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会,会学,一个是"学"字在前,一个是"会"字在前,意思不一样,学习的着重点也不同。学会,是指对某一具体问题不懂不会,经过学习以后,懂了,会了。会学,是指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规律,以后再遇到问题,就知道如何研究和解决。也就是说,学会只解决了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而会学则能解决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有学习能力的表现。小学数学不仅要求小学生"学会",而且要求"会学"。下面结合《圆的周长》一课时中"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2.
叶红 《教师》2010,(6):65-66
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二物理课堂教学“讲学稿”模式包括的几个方面:①课前预习,学生自学,解决一些能解决的基本问题;②老师批阅,发现问题,重新对这部分内容备课;③课内讨论,老师指导,共同解决难解决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课堂45分钟产生高质量、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学记》各家之注解和各大字典、辞典对“学”字的注释进行比较,根据“学”字的历史演化,提出了《学记》中的“学”字有xi劋o和xu啨两种读音,以及“觉人”和“自觉”两种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4.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关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学古代汉语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怎样教古代汉语的问题。我着重讲“学”的问题,因为“学”的问题解决了,“教”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教”,无非是教学生怎样学,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秦莉 《文教资料》2007,(2):75-76
本文立足于学习活动的发生、发展,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学”字所指称活动的产生根源“、学”字词义的产生和发展动力以及相应的学习文化现象。通过对“学”字的分析来说明汉语词汇词义发展的一般轨迹。  相似文献   

6.
中专阶段语文学习指导应围绕“爱学、会学、恒学”三个方面展开。“爱学”解决的是学习动力问题,“会学”解决的是学习方法问题,“恒学”解决的是学习毅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 、置 疑 设障 法 “学贵 有 疑”。教 学中 教师 根据 教 材 特 点 和 儿 童 的 好 奇 心 理适 当 地 设 置 些 疑 问 , 创 设 认 知“冲 突 ,让 学 生产 生疑 团 、悬 念, ”形 成探 索 奥秘 的心 态 ,能 收到 事半 功倍 之 效。例 如,在 教 学“较 复杂 的分 数 应用 题”时,上 课一 开始 ,教师 出 示一 支 新粉 笔,说 明一 支粉 笔 可写 100个 字,接着 在黑 板 上写 上 “分数 应 用 题” 5个字 ,然 后,设 计一 组问 题 :“这 支粉 笔用 了 几分 之几 ?”“还 剩下 几分 之几 ?”“怎 样 求剩 下的 粉笔 能写 的字 数 ?”顺势 引入…  相似文献   

8.
一、伦理概念的几个问题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伦理学为英语“Ethics”的译名,意思为“品性与气禀”,或为“习惯与风俗”。“道德哲学”译自英语“Morad Philosophy”,意为“习俗或品性。”现有以“人生哲学”或“人生原理”等取代伦理学,又有人称为“道德科学”或“道德学”或“精神科学”。(一)中国的伦、理和伦理概念中国伦理两字,散见群籍。在《小戴礼·乐  相似文献   

9.
《论学问》     
从前有个学者在自己的书房里挂着两个字,一个字是“学”另一个是“问”。他去世后,两个儿子决定各自保管老人留下的字。大儿子拿到的是“学”字,他学了很多,却从来不问。二儿子拿到的是“问”字,他什么都问,可是从来不学。最终两个兄弟都没有学到真本领,因为他们都没有了解“学问”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0.
王莉 《陕西教育》2011,(1):138-138
如何向课堂要效率?如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许多老师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新课改教学实践感到,只有提高教师“教”和“导”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学”和“探”的有效性,具体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的成果要通过具体的文章来体现。应用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写作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应用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应用写作学,应用科学的发展,又必将大大促进应用写作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写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科学知识经验,引发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发展,提升科学推理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科学写作过程由计划、转换和检查构成,具有循环、交互性。任务环境和作者的长时记忆对科学写作亦有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科学写作的内在认知过程及外在影响因素予以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巴特的《写作的零度》开始,认为巴特提出的“零度写作”是科技时代理性对文学创作进行渗透的结果。从表面上看,“零度写作”拒绝了传统文学中的虚拟式写作和命令式写作,拒绝表现意义,但这种完全没有情感的、完全理性的机械式写作实际上已把文学推向科学理性的思维范畴中,因而丧失了文学本身的存在价值。在科技时代里,文学仍然要以探寻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为己任,因此,作家要当心科学理性的陷阱,保持“本心”而拒绝“机心”。  相似文献   

14.
在视觉传媒多样化迅速发展的现实中 ,基于印刷文本的阅读依然是写作教学的主要途径 ,在写作教学中 ,应改变“强调勤写多练 ,忽视阅读借鉴”、“急功近利 ,以例为证”的教学方法 ,正确处理多读与精读、丰富学养与写作借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直接作用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要以文本为本 ,明察文章结构之法 ;透过表面信息 ,扩展并丰富文章的审美内容 ;类比联想 ,发展迁移能力 ,领略不同文本的创造个性 ;延伸文章结构 ,锻炼构思表达技巧。总之 ,为写作教学目的的阅读教学 ,应是以文章学为特定内容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5.
引言部分可以说是论文水平的标杆和"亮剑",它也可成为前言、导言,类似新闻写作中的导语。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论文实质内容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的前提下,讨论怎样写好引言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科研基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完整的引言应当包括写作目的及服务的对象、写作的背景、揭示问题、问题的重要性、写作路径、研究的前提和假设、框架和导读之内容。  相似文献   

16.
写作基本功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是写作研究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写作学界缺乏对这一概念准确、严密的界定。该从(1)字的素养;(2)词的素养;(3)句的素养;(4)写作基础能力(格式和字规范、书定工整流利美观、语言通顺、标点严谨、设段合理、路清和面整洁)和(5)写作基本能力(取材、酝酿、立意、布局、行、修改和誊清)诸角度对这一概念作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衔接和连贯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衔接与连贯的问题。学生虽然可以运用已学的词汇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但是表达不够流畅。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建议学生多读英文原著和杂志,体会英语汉语在表达上的不同,增加词汇量,指导学生在写作中使用适当的衔接手段,以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传播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内部语言的生成过程及其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读,提出了写作中丰富和提高内部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与文学关联的角度关注"人类学写作"问题,讨论写作的人类性和人类写作性;提出"人类学写作"就是人类自我认知的文本呈现,是人类文化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20.
科学本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帮助学生发展较全面而准确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教师应该能够应用一些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有关科学本质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科学探究法和科学史法。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应用以下方式:利用科学故事;利用科学史中的科学失误;利用科学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