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我们着力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运用“五结合”教学法,不断提高“两课”教学质量,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一、学生读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巩固和强化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使学生不断扩大掌握基本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两课”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注重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尤其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理性思维能力。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否则,是难以收到实…  相似文献   

2.
实施分层教学法和分数评估制是完成“两课”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两课”教学改革在内容上要突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课程体系上要紧紧围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根本目标展开教学;要强调教学手段的科学化;教师必须做到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统一;要注意研究学生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3.
“两课”教学艺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两课”的教学规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要把“两课”讲成精品课,科学性是前提和基础,思想性是关键,艺术性是手段,也是难点。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教师必须要深刻领会和研究教学内容,有较高的科学理论水平,同时要准确把握和注重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即思想政治教育性,并且要把这一教学目的艺术性融入教师的讲授或其他教学活动中。在多年的“两课”教学实践中,我们试行了“四优”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一、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就…  相似文献   

4.
理工科大学的“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理工科大学的“两课”教学为中心,全面地阐述了人素质教育与“两课”教学的深刻内在联系,指出人素质还必须紧密渗透于理工科专业课教学及校园化活动之中,真正把人评议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到以对学生人精神的培养和塑造上,从而不断为国家输送有能力、高品位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职“两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结合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际,对目前“两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加强对学生需求的研究,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强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我们紧紧围绕“怎样指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目标内容授课。在讲课方式方法上,坚决废止注入式或填鸭式说教。努力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促使“两课”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坚持导向式教学。一、坚持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德育工诈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必须面对现实,充分发挥理论的力量说服教育学生。我们始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重点宣传灌输,而在理解具体内容时采取多种引导方式以达到“两课”教学目的。如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7.
李桂花 《煤炭高等教育》2000,(5):107-107,112
学校开设“两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流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必须从领导重视;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考试方法入手。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师必须做到“要上好课,会上好课;要做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会做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开展科学研究,会开展科学研究”。这是由职务特点决定的对高校“两课”教师的内在要求,因而也是高校“两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9.
高职"两课"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置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两课”的课程设置是一种“以理论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要切实增强“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必须设计“两课”为核心,人社会科学选修课为补充的课程菜单,其实质是“以学生为本”,其特点是政治教育与人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两课”教学与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尽管二者在工作的内容、方式、侧重点上有差异 ,但也有相同点和一致性。“两课”教学对学生工作有理论的指导作用 ,学生工作的实践反过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适用与否 ,并推动理论的发展。因此 ,如何在学生工作中发挥“两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如何在“两课”教学中加强针对性、实践性 ,使二者相互促进、补充 ,这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