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治理”进入党和政府的政策话语,社会组织将在我国社会的公共生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这种治理逻辑背后所反映出的“新的统治过程”和“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颖关系”都彰显出信任在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价值。论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背景,对国内外学者对于信任的内涵界定、类型分析和机制研究等进行归纳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与社会组织未来的信任关系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姜振华 《红领巾》2005,(4):30-33,58
社区治理的本质与社会资本的内涵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二者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关联.社区治理的发展暗含着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需要丰富的社会资本作为基础,来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研究社区治理问题,要求我们引入新的分析视角和范畴,将作为民间参与网络和互惠信任关系的“社会资本“引进对社区治理的分析,着眼于政府与公民的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3.
通过传媒促进舆论监督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越来越自觉地将媒介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治理技术.这种治理技术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媒介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也出现了记者腐败、媒介权力越界、监督失度等现象,使媒介的舆论监督偏离正常的轨道.199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治理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我们提出发挥媒介舆论监督的治理功能,有利于提高舆论监督过程中公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政府与公民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把握舆论监督的度并推动舆论监督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是导致地方治理失效的重要原因,而地方政府职能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与社会合作互动模式不成熟又是导致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主要原因.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需要变革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单向管控模式,不断明晰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培育多元治理主体;不断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健全公民治理机制;不断加强公民治理与地方政府治理的合作互动,探索政府、市场和民间组织的多元协同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5.
国家技能治理体系蕴含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背景,并深深嵌于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市场二者的协同和互动起着关键作用,相应形成了基于"政府"与"市场"两种典型模式。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种模式在协调技能供需、增强技能基础和奖励技能获取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及现实利弊,认为我国应当选择一条融合两种模式利弊的合作型技能治理体系模式,即将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以及各种关系网络都纳入技能治理体系的框架内,从治理主体之间关系与结构的新视角去诠释治理行为,把治理理解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复杂互动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善治"到"善治生态"是一种学术努力,更是一种社会追求,是时代觉悟之生态觉悟之体现。"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善治生态"是社会管理过程中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各种文明因子互动形成的一种治理态势,是政府和社会不同主体的新颖关系,并由"政府-社会"生态、"伦理-法律"生态、"伦理-政治"生态三维生态互动形成的治理体系。通过深挖中西文明资源,建构起我国"善治生态",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公民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弥补,开辟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公民意识、培育了公民资格、拓展了公民参与,是对集中控制的专业主义行政模式弊端的部分消解。用公民治理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克服效率悖论、信任缺失、公民参与形式化等公共行政困境,必须建构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完善公民与政府合作机制、培育积极而主动的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资格和参与路径,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形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甬江作为流域跨行政区的河流,其污染治理较之于一般河流而言难度更大.宁波对于类似甬江的流域水污染的治理主要还是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科层制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存在明显的行政分割和权责利不清、相关制度性安排不完善、治理过程缺乏公众参与机制等缺陷.从科层治理机制向协同治理转变是走出治理困境出路之一.协同治理视角下,水污染治理需要不断完善水污染治理中的政府间协作机制、努力健全企业与政府间的协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水污染治理.打破地方行政分割体制对于流域整体性的破坏,构建起政府、市场、公民和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污机制,使政府与社会各主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参与式治理,是指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组织和政府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分配资源、合作治理的过程.参与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是参与式民主在治理中的运用.参与式治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和推广,改善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提升了公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者通过对参与式治理的全面考察,认为参与式治理对中国的"治道变革"和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参与式治理作为一个"决策框架",有利于政府自身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助于重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有助于培育公民社会,塑造"良好公民";参与式治理从地方和基层入手的实践本质也给出了我们治理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分析框架下,政府、私营部门和公民社会各自在网络空间的存在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纵横交错的冲突和合作,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聚合体系.在参与治理这个聚合体系的过程中,各主体呈现出不同的"博弈者特性".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以私营部门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和以公民社会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分别对应着以主权国家法规为基础的制度建构、以契约为基础的制度建构以及以共识和协商一致为基础的制度建构过程.从利益相关度、权力和权威、合法性及治理成本四个方面衡量不同主体的博弈者特性,发现三个治理主体在不同层次治理议题上的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主体主导的治理模式适应于不同层次的治理议题,协同治理形成了基于网络化时代源于多元权威和多重结构的新秩序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