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对文化的传统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建立文化传统学。本文对文化传统学涉及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及其关系进行了阐述,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了界定,对文化传统学研究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概说。  相似文献   

2.
随着学校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意识到对学校文化分类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学校文化的概念揭示了学校文化的内涵,而学校文化的分类则揭示了学校文化的外延。但由于受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国内学者对学校文化如何分类则看法不一。笔者在对不同观点分析、借鉴的基础上提出对学校文化分类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文化品牌的培育对大学的文化、发展、招生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好的文化品牌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的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品牌培育的现状,讨论了集宁师范学院文化品牌培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就注重硬件忽略文化软件、文化品牌缺乏内涵、缺乏特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对文化品牌的培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制定完善的文化品牌培育策略,加大对文化品牌的投入和付出才能培育出对社会有价值的文化品牌。本文对大学文化品牌的培育研究具有贡献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的发展对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营销成为了营销策略中的焦点。本文在对文化营销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文化营销的两大功能,并具体分析了文化营销的三个具体策略:文化产品策略、文化商标策略和文化广告策略,同时对文化营销的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藏区回族文化认同研究——以甘肃省临潭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认同的概念界定出发,辨析了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异同点;通过对甘南藏区文化背景的介绍,剖析了甘南回族文化中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透视了一个以藏族文化为主流文化中回族的文化认同。最后指出甘南回族文化在中国回族文化中具有的重要位置和独有特色,阐明了研究回族文化认同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英姿 《考试周刊》2011,(45):13-14
阿切比在《崩溃》中对非洲文化和欧洲殖民文化客观描写的成就值得关注,该小说人性化地刻画了主人公,详尽地描写了父子关系,并反映了非洲文化在殖民文化的渗透中崩溃的真实原因。作者以冷静的笔调回避了对非洲本土文化的美化,对非洲文化和殖民文化均采取了客观的态度,也表现出殖民主义的到来给非洲文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认同的概念界定出发.辨析了回旗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异同点;通过对甘南藏区文化背景的介绍。剖析了甘南回族文化中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透视了一个以藏族文化为主流文化中回族的文化认同。最后指出甘南回族文化在中国回族文化中具有的重要位置和独有特色,阐明了研究回族文化认同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于网络文化的概念的研究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网络文化形成了不同的理解。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表现出了有别于传统文化的种种新特点。网络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多方面的影响,网络文化既是对传统的文化的否定,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对苗侗民族概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苗侗文化具有相似性,苗侗文化特质主要体现在和谐统一、美好自然、宗教崇拜、群体团结、文化约束、热情乐观等方面,并对现代饭店文化的内涵从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苗侗文化特质对饭店文化内涵三个层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类对文化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文化对人类的影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文化的非凡意义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文化建设的冲锋号。文化自觉对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教  相似文献   

11.
艺术源于生活是一古老命题,在承认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的基础上,把源泉进一步分为两个:外部客观世界与内心主观世界。从这两个世界中攫取艺术创作之需。而向源泉攫取需要最基本的东西———激情。  相似文献   

12.
本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在否定有关译和原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译通过译作表现他与原作的差异,他是原作在译语化土壤中创作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13.
《南柯记》反映出了作者一种自我批判的痛苦情绪,是一个产生于自我克服要求的心理悲剧。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意蕴也是汤显祖人生悲剧的写照。作者王政理想破灭后,欲以自由精神超脱俗世,却始终割舍不断一"情"字,因此作品中有出世与入世的痛苦选择。另外作品中的人生如梦思想也加深了作品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4.
从《世说新语》中数条记载陶侃的资料里可看到他的许多高尚品质:运筹帷幄、机敏过人、珍惜光阴、勤奋好学、勤俭节约、为官廉洁,而这些品质对今天的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船山记》用春秋笔法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作者以顽石自喻,表白自己不甘做满清顺民的抱独之情。同时借古人对待游与居的态度和理想,比照自己的人生信念和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抒发了对反清失败、复明无望的终身抱憾,以及人将其死之际,留连人世的深切悲哀。  相似文献   

16.
宋丹 《凯里学院学报》2014,32(5):122-124
文学课教学是一门生命化的教学艺术,文学课的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场所.因此,教师、学生与作者的关系应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生命与生命之照面的关系.教师在讲读作品时,应引导学生融进作品,体验生命;进而联系现实,启发生命.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把苏轼贬居惠州的一段时光称之为“仙居”,并以之名章,但究竟内容为何,语焉未详。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笔者以为,苏轼在地方官员庇护下所居合江楼时光以及与王朝云的风流缠缱的爱情、与友朋的诗酒唱和、抄书题品、种药浇蔬等赋闲生活是构成其仙居生活的主要内涵,这些也表现出苏轼一洗尘念,寂灭万想,物我两忘、潇洒自任的超旷态度。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写史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他的实录精神和进步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笔下的作品具有批判性。本文从传主的身份、作品的写实精神、作品的序和赞、作者的生死观四个方面来阐述《史记》思想内容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9.
大多学者研究认为,韩贞是先信佛后弃佛从儒的,通过史料的梳理和研究,可发现韩贞尽管对佛教有所批评,但一生并没有离开佛道的影响。特别是师从王襞之后,韩贞受其影响,不仅佛道情结更重,其所修之禅也是吸收了佛道修行方法的综合之禅,当然这种禅主要是哑禅。  相似文献   

20.
文学即人学,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助于深化对文人的认识。透过王廷相的词,可窥见其矛盾人生:他怀着济世之心上下求索,却不得不在四方漂泊中承受孤独与寂寞;他在屡屡受挫后试图寻求继续前行的力量和勇气,却不得不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颤抖和妥协;他坚信可以通过归隐田园求得内心的宁静,却在真正退隐后感到了巨大的恐慌与失落。他的这种矛盾人生,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士人面对理想与现实错位时的艰难选择,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