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尔波夫,在三度蝉联世界冠军之后,去年卫冕失败.为从同胞卡斯帕罗夫手中夺回王冠,今年六月他将向新王座卡斯帕罗夫进行挑战赛,力图夺回世界冠军.不管这次赛事结果如何,他的杰出棋艺在世界棋坛有口皆碑,他不愧是当代最强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之一. 卡尔波夫今年35岁,然而其“棋史”已有32年之久,这似乎有点使人难以置信,但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2.
于8月27日、30日和9月1日在京举行的三场“惠普杯”卡尔波夫车轮赛中,我国先后有28名女子和青少年(儿童)棋手上阵,他们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世界棋王的精湛棋艺。而此前的1983年至1996年,我国只有3名棋手有幸与他下过5局棋,其中,除谢军在一次快棋赛中与他弈成平局外,其余4局均负。  相似文献   

3.
1985年9月,在莫斯科又举行了一届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经过一番战火弥漫、风云变幻的激战后,决战的又是去年的两位老对手:33岁的卡尔波夫和21岁的卡斯巴罗夫,他们都是苏联人.前者是世界闻名的棋坛老将,1975年就曾荣膺世界冠军,近三年更以三连冠而威震世界棋坛.他下起棋来老成持重.深谋远虑,具有远筹帷幄,含而不露的高超棋艺,拥有众多的崇拜者.后者是棋坛新手,精力充沛,斗志旺盛,下起棋来大刀阔斧,攻势凌厉,大有独霸世界棋坛之雄心.他俩可谓棋逢对手,杀得难解难分.经过接近两个月的搏杀才下完19盘棋,  相似文献   

4.
【功夫在棋外】赵国荣虽然一心扑在棋艺上,但他同时还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的人。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有一个贤内助是十分必要的。赵国荣事业有成,与他那位贤慧的妻子牛力力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每当谈及此事,棋界人士无不交口称赞:“他们真是一对好伉俪。”要想了解他俩的关系,我们不妨暂时把日历翻回到 19年前。赵国荣生得英俊魁梧,棋又下得好,事业心又强,自然会成为姑娘们追求的对象。当丘比特之箭纷纷向他射来时,他选中了“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围棋五段牛力力。共同的奋斗目标,使他俩情深日箴,终于结合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5.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7,(12):97-98
作为封建帝王的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他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基业,他成就了贞观盛世的繁荣。“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他创造了中国历史的一代辉煌。但作为棋人的李世民,了解的人就不是太多了。清朝嘉庆时有个贡生叫郭麐(1in)的,写了一首咏棋诗,题为《棋奁》。  相似文献   

6.
李世石是韩国棋院17岁的年少棋士,在2000年中,大展身手,成为新世纪围棋界冉冉升起的明星。本期特选他在韩国天元赛5番胜负中对柳才馨四段的一局棋片段(柳执黑)希望通过该片断的介绍,使读者加深对李世石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大捷之后     
谢赫的父亲谢颐城: “要努力,你从事的是毕生的事业,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求道的精神。” 曹大元: “只要他能赢,我们围甲这边输了也值。我是从小看着谢赫长大的,外国媒体报道李昌镐一天研究棋的时间是8小时,但我看到的是他每天研究棋的时间还不止8小时。他现在住中国棋院里,由于平时研究棋太专注,连在棋院里走路也经常撞到人。当别人都知道他在想棋时,也就原谅了他的这种‘莽撞’。总之,我是接到了很多棋手向我的  相似文献   

8.
王群 《围棋天地》2005,(22):21-28
十月北京,正值金秋。10月23日,在应昌期先生88岁诞辰纪念日,第2届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在京开幕。1988年,应昌期先生创办应氏杯世界大赛,是为了让古老的中华围棋国粹走向世界。今天,应昌期之子应明皓先生创办的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大赛是为了让中国的职业棋手有更多的大赛之磨练,使之成为夺取世界冠军的“跳板”。  相似文献   

9.
刺佛     
杜宇 《围棋天地》2013,(1):84-89
李昌镐依然是面无表情,甚至眼珠也没有一下多余的转动。对于他的这种特质,棋界是再熟悉不过了。自1992年初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此刻的2003年,他已经纵横棋坛十年有余,正是如日中天,满心崇敬的韩国棋界因为他这份罕见的镇定赞誉他为“少年姜太公”、“石佛”,而中国棋界则不止一次想起了古老典籍中那个“呆若木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田雪鹰 《新体育》2005,(1):24-25
从20 世纪60 年代至今,胡荣华始终是中国棋坛的一颗耀眼明星。他在15 岁成为全国象棋冠军,至55 岁还会登上全国冠军宝座,成为史无前例的最年轻冠军和最年长冠军,称雄棋坛半世纪,被冠以“不老松”、“奇迹创造者”等称号。如今其年近六旬,仍然驰骋棋坛。古谱生新    1956年春天的一个傍晚,上海顺昌路复兴路口弄堂的棋摊上,有位老汉和一位青年在进行角逐。老汉感到形势不利,苦苦思索久未落子。这时,来了位小学生,一个吉安路小学的象棋冠军。他挤到棋盘前,被老汉认出,便寻他帮忙支招。小学生随即拿起黑车一平四吃士叫将。对手只得…  相似文献   

