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历史认识主体作为历史认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已经引起了史学界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力图把历史认识主体置于历史认识系统中,从主体成立的一般条件,历史认识主体与历史认识客体,历史认识中介(史料)以及历史认识需求的关系这几个方面来考察历史认识主体的内涵。提出历史认识主体是在一般主体地位已经确立的条件下,具有历史认识需求并将之付诸实践,通过以史料为主的中介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认识的人。  相似文献   

2.
论以人为本的体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以人为本的体育观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体的实践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和理性反映,它是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体育与人的关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以社会生活主体为载体,具有多元化的属性,具有社会化、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是认识体育的重要观念形态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价值论在我国哲学领域还是新学科,涉足者少,且涉足不深,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人们去探讨。本文作者认为,“价值主体只能是包括从最简单的生命组织到最高级的人类和人类社会在内的各个等次的自控制系统”。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作者肯定,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实践、价值、认识三位一体,难解难分,人(个体和群体)作为主体,必然既是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和认识主体。作者认为,把这种观点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和动、植物界在内的一切有生存活动的自控制有机系统,就会看到:一切自控制、自调节的有生命系统作为主体,都必然既是生存活动的主体,又是价值主体和信息选择与接受的主体,不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种主体。三种主体具有严格的相关性,三种主体与周围世界的三种关系(生存活动关系、价值关系、信息关系)具有不可分割的功能耦合性。根据以上观点,作者对有的论者把“实践-认识关系”归并在一起,作为一方,又以价值关系为另一方,据以论证没有“认识-实践”活动的无机物也可以单独具有价值关系、也可以作为价值主体的论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对该论者把“作为一个完整体存在的规定性”作为判定价值主体的标准的论点作了比较深入的辩驳,断定无机自然物不可能是三种主体中的任何一种主体,它们根本不是主体。  相似文献   

4.
1认识氛围,是认识主体周围的社会气氛,是认识主体所处的认知社会形态,是认识系统周围的与认识活动有直接关系的那部分社会因素的总和。这是从内涵与外延相统一的角度对认识氛围进行界说的。从内涵方面看,认识主体所处的认知社会形态就是认识氛围。要理解认知社会形态,必须弄清认知社会关系。所谓认知社会关系,就是认识主体出于认识的目的,在认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一定社会中的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共同形成的。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必然要发生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  相似文献   

