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速度轮滑直道蹬冰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速度轮滑直道蹬冰技术的改进任百山(青岛市沧口区体委)目前我国轮滑水平同国际轮滑水平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在技术方面。我国现有轮滑技术基本是根据水冰衍生的技术,不符合轮滑运动的特点,影响了我国轮滑水平的提高。兹就我国速度轮滑直道蹬冰技术的缺点及其改进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尽快提高我国原有速滑优势项目短距离的水平,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创造优异成绩,运用运动技术生物力学诊断的方法,对世界和我国高水平选手的直道支撑腿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际优秀选手与我国优秀选手存在的主要技术差异是:国际优秀选手蹬冰时支撑腿膝关节角度降低造成臀部位置下降,延长了蹬冰距离;我国优秀选手蹬冰时支撑腿膝关节角度保持不变,没有延长蹬冰距离。同时也发现了薛瑞红的技术优势:她在非蹬冰内刃滑行时支撑腿膝关节角度下降,增大了转化为蹬冰腿时膝关节的伸展角度。  相似文献   

3.
3.2.4 我国选手与国际高水平选手直道蹬冰横向距离测量 本研究选择第18届冬奥会实况录像可分析部分,对女子500 m第2、3、4、6、7名选手和我国4名参赛选手直道蹬冰横向距离进行了测量。以每位选手正前位支撑腿膝盖到冰面的直线距离为标量,测试其两冰刀之间的最大蹬冰间距,见表4与图9。  相似文献   

4.
运用三维摄像DLT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各动作阶段时间比例不合理,自由滑行时间和单支撑时间偏长,降低了蹬冰频率,影响蹬冰效果;运动员大腿带动小腿蹬冰动作不明显,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应加大髋关节的蹬伸幅度,这样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提高蹬冰效果;在整个蹬冰过程中单支撑蹬冰阶段膝关节伸展幅度过小,造成消极蹬冰,影响肌力发挥。  相似文献   

5.
右腿弯道技术动作右腿蹬冰的特点与直道相同.左腿蹬冰结束,右腿即应蹬冰,上体向内倾倒,对冰刀内刃施加压力.左腿回收到体下时,右腿向外侧蹬出.髋部外展和膝部蹬伸的力量来自四头肌和臀大肌.蹬冰时,应延直线向外侧蹬,如果上体姿势正确,腿部应与身体成垂直状态.若是站在弯道圆心观察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87年中日速滑对抗赛男子1500米的中国运动员11人次为研究对象,在比赛条件下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了直道滑行一个完整复步的技术动作。采用ST—87型影片解析仪进行定量解析,从步长、步频的关系上对我国速滑选手的直道滑行技术进行了探讨,并与苏联优秀速滑选手的相应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途中滑跑阶段,我国运动员的步长、步频及其构成与苏联运动员相比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技术角度来看有以下主要原因:1、单支撑蹬冰阶段蹬冰用力方式过于突然,蹬冰时机偏晚;2、自由滑进阶段浮腿收腿路线长,收摆方式不正确;3、下刀时冰刀外扭角偏大。这些都是影响我国选手成绩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该文论述了匀速是速滑运动取得最佳成绩的手段;说明了直道动作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指出直道滑跑中一急步的重心运动规律成S状;克服滑动摩擦,空气阻力和利用冰刀成弧度的这些条件,分析并提出了直道滑跑的基本规律。又以生物力学的观点,进一步分析了蹬冰各阶段的合理技术。文章指出:蹬冰的用力方向与滑进冰刀成90°角,为最佳蹬冰方向;在重心成S状,接近直线的前移阶段中,是一滑步中前进速度的最佳阶段;自由滑进是滑步中唯一休息阶段,又是长距离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阶段;单脚支撑蹬冰采用逐渐加大用力法蹬冰,对重心的加速运动起到了储备能量的作用;又指出双脚支撑蹬冰是不可忽视的,它具有较强的直线性及对一滑步的速度起到了再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速度滑冰中,成绩与运动员每次蹬冰所产生的功量和蹬冰的频率乘积有关。运动员每次蹬冰所做的功取决于与滑行方向垂直的蹬冰力的分力。通过对三个受过训练的速滑运动员测试,测定他们在不同速度时的蹬冰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速度时,最大的蹬冰力与平均蹬冰力并不改变。而且速度越大,蹬冰时间越短。由此可见,速滑运动员并不是通过改变蹬冰力的大小,而是通过改变蹬冰时间来调节速度。蹬冰力——时间曲线的图形形状取决于蹬冰技术,并且直道滑行与弯道滑行的曲线形状也有区别。速度滑冰的成绩与运动员用于克服空气和冰面摩擦阻力的外功P。密切相关(Ingen Schenau)。外功P。等于每次蹬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优秀和一般男子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的蹬冰角度、蹬冰角速度、蹬冰时间及蹬冰腿膝关节蹬冰用力的有效范围等关键性技术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做出结论。优秀运动员的蹬冰时机恰到好处。因而蹬冰腿能做快速爆发式伸展和造成有效的侧蹬冰,其特点是,滑行时间长,蹬冰时间短,蹬冰速度快,方向侧,蹬冰角度大(见图2蹬冰角度的测法)。又提出了蹬冰腿膝关节角度蹬伸的有效范围在119°—149°之间,因此必须在此范围内达到蹬冰最大用力高峰。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目的速度滑冰运动发展非常迅速,比赛争夺十分激烈。谁占鳖头,技术是关键。弯道滑跑技术比直道滑跑技术难度大,而且,弯道滑跑比直道滑跑速度快,可见弯道滑跑技术是提高速度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力学角度对速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进行力学特征的初步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运动员弯道滑跑时身体产生运动数值变化一般规律,为速度滑冰的教学、训练提供科学的部分理论依据。二、动作分析与结果我们来分析一下单足支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动作。(见图一)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动  相似文献   

