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赏月品佳联     
据说,有一年,北宋文学家苏轼与家人赏月至夜半,出了一联要三个儿子对:“半夜二更半。”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前后意思一样。他的三儿子最聪明,看到天上的月亮得到启发,对日:“中秋八月中。”真是工整贴切,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2.
传说苏东坡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至夜半,吟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要三个儿子对出下联。虽然只有五个字,难度却很大:首尾必须同  相似文献   

3.
翠竹     
父亲写了个“一”字,教儿子认,儿子很快就认识了。第二天,儿子在桌子旁边站着,恰巧父亲在抹桌子,就用湿布在桌上写个“一”字,考问儿子。儿子不认识。父亲说:“这个字就是我昨天教给你的‘一’字呀!”——中国笑话  相似文献   

4.
伊宁 《家庭教育》2010,(7):35-35
宁静的夏夜,我关掉刺眼的白炽灯,搂着儿子睡觉。 我眼皮一合,马上要睡着了。不想,儿子拥着被子,吃吃地笑出了声,好像开心得不得了。“怎么还不睡?”我嗔怪着。“妈妈,”儿子一边笑一边说,“我在想今天上课的事,你猜我们学了一个什么字?”说完,他又嘿嘿地笑了起来。“一定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字,是什么呢?”我一连猜了好几个都不对,最后只好放弃,说,“实在太难猜了,告诉妈妈吧。”“是——‘恋’字。”  相似文献   

5.
流沙河题字     
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每次出作品集都要赠书给儿子李纲,并题上字。有一次题的是“李纲同志雅正”,另一次是“李纲同志赐教”, 还有一次题的是“李纲垫枕”。然而,他在赠给儿子的一本台  相似文献   

6.
关于蘑菇的对话儿子:“爸爸,蘑菇是长在很湿的地方吧?”爸爸:“对,长在经常下雨的地方。儿子:“……”(提示:长在经常下雨的地方使蘑菇怎么样了呢?)活鸟儿子指着书上的一个“鸣”字问父亲:“爸爸,这个字读什么?”“鸟字。”父亲很肯定地说。“‘鸟’字怎么有个‘口’字旁呢?”儿子表示怀疑。父亲解释说:“……”(提示:父亲怎样回答“鸟”有“口”这个问题才能创出“笑”果呢?记住,别忘了要结合题目哟。)做好事父亲:“你今天做好事了没有?”儿子:“做了,爸,我和另外四个孩子帮助了一位老奶奶横过马路。”父亲:“为…  相似文献   

7.
小字大字     
父亲用笔写了个“一”字,教儿子认,儿子很快就认识了.第二天,儿子在桌子旁边站着,恰巧父亲在林桌子,就用湿布在桌上写个“一”字,考问儿子.儿子不认识.父亲就说:“这个字就是我昨天教给你的‘一’字呀.”儿子十分惊奇,说:“怎么只过了一夜,它就长大了这么多?”小字大字@黄仁汉  相似文献   

8.
我们一家人     
儿子今年8岁,刚读小学一年级,是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他问我们,“你”字怎么写,“好”字怎么写,还有妈妈的“妈”字怎么写。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些,但我们一一告诉了他。一吃完晚饭,儿子就进了小房间,径自去写字了,而且多次对我们说:“不准偷看。”一副神秘的样子。我笑笑,说:“既然爸爸妈妈答应你不偷看,就绝不会看的,爸爸妈妈相信你,你也应该相信爸爸妈妈。”儿子笑了,埋头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我离开儿子,笑着对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妻说:“没有想到我们的儿子这么小就有了自己的秘密。”妻对我说:…  相似文献   

9.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充满着快乐、幸福,我也不例外。在儿子吵着要三个字的名字的时候,我给他添了一个字“怿”,表示快乐、欢喜的意思,因而名字叫陈怿楷,我希望他的日子踏实而快乐。很多时候我都会问儿子,妈妈为什么给你的名字添了“怿”呀,他马上就会说:“妈妈希望我开心、快乐。”反复地这样问,儿子对“怿”的意思已牢记在心。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儿子每次练琴、练字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会不断地窥视我的脸。尽管我在旁说“;楷楷,没关系。你就这样很好,你很棒。”儿子也知道他做得很多,可我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担忧。…  相似文献   