5.
旅游,开始就是以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出现的.现代旅游,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经济活动,但旅游的社会文化现象并没有因此而消弱.相反,随着经济重要性的增加而越来越大.旅游对社会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研究旅游与社会文化,目的就是认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6.
古代旅游文学的创作主体是历朝历代的文人政客,他们充满了忧国忧民的人文关怀,他们在贬谪生涯中创作的"旅游"文学作品,总是充满了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现当代旅游文学的创作主体是旅游者,他们在旅行、游览和休闲之中或旅游之后创作的旅游文学作品是审美愉悦体验的记录或情感宣泄。旅游文学各体的共同特质是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性,万变不离其宗的抒情性,融文史哲与美于一炉的综合性,包罗万象的知识性,旅行生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旅游公务服务体系主体受益者是游客、社区和居民。它具有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改善社区及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本质属性。但是,在我国以发展经济为主的社会背景下,各旅游主体的旅游价值观因为社会属性、职能和影响力等等的不同,使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本质难以体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这一主导部门紧紧抓住其本质与内涵,建设真正令游客和各方满意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促进旅游业及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资料卡     
教育系统主体教育系统主体指教育在社会发展活动中,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与其他系统发生对象性活动时具有的主体地位。教育主体性指教育作为主体时所具有的独立性和能动性。教育依据社会需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子系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并不等同于教育完全与社会亦步亦趋。教育要是没有其先导性,不保持对社会的理性的批判就不能具有其主体性。(资料来源于王道俊: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第1期)教育主体性的另一个含义是指教育在…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德宏文脉和地脉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周边地区旅游形象的定位,提出了德宏——滇西之“宝地”的德宏旅游主体形象定位,再从促销形象的构建、宣传口号的设计、视觉符号系统的创造、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和优质服务与高效管理的保证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德宏主体旅游形象的塑造。进而论述利用媒体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和宣传口号策略进行旅游主体形象的传播,以及细分、定位旅游目标市场和加强旅游形象宣传等市场营销策略。对德宏旅游主体形象的定位,不仅对德宏的旅游资源具有概括性,而且突出了德宏旅游的特色,强调了与周边地区旅游形象的异质性,对德宏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乡村是由具有亲缘关系或血缘关系成员组成的聚落,也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文化环境。乡村旅游开发面临较特殊的社会环境,旅游开发主体的利益矛盾往往制约旅游开发。以利益相关理论出发研究乡村旅游开发主体,从构建参与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投入与利益分配、补偿机制、环境治理与资源保护机制全面协调开发主体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旅游动机研究是旅游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层次分析法,将旅游者旅游动机形成因素分为两大准则层因子和若干子层因子,通过层次分析软件(yaahp0.4.1)得出各因子权重并予以评价;根据旅游动机强弱和旅游地吸引力大小将旅游者分为现实旅游者、机会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将旅游地分为理想旅游地、机会旅游地和潜在旅游地。这对于深入研究旅游行为、旅游景区针对性建设和旅游市场营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确目的地集群的空间特征有助于理解旅游地竞合模式的形成机制。通过对国内主要客源地旅行社线路数据的整理,揭示出中心集散与区域环游是来滇游客主要采用的旅行模式,体现出对重要节点的依赖。将目的地节点置于旅游线路模式中展开分析,发现云南省主要目的地节点和旅游热点区域的分布存在明显不均衡现象,而航空交通基础设施是旅游地能否成为目的地集群中重要节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存分析法对2011年国庆节武夷山旅游游客停留时间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停留时间均值为2.93天,且仅与旅游预算和行程安排2个因素显著相关,而与其他人口学特征、旅游效果因素无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国庆节已经成为国民的最佳出游时间,但是旅游者行程安排比较紧凑,单一目的地停留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体验成为了消费的必然趋势。笔者以云南民俗旅游为例,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旅游者个体特征与旅游体验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旅游次数以及停留时间的差异,不同旅游者对云南民俗旅游的体验效果也不尽相同。这说明,旅游者个体特征对旅游体验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彝族“阿细祭火节”旅游中的旅游者行为调查,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分析基础,揭示在传统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中旅游者的凝视行为特征。在对旅游者凝视行为的分析中发现,旅游者的凝视行为普遍存在于民族旅游地和东道主之间;旅游者凝视动机的产生源于旅游者日常生活环境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社会建构的差异性,并且这些差异性的强度是影响旅游者“凝视欲”和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和决定力量。旅游者摄影遭遇的两难困境将会对凝视对象产生一种不平等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团队游客和散客差异的比较,对旅游地经营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游客的调查获得基础数据,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细致比较了团队游客和散客在人口学特征、旅游偏好和旅游行为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发现两者在较多方面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研究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作者历时2个多月,在大量走访以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着重研究分析了影响国内老年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的众多因素,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因素对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影响老年人旅游行为的主要有13个因素,其中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旅游地景点的吸引力是影响老年人旅游行为——旅游次数、旅游停留时间和旅游日消费额的共同因素,而收入水平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复合型旅游业态是现代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型旅游业态。运营商通过业务复合、空间复合和客源复合等运作方式满足和引导游客日益多元的旅游需求,形成了诸如"旅行社+航空"、"旅游+地产"、"影视+旅游"、"商业+旅游"、"农业+旅游"、"会展+酒店"、"旅行社+酒店+租车公司+旅游景点"等复合旅游业态。复合型旅游业态在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运营规律。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旅游产业具备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潜力,低碳旅游必将是未来低碳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旅游产业碳排放的基本特征和发展低碳旅游的主要困难.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发展低碳旅游的基本路径,涵盖政府规制、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者等旅游产业利益相关方.  相似文献   

20.
随着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进入人们的生活,自驾车旅游成了时尚的休闲方式之一。龙岩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自然区位条件,并且随着对内对外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得到广东、闽南等地自驾车旅游者的青睐。但是,由于自驾车旅游是近年才兴起的旅游方式,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和设施还很不完善,还存在很多制约自驾车旅游发展的问题。针对制约自驾车旅游发展的问题,制定妥善解决的对策,使龙岩成为一个良好的自驾车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