11.
速滑初学者教学中,直道滑跑技术的教学重点是支持平衡动作;直道滑跑技术的教学难点是蹬冰动作。认为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揭示滑行速度与蹬冰力之间的关系是速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国内外有关滑行速度和蹬冰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进而探讨了滑行速度与蹬冰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 ,滑行速度与蹬冰力曲线形态有关 ,表现为低速滑行时垂直力曲线为单峰型而高速滑行时为双峰型 ;水平力的峰值点力值和平均力值与滑行速度相关 (P <0 .0 5 ,P <0 .0 1)。但是 ,这一提示也仅反映出了直道的特点 ,在弯道中是否适用还有待于今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速滑直道滑行教学中,如何激发初学者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直道技术动作,应围绕着支撑平衡、滑行姿势与重心处理,向侧蹬冰等三个关键性问题。同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维DLT摄像法,对国内两名优秀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自由滑行时间和单支撑时间偏长,降低了蹬冰频率;大腿带动小腿蹬冰动作不明显,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加大髋关节的蹬伸幅度,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提高蹬冰效果;在整个蹬冰过程中髋、膝关节起主要作用,单支撑蹬冰阶段膝关节伸展幅度过小,将造成消极蹬冰,影响肌力发挥;自由滑阶段较大的膝角导致压膝幅度增大,压膝幅度越大,压膝时间越长,对蹬冰效果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三维摄像收集了国家速滑队优秀运动员的数据和资料,对直道滑行中的滑跑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分别从不同的滑行距离关节角度的变化、质心横向位移、蹬伸幅度和蹬冰角的变化角度等方面阐述了我国选手的技术现状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和探讨弯道蹬冰技术。弯道滑行蹬冰技术制约着运动成绩的提高,认真分析研究蹬冰技术动作、改进弯道蹬冰技术,是提高我国速度滑冰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关于速滑直道蹬冰中重心位置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速滑直道蹬冰过程中重心位置的动态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在水平面内(冰面),重心滑角随蹬伸过程的延续而逐渐减小,并且重心点内倾逐渐加大且向滑行方向前移.在矢状面内(滑行正侧面)蹬冰后期重心也明显前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速度滑冰成绩的飞跃提高,与不断改进滑跑技术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益求精的滑跑技术驱使我们必须破除影响技术改进的惯例,在原来的础基上,废弃一切不必要的多余动作,这是速滑技术发展的必然。在速滑技术动作中,双支撑蹬冰阶段,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被认为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现在速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和改进,双支撑蹬冰已成为过时的错误动作,实践中已经不存在了。双支撑蹬冰阶段“就是蹬冰腿在没结束蹬冰之前,浮腿冰刀着冰并和蹬冰腿同样承担一定的身体重量,同时,蹬冰腿还在继续完成没有完成的蹬冰动作。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世界最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的跑滑技术进行了运动学个案分析,对目前争论的跑滑技术中出现腾空时相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质疑和探索.结果:速度滑冰的跑滑技术出现明显的“跑动”迹象,个案解析中证实了下肢腾空的时相的存在;腾空时相技术的出现并不是跑滑技术的关键,跑滑技术蹬冰动作中,左右膝关节都主动性的不完全充分蹬伸,跑动蹬冰和双腿快速交替蹬冰才是该技术的核心,同时也是产生跑动迹象和下肢腾空时相的主要因素;结合髋膝关节角度变化的一致性分析表明,“跑动”迹象和下肢腾空时相主要是在左腿单支撑蹬冰结束到右腿单支撑蹬冰开始交替间,由左腿的不完全蹬伸配合右腿的髋膝快速前摆着冰引起的.提示在现代短距离速度滑冰技术中可能出现腾空时相,同时提供了判断和评定跑滑技术的核心技术关键,进而为我国运动员借鉴这种技术的提供运动学分析中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20.
宋丽速滑直道蹬冰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丽是我国速滑界后起之秀中的优秀运动员,她滑冰动作比较完美,蹬冰力度大的特点得到许多教练员赞许,为了探索其技术动作特点,在全国九冬会比赛现场用高速摄影方法拍摄了宋丽的1500m直道滑行动作,并用影片分析仪分析影片,取得重要运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