10.
阿见趣事     
我半躺在床上哄儿子睡觉,随手拿起了一本《读者》。儿子见了,也嚷着要看书。我笑着说:“你又不认识字,能看什么书?”儿子嘟嚷着说:“我认识字,我认识字!”边说边坐了起来,用力地在书上寻找他所认识的“字”。突然,他指着  相似文献   

11.
淳茗 《初中生》2010,(9):79-79
从前,有一位老秀才,一生不曾中举。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取名“成事”,小儿子取名“败事”。他认为:“人生功名,就在成败之间尔!”一天,老秀才出门,临走时让妻子督促小孩练习书法.规定大儿子写300个字,小儿子写200+字。  相似文献   

12.
《论学问》     
从前有个学者在自己的书房里挂着两个字,一个字是“学”另一个是“问”。他去世后,两个儿子决定各自保管老人留下的字。大儿子拿到的是“学”字,他学了很多,却从来不问。二儿子拿到的是“问”字,他什么都问,可是从来不学。最终两个兄弟都没有学到真本领,因为他们都没有了解“学问”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3.
洪淑珍 《教育文汇》2009,(10):50-51
“妈妈,这个字怎么念?”晚饭后,我正猫在电脑前“码字”,念三年级的儿子手捧一本课外读物《儿童文学》,兴冲冲地跑到我房间问道。扭头一看,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正指着“蟒蛇”的“蟒”字,原来儿子正在看作家周锐的中篇小说《戏台上的蟒蛇》。我怕打断自己的思路,便不假思索地告诉了儿子:“这个字念mang,蟒蛇是蛇的一种,体型很大,  相似文献   

14.
林灿洪 《师道》2010,(10):54-54
儿子现在已经读初中了,回想起他读小学时刚刚接触学习生字那种情景,真叫人哭笑不得:那时,儿子刚刚入读小学一年级,每天要学习大量生字词。学习汉字非常需要耐性,性格急躁的儿子总是记不住字形,认字丢三落四,错别字、同音字混淆,误用比比皆是。如经常把“人”字写成“入”字、写“玉”字写漏一点变成“王”字等等,不知道挨了老师多少批评,  相似文献   

15.
遗嘱     
陶月 《双语学习》2012,(10):4-7
从前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十七匹马。 临终之前,老人对儿子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要把马留给你们三个人。但是你们必须要按照我的遗嘱来分马。”  相似文献   

16.
三部分     
儿子也搞起公文来了。爸爸干这一行已经几十年了,算是真正摸清了写公文的规律。一天,儿子问爸爸:“我要写一篇单位开展理论学习的汇报,怎么写好?”爸爸回答:“你最好分三部分。”儿子又问爸爸题目怎么做。爸爸嘱咐他:第一个题目叫“抓认识”,第二个题目叫“抓组织”,第三个题目叫“抓领导”。儿子一听,觉得这“三抓”确实不错,写完稿子就送办公室主任审,主任夸奖写得好。局长照着这份材料去汇报,县长听了也满意。过了几天,儿子又要写一份单位开展行风建设的简报。儿子又向爸爸请教:“开展行风建设的简报怎么写?”爸爸告诉儿子:这份简报还是…  相似文献   

17.
戍(shù):防守边疆。……泛驻守某一地方。杜甫《石壕吏》诗:“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驻守在邺城)。这就是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杜诗中这一“戍”字及“邺城戍”的全部解释。  相似文献   

18.
云弓 《教师博览》2010,(4):33-33
传说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使。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出了个上联请其属对: 三光日月星。 这个对联看似简单,但却有个暗藏的埋伏,因为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位老人,他有两个儿子。老人去世后留给两个儿子的唯一遗产是堂前的两块匾,上面分别写着“学”和“问”二字。大儿子拿走了“学”字匾,二儿子取走了“问”字匾。从此,大儿子只学不问,二儿子只问不学,结果,两人都没有什么成就。这时兄弟俩才明白父亲堂前挂着“学”“问”二字匾的真正含义。于是,只弟俩勤奋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请教对方或其他人,终于成为饱学之士。听了这则故事,我感触颇深,学问,学问,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诗《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的“戍”字,省编和通用教材都注释为“防守”。于是,这句便只能翻成“我的三个儿子都防守邺城去了”,有些著作中,这句的翻译与此差不多,如翻成“三个囝都守相州去了”(《李白和杜甫》),或“我亲生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当兵去了”(《杜诗散绎》)。诚然,“戍”的本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