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彰显出的一鲜明表征即是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可以说,沈从文的乡村生命体验给了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都市生命体验则给了他理性关注民俗的思致,它们共同为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言说民俗进而生成文艺民俗美学思想提供了平台;这种对故土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眷恋作为沈从文都市社会生存中被现实激励生发出的主体性意识,对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深刻影响。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间艺术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人们把握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艺术所要表达的是个体感受到的强烈的审美体验,是个性的"我"在审美中的自我生成。艺术集中、鲜明、强烈地表现了人类的情感深度和创造性的生命,艺术是人类超越意识的体现,是生命的形式。对艺术的体味与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民俗遗留的形式,集体所选择带有漫长的历史过程得以形成。舞蹈所承载人类从过去到现在所积淀下来的心理情感、习俗信仰,甚至关于宇宙生命经验和观念的问题。具有客家浓郁特色的杯花舞满足着人们的社会文化需求,其历史发展的渊源主要有地域渊源、文化渊源等。本文基于人类学的文化研究维度,探讨杯花舞的文化焦点,进而分析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6,(7):31-34
客家民俗舞蹈起源于客家先民的生产、生活过程,其植根于客家人聚居生存的独特环境,既保持了中原汉民族温婉博爱的传统,又融合了客家人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舞姿情韵和艺术特质。早期客家民俗舞蹈的仪式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后来则发展成为表演性、审美性极强的欣赏艺术,具有娱乐、审美等多种艺术特性,但是这些特性都应该是从客家民俗舞蹈最初始、最早存在的仪式性特征中渐渐衍化来的。找出舞蹈表演与客家仪式之间互相通融与相互支撑之处,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解客家仪式性舞蹈并提出更好的保护传承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客家民俗艺术是与生活同行的艺术,它的创作者不是文人显贵、艺术名家,而是亿万辛劳耕作在广袤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它是一种充满吉祥、美好祝愿的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的洗礼,在世事沧桑的更迭中,历久弥新。从民俗学的视点,结合艺术学的形式法则,从客家民俗艺术的广泛性、生活化、象征性、传承性以及创新性诸方面探究客家民俗艺术的视觉化过程及表现形式,剖析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客家民俗艺术是与生活同行的艺术,它的创作者不是文人显贵、艺术名家,而是亿万辛劳耕作在广袤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它是一种充满吉祥、美好祝愿的艺术形式,历经千百年的洗礼,在世事沧桑的更迭中,历久弥新。从民俗学的视点,结合艺术学的形式法则,从客家民俗艺术的广泛性、生活化、象征性、传承性以及创新性诸方面探究客家民俗艺术的视觉化过程及表现形式,剖析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生命体验的呈现行为。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审美体验的生命性与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心灵性是同构对立的。艺术语言的符号表现,体现了发话主体的自我表现,也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与其他行为组成了一个整体,集中表现了发话主体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9.
艺术语言的主体行为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生命体验的呈现行为.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审美体验的生命性与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心灵性是同构对立的.艺术语言的符号表现,体现了发话主体的自我表现,也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与其他行为组成了一个整体,集中表现了发话主体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是依托客家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将客家民俗转化为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及民俗文化相关产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集合。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可划分为物质层面的民俗消费、行为层面的民俗表达和精神层面的民俗建构三个层次。当前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业态较为单一。发展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应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资源观、跳出民俗主义的窠臼、处理好主位与客位的关系、在符合民俗文化发展规律的范围内对民俗进行"发明";针对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具体对策建议:一是提炼客家民俗符号,以民俗传播促产业发展;二是文化+科技,提升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竞争力;三是深挖客家民俗文化内涵,经营客家民俗文化IP。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客家民间美术通过家族传承和区域传播方式进行文化艺术的接力,受到发展历程、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保守性、交互性和从属性等传播特征。但随着社会背景的变更,大众传媒对客家民间美术以原始记录和元素借用等方式进行传播,使其内容题材、使用价值和制作工艺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2.
<正>客家民间美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和源头,融合了客家移民途经地、驻足地、定居地的土著和少数民族特色,历经千年积淀而成。具有广泛的地缘、深厚的文缘和一脉相承的亲缘,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客家传统服饰是客家族群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符号。它的特色不仅在于视觉符号的象征意义,更加体现在它是客家族群形成的符号标记、客家人生活及生存状态的表征、客家人自我强化人格的象征,等等。正因为如此,客家传统服饰符号在当下外来符号冲击、现代符号变迁的情景中,依旧具有巨大的启示价值和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彦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1):125-128
客家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民系。其特征是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区域, 共同的语言、文化。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了客家人的审美追求。作为音乐艺术它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支系。由于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崇尚及客家族系较多聚居偏僻和交通不够便利的山区, 故而使较多原生民间音乐得以保留。加强客家音乐研究就是对客家音乐的保护和发展, 也是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三明客家音乐文化是我国中原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汇、融合和流变的结晶,具有南方山乡特色。三明客家民歌的艺术渊源、音乐类型、题材特点、艺术手法独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三明地域的历史、社会、农耕生活等面貌,抒发了三明客家人内心的情感和愿望。  相似文献   

16.
门楼是客家民居中最为人注意的突出部位之一。由于受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客家民居门楼充满着浓郁的客乡风情,其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内在地蕴涵着深刻的客乡文化,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7.
广州的越秀山多年来活跃着客家山歌的表演活动,形成了广州的一大人文景观。客家山歌本是产生于乡村的民歌艺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而进入大都市,存在于都市中的客家山歌既保持了传统的自娱性和民众性特质,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他娱性、时尚性特征以及新时代的特点。它的存在一方面促进了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身处异地的客家人的文化归属和故乡情结。  相似文献   

18.
肖灿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10):15-17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杯花舞是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它以其优美婀娜的舞蹈动作,清脆悦耳的杯声和客家味极浓的山歌调式改编的音乐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它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特色成为民间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客家文学是一种地域文学。它包括客家文人文学与客家民间文学。它凸显了浓郁客家情怀与客家情调;描绘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生存环境;深刻地蕴含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并以其具有独特的文化标识而被认同。客家文学映射了客家社会的乡土性与客家特有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