11.
从去年9月10日开始在莫斯科举行的第31届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是一场破记录的长时间比赛。尽管夺冠双方已经磨战了160天,争夺了48盘,但还是没有决赛出新的世界冠军。第31届国际象棋夺冠赛是在两名苏联选手之间进行的:苏联国手、上届世界冠军阿纳托里·卡尔波夫迎战苏联新秀卡里、卡斯帕罗夫。卡尔波夫今年32岁,身高1米60,体重50公斤,18岁时就当上了国际象棋大师。他棋路极其严密,攻防有招,自1975年以来,连续三届都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但是,他的对手卡斯帕罗夫也非同小可。卡斯帕罗夫自17岁登上国际棋坛  相似文献   

12.
我想这样下     
王雷 《围棋天地》2005,(14):25-34
王雷四段很有才气,据说他6岁时就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7岁时了解大部分NBA球员;8岁时开始读金庸……如今,他已经是我国实力派年轻棋手的一员。不久前的名人战8强战,他引人注目地与俞斌九段下出一局模仿棋,尽管名人战好局甚多,但棋迷的目光却长久地停留在那局模仿棋上。模仿棋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应该如何破解?就让我们来听听王雷怎样说吧。  相似文献   

13.
下彩棋     
一天,我跟一位雅号“硬硬”的棋友在棋摊开始了拉锯战。“硬硬”的名字叫杨君,他下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嘴硬,一个是棋硬。嘴硬是指他一旦输棋后,总会找到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相似文献   

14.
谢锐 《新体育》2009,(3):39-39
棋界中拥有一颗童心的棋手不少,日本有武宫正树九段、王铭琬九段,韩国有曹薰铉九段,中国则有俞斌九段,当年人送他“儿童团长”之称,带着常吴、罗洗河等一拨小屁孩下棋、摆棋,乐在其中。2007年底他担任围棋女队教练后,依然不改“儿童团长”本色,寓教于乐,教棋树人。  相似文献   

15.
本月经典     
不败之败 李世石的绰号是“不败少年”。这绰号稍微有点嚣张,但一般人拿他没办法,人家的战绩摆在那里,前后一年时间拿了三个世界冠军,抵得上中国所有世界冠军的总和了。李世石的“不败”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他以前从没输给过俞斌。俞斌也是世界冠军,不过他这个世界冠军几乎是最没有冠军相的,没几个人太把他当回事。赛前俞斌说“争取以后能赢李世石一盘”,而不敢说这次一定争胜,看起来是底气不足,实际这正是俞斌的风格。他无论棋内还是棋外都缺少一种  相似文献   

16.
这两年从哈尔滨走出去的专业棋手并不少,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已升入职业三段的赵守洵。并不是因为我和他有多熟,而是当年未入段前的赵守洵在哈市业余棋界的影响。眼看着这个毛孩子一步步地成长起来,把一个个成名已久的高手逐一降服,冠军好像很轻易地就靠了过来。之前的业余棋界是混乱的,谁都有争胜的可能;赵的出现使局面一下子安定下来,业余棋界臣服于一位小小少年。“我已经记不清得了多少个冠军了。”赵守洵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当年的辉煌在他已是过眼云烟。但他还清楚地记得是7岁那年母亲带他步入了围棋之路。赵守洵的母亲虽然会…  相似文献   

17.
余平 《围棋天地》2005,(20):35-40
如果让我来评判中国棋手中谁最有可能达到李昌镐的高度,以我目前所知,我觉得会是罗洗河。他的棋进退之间,你很难揣测他的目的是什么,有些“兽魂”之境的意思。洗河曾经说过三十岁之后再好好努力,还被记者贬损了几句,哪只不过是外界不太明白洗河表达的意思,他想表达的是要到三十岁才能找到“安心”的方法而已。  相似文献   

18.
棋迷俱乐部     
棋逢吴穹 喜欢下围棋的人在棋盘上往往不大谦虚。棋赢了,自然是自己棋艺高明的缘故;棋输了,则是由于不小心下错了棋。若是棋力相近者,那就更加互不服气了。比如说,我对吴穹就是这种心态。当然,想必他对我也是如此。 和吴穹下棋,局后我是不大愿意复盘的。主要在于我总是“棋艺高明”的时候少,而“下错棋”的时候多,复盘起来未免有些无趣;二则由于他太会“讲”棋了,一复盘,边摆棋边论道,其神态举止活象那位常在央视纹枰论道节目中讲棋的华以刚先生,一副诲人不倦的样子。除偶尔作自我检讨之外,嘴里说的尽是人家的不是:这一手…  相似文献   

19.
席军 《围棋天地》2001,(11):19-20
我从小就没崇拜过谁 “自古英雄出少年”,江湖如此,棋界也是如此。1993年,孔杰还是一个刚满11岁的弱冠少年,正是这个小不点儿,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围棋比赛中坐镇第五台,以5胜2负的成绩为北京队最终夺得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这一胜利也使他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围棋史上最年轻的围棋冠军,那时他还只是一个业余棋手。由于年龄太小,领奖的时候怎么也够不到台上的奖杯,是张文东把他高高地抱起来,放在了台上。  相似文献   

20.
笑说诸宸     
诸宸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刚进国家集训队的一件小事.当时我们的驻地还在北京老山,平时她学起棋来总是如饥似渴.有个男棋手老被她缠着教棋.一次他逗她说:“那得叫我干爸爸.”诸宸说:“那你下完棋要去给我买西瓜!”她叫了他“干爸爸”,他果然又教她下棋,又去买了西瓜.后来我问她:“你怎么能随便叫人干爸爸呢?”她说:“那怎么啦,叫他一声,他腿都快跑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