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具体可分为三类:从礼女人、完美女神、反叛女妖.女人的从礼表现在以殷温娇为代表的平凡女性严格遵循礼法妇道;女神的完美表现在以观音为代表的女性是男性事业成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是强势男性仰慕崇拜的对象;女妖的反叛则表现在她们大胆地追求个体欲望的实现,多受到男性的打压批判.由从礼到完美再到反叛彰显出女性自我个体意识的萌动.  相似文献   

2.
《封神演义》是一部以武王伐纣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她们属于不同的类型,有女神、女妖、女仙,也有宫妃、女将、慈母、臣妻等。作者在作品中赞扬了传统女性的美德,揭示出古代女性的附属地位。但总的来看,作者仍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看女性,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体现了明显的“女人祸水”思想。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搜神记》,以其特殊的笔触为我们勾勒了女性的多彩世界.本文就《搜神记》中的女神、女鬼和女妖三类女性形象加以探讨,不管是女神、女鬼还是女妖,她们本质上都是男性意识中各种思想认识和希望理想的载体,她们的存在为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席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留给人们无限思索和遐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爱斯美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出的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多作为真善美的化身被视为欧洲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光彩夺目的美好女性形象之一。论文则试图阐述爱斯美拉达所具有的三重身份:美貌的女神,痴情的女人及充满诱惑的女妖。  相似文献   

5.
爱斯美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出的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多作为真善美的化身被视为欧洲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光彩夺目的美好女性形象之一。论文则试图阐述爱斯美拉达所具有的三重身份:美貌的女神,痴情的女人及充满诱惑的女妖。  相似文献   

6.
《搜神记》与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女神、女鬼、女妖形象有不小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者中的女神多神圣威严,后者则和蔼可亲,前者的女鬼多居于野外,充满足鬼气,后者中的女鬼多居于市井,富于人情味,前者中的女妖形象单薄,后者则形象鲜明,并大胆追求情欲,这一差异的产生有社会、心理、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而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趣,的审美情越、价值观念对小说创伤的影响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母神原型在志怪小说中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母神原型在原始人的神话和仪式中以各种女神、女仙、女妖的形象出现,在文明时代的文学、艺术中也以不同的女性形象现身。分析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母神原型“并非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任何具体形象,而是在人类心理中起作用的一种内在意象”。受到原型理论的启发,弗莱提出了原  相似文献   

8.
“女妖”是幻想文学中常出现的形象之一,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揭示出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车培晶的新作《我的同桌是女妖》中出现的新女妖形象作以分析,其对魔法世界的否定和颠覆,也预示着对人自身价值力量的一种肯定和建构,承载着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同时,这一形象变异也为幻想文学的创造埋下了一粒新品种并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9.
在施蛰存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呈现两极化,一类是“魔女”与“夜叉”系列,一类是“善女人”系列。在“魔女”与“夜叉”系列文本中,女性作为他者而存在,被妖魔化,变成不可知的象征性符号,是一种都市人的不宁静情绪的产物。在“善女人”系列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大批循规蹈矩的良家妇女,成为传统“善女人”内心隐秘、内心痛苦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竹山县区域性女娲信仰是源自于远古的一种女神崇拜,以她为核心的独特的女神崇拜形成了当地具有特色的女性文化,对当地女性的精神和日常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女娲的女性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塑造了女性的性别形象,现代女性的性别形象是女娲精神的再造,是先进的性别文化和两性和谐发展的又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山田咏美是现代日本女性文学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创作了以现代日本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天国的右手》即是其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本文站在后现代性文学的立场,通过阐述该小说的女性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来探究作家通过文学这一形式来张扬现代日本女性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意图,并由此来对这一表现形式予以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69 Sixtynine))日本作家村上龙创作的一部风格独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几个性格各异的男性。但与几个男性主要人物相比,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个性却更加鲜明。这反映了作者村上龙对女性持有的一贯态度和对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特点。村上龙的大部分作品,对女性的认识主要来自年幼时的生活经历,并且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的特色都可以从《69 Sixtynine))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3.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丧钟为谁鸣》里两名女性——比拉尔和玛丽亚的性格特征,说明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矮化了男性。张扬了女性的权威、个性和能力。塑造了饱满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施济美的文学创作生涯呈现了一个明显的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她笔下的女性形象逐渐丰满,女性世界逐渐拓展,她和她的人物一起从女性神话蜕变为真实的自主的独一无二的女人.在她1947年以前的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神秘气质和牺牲精神使得她们成为女性神话塑造的玩偶,不具有生命活力,也缺少辨识度.1947年以后的作品则呈现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她们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迷宫的思考与感受.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女性追求自我尊严、争取个性解放母题的代表作。是汉魏六朝名歌的两大高峰,又称"乐府双壁"。木兰与刘兰芝刚柔相济,为维护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创作方法在二人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共通性以及互融性。形成这些特性的原因,与二人自身的性格息息相关,而汉代女性地位提高这一社会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张胜利 《丹东师专学报》2011,(5):109-113,129
《红楼梦》中众女儿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东方女性"之美的闪光点;同时她们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又深受双重人格的困扰。吕启祥先生的论红文章,特别是《〈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一文,从女性的独立人格与主体意识出发,深刻解析了《红楼梦》中"东方女性气质"的多重文化内涵;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红楼女性如何在审美活动与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的命题;阐述了《红楼梦》一书与现代女性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应恢复和确立《红楼梦》在世界女性学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萧红的小说,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萧红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可称得上独树一帜。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萧红在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时,也注重挖掘这些苦难女性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她笔下的女性充满着独特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9.
顾城独特的女性观典型地体现在他对女性的依赖和占有。顾城对单纯、洁净、奉献等理想化女性光辉充满渴求,同时对理想化的女性具有强烈的占有心理。顾城独特女性观的形成是与其喜欢自然,拒绝长大的偏执型人格和孱弱、自卑的性格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以上个世纪40代的“沪上淑媛”王琦瑶为线索,记述她一生的情感经历。作为女主角,王琦瑶以普遍又独特的个性特征,反映着时代与地域所赋予这一人物的典型性。本文从作者的描写、王琦瑶的人物特征、命运的形成根源及人物形象的意义等方面作出分析,以期加深对小说中这一人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