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说过:“教的人尽义务,就能和学的人发生一种很宝贵的友谊。”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温暖孩子晦暗的心灵,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并非戏言     
《师道》2010,(4):64-64
就像洛克·菲勒写给他儿子的信中所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要把一个人毁掉,就给本来走得好好的人一根拐杖,几年以后,没有拐杖他就不能够走路了。——针对“啃老”现象,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认为就是因为中国的父母以物质的方式给孩子“拐杖”所致  相似文献   

3.
当麦克三周岁时,他要了一个玩具沙箱。他爸爸说:“我们的院子完了,以后小孩会一天到晚往花床里扔沙子,猫也会去凑热闹,那些草必死无疑。”而麦克的母亲说:“草还会长出来的。”当麦克五岁时,他要一副秋千架。他爸爸说:“完了。我见过人家在后院架那玩意儿。你知道那以后他们的院子看起来像什么?像草场上的一个干泥潭。孩子用运动鞋刨地,肯定会把草弄死。”麦克的母亲说:“草还会长出来的。”爸爸在给塑料游泳池吹气的空当警告说:“你知道他们会把这地方弄成什么样子?他们会把这儿弄成可以发射导弹的荒郊野地。但愿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  相似文献   

4.
丁惠萍 《宁夏教育》2014,(12):73-74
自卑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心理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从而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和教师应给他们营造一个温暖友爱的成长空间,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也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5.
要的不多     
一个孩子害怕天黑,夜晚需要开着灯睡觉,母亲对她说:“孩子,有妈妈在,不要怕。”孩子果真不怕了,她偎依在母亲的怀里睡得很香。有一天母亲要出差了,她对孩子说:“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害怕的时候,就把它当成妈妈。”但是到了晚上,孩子哭了,她打电话给正在火车上的母亲:“妈妈,我怕。”母亲说:“孩子,那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它就是妈妈。”孩子说:“我知道它是妈妈,但是我需要一个温暖的妈妈。”孩子的心是纯洁、透亮的,又是脆弱和无助的。再多的承诺、再多的美丽谎言,他们都无法感知到,他们只需要一份真实的爱。一个电影明星回忆说,他小时候有…  相似文献   

6.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一曲委婉的歌曲,不知唱哭了多少人。“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一句朴实直白的话,说的却是所有没妈孩子的现状和心声。没有妈,没有了一份世界上最厚重的爱,像草一样,随风飘零,今日不知明日事。没妈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也是最可悲的孩子。一个12岁的小女孩,因为父母的离婚,她由一个快乐的小鸟变成了一个最孤单的人,她这样写下她悲惨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教成功的父母是深悟“良言”妙用的,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子女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慰他、温暖他、激励他。当孩子受挫折时,不妨说几句话解围;当孩子沮丧时,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  相似文献   

8.
我爱草包     
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中,对没本事、无能耐的人,往往被人骂为“草包一个”。爱“草包”,岂不是甘愿做没出息的人了?是的,草——不少人认为这不是好东西。说这个人没有用,称他是“绣花枕头包稻草”;说他没主见,叫他“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说这人胆小,称他“草木皆兵”;一个孩子失去了爱,说他是“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说草有用场的,只有《三国演义》中的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丰富的情感矿藏。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深邃的情感海洋。在幼儿阶段,孩子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荡漾在他们纯真的心问。“一百个孩子,一百种语言。”每个孩子的情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在以幼儿为中心的孩子群体中,营造一种真爱空间,让孩子的爱心不断得到扩展。你会发现,只有孩子的爱心最真、最纯!因为他们的爱充满阳光。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观念。着实感染了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用心去践行。  相似文献   

1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神圣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全身心的付出和给予.它不同于母爱.却胜于母爱。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蹒珊学步时,却找不到父母搀扶的肩膀.他们开始上学时却只能靠一根长长的电话线联系.当别的孩子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像荒草一样孤独生长。人们给这些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1.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12.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就像给一颗种子什么样的土壤;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人需要爱的温暖,就像沙漠之需绿洲、春草之盼甘霖一样。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连接感情的纽带,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交融的催化剂。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是现实中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个性多样化和生活多样化决定了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潜心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精湛的教育艺术引领学生,在细微处凸现人文关怀,演绎无私关爱,让真爱伴学生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证明:在自由的空间里,孩子的潜力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而教师只是一位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在课改过程中,我和孩子一同学习,力求为孩子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一个独立的个性空间、一个自由的创造空间、一个广袤的生活舞台,让孩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给孩子一个自我,让他做最好的自己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5.
译文: 新英格兰的移民者“你想了解从英国来的第一批移民曾经是怎样生活的吗?”埃迪问道。“当然!”“那简直就像另外一个世界!每一样东西看上去都……”“有400年那么古老,那是1620年的12月,大概有100多个英国人乘坐一艘叫‘五月花’的小船来到这里。那个冬天他们没有温暖的房子,只有一点点食物。他们中的一半人都死了。”“噢,好惨啊!”  相似文献   

16.
俞敏洪 《良师》2011,(12):44-45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  相似文献   

17.
谭春华 《教师》2010,(31):60-61
低年级的孩子就像那“幼小的秧苗”需要即时呵护.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功,他们都会期待老师的“态度”.作为老师,不要因为自己何等聪慧就希望孩子一步登天,也不要因为自己是何等优秀就期望每个孩子何等优秀,你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强加给他们。  相似文献   

18.
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快乐是一种美德要保持快乐,孩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这样当多年以后人们谈起你时,他们也会记得当年曾有一个多么快乐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快乐是一种美德。孩子,这是因为快乐能够感染。你要把你的快乐传染给你身边的每个人,无论他是劳累的农夫,还是生病的旅人,让他们像鲜花一样绽开笑脸。孩子,在你经过的每个村庄,人们都会像亲人一样待你,他们给你甘甜的水…  相似文献   

19.
曹建英 《学子》2011,(9):63-63
在同事和朋友的眼中我是一个非常非常不负责任的妈,每次聊起孩子他们经常像连珠炮一样攻击我:“你管过孩子学习吗?你关心过孩子饮食起居吗?你亲手给孩子削过水果吗?你送过孩子上学吗?别跟我们说有,说有,有也是千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有一首歌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是实话。可是,萧县虎山学校,却有一群没妈的孩子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