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代湖广粮食流向及其社会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湖广地区(包括今湖南、湖北)的粮食以各种方式大规模流向外省,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输出基地之一,十数个省份广受其益,包括生产最发达的江浙地区。这一突出的经济现象,涉及到诸多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史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1 清湖广大规模的粮食外流始于康熙中叶。清王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湖广地区的社会秩序基本稳定下来,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的流向呈多方位,简单地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直隶、河南、陕西、福  相似文献   

2.
刘燕 《现代企业教育》2008,(16):133-134
粮食问题在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是统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粮食与其他商品的交换也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的市场结构。粮食问题研究是研究清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本文通过对清代汉口粮食贸易路线、数量分析、价格分析等来总结这一时期汉口粮食贸易的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广查清代至民国闽籍文人著述的基础上,著录了清代至民国闽人词集和词话著作的版本、序跋、卷数、词篇数以及词人活动等资料,制成闽词集编年。意在系统地反应清代至民国闽词的创作全貌,为从地域角度研究闽词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方志比较研究是认识方志地位、价值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清代皖志与其前后时期的方志比较为例,分析了清代皖志的地位、特点。认为清代皖志是在前代方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沿袭前代方志内容、体例、体裁较多,但也有较大变化,内容更为丰富,体例上逐步完善,并对民国方志编纂影响较大,为民国方志的编修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湖南永州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创自唐代元结,历宋元、明清,迄于民国,名家巨擘来游者甚多,所刻诗、丈、题记,榜书遍布岩洞内外,具有极高的文学与文化价值。明代曾有《朝阳岩集》问世,清代多有金石著录,近代以来则迄无志书的编纂,学术研究亦尚未开始。自2009年至今,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师生对朝阳岩进行了系统、持续的田野考察,取得了最初一批学术成果。文章为有关此次朝阳岩田野考察的学术随笔。  相似文献   

6.
清代,由于外来移民的增多,在湖南境内经常发生土客冲突.这些冲突虽然不像其他省份那样激烈,但是对于湖南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发生土客冲突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文化差异的冲突;二是土地资源的紧缺;三是经济利益的争夺.  相似文献   

7.
清代民国时,百忍堂在天津胜芳镇开设粮栈,留有《集宝册》规程一本。百忍堂位于胜芳镇,为粮栈。《集宝册》显示该商号主要经营胜芳镇与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口外、东北六地粮食的长途贩运,共涉及水路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该商号规模宏大,涉及范围广,经营种类单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清代民国时期胜芳镇粮食转运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蜀中蓬溪钟氏家族,从清代至今,先后修谱三次。民国本《蓬溪河西钟氏族谱》尤为突出,内容丰富,价值颇大,是研究清代客家名人钟瑞廷、钟永定的第一手重要资料。文章阐述了蓬溪河西钟氏族谱纂修沿革、体例内容以及体现出的客家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9.
湖南永州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创自唐代元结,历宋元、明清,迄于民国,名家巨擘来游者甚多,所刻诗、文、题记、榜书遍布岩洞内外,具有极高的文学与文化价值.明代曾有<朝阳岩集>问世,清代多有金石著录,近代以来则迄无志书的编纂,学术研究亦尚未开始.自2009年至今,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师生对朝阳岩进行了系统,持续的田野考察,取得了最初一批学术成果.文章为有关此次朝阳岩田野考察的学术随笔.  相似文献   

10.
清末湖南的团练和地方军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对于湖南省团练活动的调查,使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晚清和民国初年地方军事化的自然特点。以湖南省作为范例研究地方军事化是一个有效的尝试。这不仅因为湖南是太平天国起义时军事活运达到高峰的南方省份之一;而且因为还是库恩(注)用来作为例子证明十九世纪的军事化一直持继到民国初年的省份之一。但本文的推论与库恩相反,本文将指出湖南的情况也不能证实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  相似文献   

