令人难忘的往事,表达  相似文献   

9.
《再见了,亲人》(第七册)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抒情散文。文章语言生动、精炼,表达的感情充沛、真挚,非常适合朗读。一、抓住重点词语,读好重音。学生朗读平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重点词语没有加重语气朗读,对这种状况,我用比较法指导朗读。如,我和一位同学先后读同样的句子:“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  相似文献   

10.
讲读课文《再见了 ,亲人》 ,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 ,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分为两个部分 ,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课文第一部分前三小节 ,分别叙述了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情景 ,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 ,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 ,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 ,在依依惜别的时候 ,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 ,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3、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内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2.
《再见了,亲人》是一曲中朝人民友谊的颂歌,文章在提炼典型,抒发感情方面很有艺术特色。 一、找准角度,提炼典型 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战火硝烟,枪林弹雨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为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共同生活,并肩战斗,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乐章。然而文章中没有写频频的战事,没有渲  相似文献   

13.
第七册《再见了,亲人》一课,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回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无私援助,亲人般的关怀和难舍难分的深情,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文章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来催人泪下。指导阅读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激发情感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篇都是用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话别的口气写的,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我们读本文时,要将自己置身于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感情。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虽非亲人,但胜似亲人。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文中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述,按捺不住感情潮水的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课文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之谊,这更是作…  相似文献   

15.
《再见了,亲人》(统编教材第九册)是一曲中朝人民友谊的颂歌。作者在全文的处理上,有不少独到之处。(一)精选角度,提取典型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战火纷飞中用鲜血凝成的。他们并肩战斗,共同生活,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乐章。然而作者在本文中却没有写频频战事,没有写烈火、鲜血甚至胜利的喜悦,而是抓住了一个极典型的环境,一个特殊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一、板书设计二、设计说明1.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再见了,亲人》一文字里行间涌动着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学生学习时应知道“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称哪些人是“亲人”。于是,我课前预先把“亲人”两个字用美术字体写于黑板上,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再把“大娘”、“小金花”、“大嫂”写在“亲”上,这样一目了然,很清楚文中所说的“亲人”是谁。2.板书设计有利于将文章知识点集中形象地再现。《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  相似文献   

17.
《再见了,亲人》一文巧用多种修辞手法,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呼告“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不要哭……”“大嫂,请回吧!”课文前三节的开头都采用了直呼其人的手法,这比其它写作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继续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初步体会作者是怎样做到有中心的。3.学会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诵...  相似文献   

19.
师: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大家看,有这样一个词——(师板书:亲人)师:读一下。(生读“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师:很好,请坐。还有吗?生: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血缘关系。还有吗?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一点也不错!现在我要问你,你了解你的亲人吗?生:我了解我妈妈,她是护士,今年37岁了。师:你…  相似文献   

20.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不懂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主要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生实际及教学策略: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①在学生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