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感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特别是班级管理工作非常之繁杂,仅靠班主任一人很难将班级管理好,十分需要助手来帮助.其实,班干部就是得力的助手,班主任只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就能管理好班集体.  相似文献   

2.
吴红光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12):60-62,66
手机短信是信息技术时代重要的传媒形式,随着手机的大量普及和人们生活的艺术化,手机短信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步的文学化。诸多的手机短信凝聚着创作者的艺术匠心和高度的表现技巧,已经具备高度的文学性。我们称这部分具有文学性的手机短信为短信文学,其文学性特征主要有:表现力、形象性、情感性、意蕴性、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是一种快捷便利的最时尚的沟通方式.它的流行风靡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拇指文化”又称“短信文化”。“短信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一场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革命。但同时在手机短信繁荣的背后却凸显出了矛盾与危机,主要有手机短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危机及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危机与冲突。这些矛盾和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在语言材料、修辞方式、风格特征等方面有其显著特点。非公文事务型短信主要用于娱乐、交流情感等,具有诙谐幽默、语体多样、文符交叉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科任老师是班主任的桥梁、纽带,同时要和班主任达成共识。工作中,要与班主任及时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树立班主任的形象,努力成为班主任的好帮手。一、科任老师要与班主任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所谓志同道合、步调一致、目标统一,就是班主任  相似文献   

6.
短信--班主任的好帮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身边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有人惊叹当今的时代是拇指文化时代.现在的校园里,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学生拥有手机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手机的短信功能,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陈万勇 《师道》2004,(11):56-5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条万条短信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这只昔日的王谢堂前燕,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于是,短信也就成为一个一般词典中查不到但大家都熟悉的新词汇。尽管,我不同意学生带着手机进校,但不少同学暗渡陈仓,背地里或节假日在使用着手机,收发着短信。在我看来,时代是进步的,收发短信是信息社会联络人际关系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生带手机,与其强行封  相似文献   

8.
手机短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机在大学校园已呈普及之势,收发手机短信是大学生手机最主要的用途.文章分析了手机短信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并着重就应用手机短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节日祝福语篇的图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是为了满足即时交际需要而产生的创造性语篇类型,具有明显的语篇特征。短信中的节日祝福话语是以祝福为目的,将情感图式中的祝福元素融入节日活动的图式或现有的文本图式中,构成了具有不同节日的语言特色的祝福语篇。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方式正发生着变化。短信平台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信息发送,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广大高校所使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短信服务接口的校园网手机短信平台的设计方案,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稳定性、易用性、灵活性、先进性和可集成性,还可以与校园网上的多个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接,为广大校园网用户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广泛的短信服务。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在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短信文化。手机短信在运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互文性”特征,深刻地反映出这种信息传播方式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互文性”的丰富多样,也侧面体现了人们对手机短信的接受与喜爱的程度。因此,研究手机短信的互文性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手机短信已成为传播信息和传播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中有大量的语文因素,又深受学生喜欢。我们可以把手机短信中的健康内容应用于应用文教学、修辞教学、仿句教学中,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上网已经不仅仅是时尚,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领域,认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许多不相识的朋友,可以触及全球各地,触及科技领域的最新知识。但是,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具有虚拟性、隐蔽性、言不符实、崇尚虚无等特征。对尚未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学生影响更甚。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阵地,  相似文献   

14.
手机短信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在当今的使用率却极高。它的便利、经济、多样的功能,满足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追逐时尚生活的需求。其发展变化之神速,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使得有人把“短信现象”誉为“短信风暴”,也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拇指时代”。从种种表象上来看,一种新的独特的“短信文化”现象开始形成,短信已成为追逐时尚的年轻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手机短信是一种相对比较新颖的语言使用现象,也是一种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既不同于口语,又不同于书面语.这种语言的使用与使用者本身及其生活紧密联系,不同人群语言使用状况不尽相同.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手机短信的使用,从中反映出短信使用者的许多社会特征,诸如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年龄以及心理状态等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对课程资源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条件的,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就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方案,而最终的教育目标也难以实现。所以,作为本次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而2001年7月颁布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主动开发合理利用一切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手机短信以其便捷、自由、经济的优势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新宠,并正在引领以手代口、以无声胜有声的时尚。而在短信的众多消费者中,中学生占了相当的比例。尽管我们并不赞成学生带手机上学,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尤其是娱乐搞笑类短信,或叙述事情,或说明道理.其语言妙趣横生,引人发笑,却又意味深长,发人深思.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变异运用以及撰写形式等方面谈谈幽默手机短信的幽默情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普通专科及普通高职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影响调查结果为依据,通过大量数据的对比,对当前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及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苏尚楷 《文教资料》2006,(29):181-182
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思考与挑战,网络这种无时空距离,高效,及时的特点,为班主任工作开辟了新天地。我们可以利用QQ聊天架起班主任与学生的“连心桥”;开通电子信箱为家校联系开辟新途径;开展网上论坛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困惑;倡导网上留言为班级征集活动内容;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利用网上资源,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