11.
湖南人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清朝道光以前的古代,湖南人才稀少,但也产生了五次人才波峰;二是从清朝道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近代,湖南人才鼎盛,并形成了五个人才群体;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代,湖南人才多向发展,正处于人才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2.
湘军首领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中兴名臣,他对延续清王朝的命脉,乃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所谓过犹不及。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准则,过度地拔高和过度地贬低其地位和作用都不是严肃的治学态度。当下学术界就有一种过度拔高曾国藩的地位和作用的倾向,《湘声报》2007年1月29日刊载的《人文双峰影响百年——对曾国藩现象的文化解读》一文,提出“近现代湖南能引领中国,这其中与曾氏不无关系。可以说,曾国藩影响了湖南,湖南影响了全国”、“曾国藩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也是现代文化的创造者”的评价就有过分拔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骈文发展史上的繁荣时代,近百年对于清代骈文研究主要是在民国时期和1980年以后。主要研究方面有:对典型的骈文作家作品风格流派的描绘;对以骈散融合为主的骈文理论的剖析;对清代骈文的整体评价及其发展阶段的分期;对清代骈文繁荣的学术、历史及文学自身发展趋势等原因的分析。由于文体自身的特点和政治历史等原因,清代骈文研究整体上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4.
从清朝到民国,经历了政权更迭,但清末新政中创设的许多司法制度在民国时期得以传承,民初的司法变革就是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就司法官制度设置而言,民初司法改革强调司法官必须是新式法政人员,这导致大量旧式刑幕人员“下岗”;而在清末已经担任司法官的新式法政人员,则可在新政权中继续任职。历史变迁往往如此,新旧并存,更迭中包含传承。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的湖南留日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湘籍学子利用国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积极创办新式报刊,向国内传播新思想。由于受到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留日学生呈现出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留学的集中性、留学经费来源的多元性以及学习科目的广泛性等特点。他们不仅在留学期间向国内介绍新知识,并在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推动了近代湖南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时间顺序和对教育作用和影响的不同,民国教育家可以大体分为三代:清末民初时期,第一代教育家开拓奠定了近代教育的基础,为我国教育现代化起步起到思想先导作用;20世纪20年代前后,第二代教育家承袭上一代教育家的路线并拓宽了具体的教育领域,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层面进行了创造和突破;30年代左右,随着教育学科的不断完善,第三代门类教育家出现并活跃,他们成为了我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学科泰斗和权威。三代教育家的教育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一,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辛亥鼎革,清季士子大部分以积极的姿态融入民国,即使自况为"遗老"、"遗民"者,其身份界定亦大有讨论余地,其中曲折甚有探讨之处。以云南绅耆在鼎革之际的政治选择的过程及其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清朝与民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延续性,民国建立的特殊方式,为清季士子接受和进入民国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先秦至今教师自身眼中的角色内涵流变大致经历了先秦至清末的非专门职业和民国至今的专门职业两大历史时期,可以细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先秦至隋前是具有广义社会责任担当的人类教化者,其价值取向是广义的社会责任担当性,职责功能是治国安邦与经世致用性;隋唐至清末是具有明显职业过渡倾向的个体谋生者,其价值取向是谋生性、过渡性和隐逸性,职责功能是教书性、育人性与自得性;民国至上世纪末是具有明显职业分殊的社会工作者,职责功能是实践活动的两面性与工具性;新世纪以来是具有明显独立意识的专业工作者,其价值取向和职责功能具有明显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专业化追求意识。  相似文献   

19.
蔡锷和石陶钧同为湖南宝庆府邵阳县人,他们同年考取秀才,同在湖南时务学堂学习,同在日本留过学,又一同投身辛亥革命,在长期的学习和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手足情谊,是清末民初邵阳最著名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20.
晚清是我国近代图书馆的萌芽和产生时期。对晚清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在学界已经形成了一股较大的潮流,研究的方向主要定格在:1.对晚清图书馆产生原因的研究;2.对晚清单个人物与图书馆的研究;3.对晚清图书馆个案研究;4.其他一些突出问题的研究,如对晚清图书馆分期、图书馆法规制度、图书馆建立状况、图书馆社会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这些多方位、较全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就。至于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理论、方法、内容、史料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