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俗音乐(或称流行音乐、轻音乐),在全世界正迅猛地发展着。从通俗音乐产生开始,支持和反对它的两种意见一直针锋相对。在中国当代,通俗音乐领域曾经是一个森严壁垒的禁区,将流行音乐称为"靡  相似文献   

2.
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教学目标:1、愿意随乐演唱两至三首中国通俗歌曲。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及每个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作品。3、在交流、讨论、评价,演唱等活动中,初步具备鉴赏、辨别通俗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历史及现状,学会用鉴别的眼光看待中国的通俗音乐教学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一环节  相似文献   

3.
从对通俗音乐的概念入手,对通俗音乐的美学特征以及在我国当代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并对当代通俗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1-1想给“通俗音乐”(或说流行音乐)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使其能够适用于词语所指称的文化事象是困难的①,据《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谭冰若先生所撰通俗音乐条目,说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快活、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②,此条目应是当前音乐界关于通俗音乐比较权威的解释了。然而从逻辑学的角度看,“通俗音乐”这一名称首先是作为描述性词语来运用的,是相对民族音乐、严肃音乐、艺术音乐、新潮音乐等称谓而言。而这些概念,就其内涵和外延来说…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其音乐文化,逐渐替代宫廷贵族音乐而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市民通俗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注重写实主义,具有热情奔放和浅显直白的特点。戏曲音乐无疑是众多市民通俗音乐体裁中的杰出代表,综合运用诗、歌、舞等综合舞台形式,将市民阶层的寻常故事搬上舞台,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瓦舍勾栏、酒肆茶楼、寺庙道观或街头巷尾等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中,不断吸收各类文化形态和艺术体裁的精髓,完成了由滑稽小戏向成熟戏剧的过渡,宣告了剧曲音乐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通俗音乐作为大众音乐具有广泛的欣赏群体,同时拥有很大社会需求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通俗音乐在强大的传播媒介支持下获得了无以复加的流行性。通俗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现已充分融入到社会文化结构中,并以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影响着大众的生活。作为通俗音乐的教授者——通俗音乐教师,势必要建立属于自己适合的知识框架,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吴赛炼 《考试周刊》2015,(7):181-182
幼儿期是幼儿艺术发展和音乐训练的关键期,通俗有趣的艺术题材和切实有效的实施策略对幼儿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音乐是引导幼儿喜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将民间音乐与幼儿园课程融合不仅有助于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俗音乐是介于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之间的音乐品种。今天,在校的青少年成了通俗音乐最大的“消费者”。青少年在欣赏鱼龙混杂的通俗音乐作品时,应该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欣赏层次和鉴赏选择的能力,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俗音乐因为其流行性强,通俗易懂的特点,在全世界人民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受大家的喜爱。通俗音乐的普及性之广也是其它类型音乐无法超越的,通俗音乐起源于民间音乐,这两种音乐相互联系都各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对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来让大家对民间音乐与通俗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音乐欣赏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通俗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欣赏、通俗音乐与高雅艺术的相互联系,阐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音乐欣赏课程增设通俗音乐有关内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流行音乐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音乐人也开始不断创新,在音乐中加入了不同的音乐元素。音乐流行元素包括具有传统意味的中国元素,具有欧洲古典风的古典音乐元素和具有中国国粹的京剧元素等。流行音乐中的音乐元素的多样性表明我国的流行音乐有着自己独有特质。通过对流行音乐的概念、特点、发展加以阐述,针对流行音乐中的音乐元素的多样性作以研究,希望对流行音乐有更新的认识,对流行音乐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Since the 1980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has quickened the pac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d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have influenced, to varying degrees,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and music education. With reference to 12 secondary schools in Beijing, this empirical study examines Chinese students' preferences for popular music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in what ways and to what extent they prefer to learn popular music in school. Data were drawn from survey questionnaires completed by 2,423 secondary students in the 12 schools, together with follow-up interviews with 55 of these students, between March and May 2012. This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data that both supplements and challenges existing literature on popular music and music education in a Chinese context. It also highlights a discussion on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between Chinese authorities and teachers regar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popular music into school mus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当代流行音乐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产物。当今,流行歌曲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流行歌词,是当代社会文化的缩影。流行音乐的本质是一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其自由的特性,容易吸收、融合其他文化元素,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主题创作大致可分为爱情、怀旧、娱乐、家国情四类。  相似文献   

14.
“流行音乐”是我国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研究当今音乐与现实生活关系的重要课题。中国的流行音乐经历了近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开始迈向成熟期。本文结合中国当今社会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因素,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流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一些特点、问题进行了新的认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作为当代中国人一种心理情感的表现方式具有民族性.民族民间音乐是流行音乐创作的源泉;流行音乐创作在追求艺术的民族性的同时也要兼顾时代性。优秀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吸收、借鉴表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丰富多彩的多民族特色。经典的流行音乐成功地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借用、改编、化用,使其焕发出时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流行音乐历经“西风东渐”的影响以及商业化运作之后,逐渐开始探索建构自身的音乐体系,积极争取与主流文化相融入。在这一进程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风”的兴起。“中国风”流行音乐全方位融入了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歌词文本中对古代诗歌等传统语言文化的引入、旋律上对民族调式的运用、演唱中对地方民歌与戏曲的借鉴以及配器上对民族乐器的广泛运用这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这些创作特征。有助于更为直观地理解和把握新时期民族化这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音乐是瞬息万变、推陈出新的领域,是社会敏感的神经,在其身上集结、纠缠了丰富、复杂的政治、文化、时代信息。流行音乐所反映出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远远超越了流行音乐本身的艺术之美。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研究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对其美学特征、审美趣味变迁历程及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作了详实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由于受西方音乐、流行音乐的冲击使民族器乐的发展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是由于民族器乐的社会功能、演奏目的发生了变化。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有助于我们对当代民族器乐的现状和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振兴民族声乐事业是我国音乐界乃至整个民族契而不舍的奋斗目标。文章从当今音乐流行的主要行为方式、歌曲流行风格与音乐流行的传播途径入手,探讨21 世纪我国音乐流行的发展变向,从中寻找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时代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