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读出思考、读出情趣,获得真知。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者几本书。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门艺术,指导学生朗读更是讲究艺术。有的课.堂沉闷、乏味,学生读得昏昏欲睡;有的课堂情趣盎然,学生读得津津有味。看似简单的读,却是大有文章可做,只有那些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的人,才能与艺术结缘。朗读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创造活动,它表现为教师在朗读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乐读、善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更明确的界定。因此,古诗文教学必须跳出教学的“樊篱”,改变以往的做法,应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并以“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宗旨,  相似文献   

4.
张锦蓉 《文教资料》2009,(3):144-145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对朗读极为忽视,学生的朗读情况令人担忧.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结》是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章共分六段,用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中国结的造型、寓意和蕴含的中国情。片段教学中围绕文中重点段第三段展开,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中国结的特点。同时,品味其语言表达的特点,为学生读中学写,读中悟情提供范例。湖北省武汉市钟家村小学熊晓茹老师执教的《中国结》一课,在片段教学中紧紧围绕一个"读"字展开教学,对读式语文课堂的几个流程  相似文献   

6.
美读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形式,是建立在品读、研读、赏读之上的综合阅读技巧。美读设计要综合考虑文本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体现激励的效果,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认知提升。  相似文献   

7.
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入情入境读语文,灵活变通用语文。我的理念是,我读故我在,带着孩子们好好读书,一定能读出一片新天地。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倾情执教了《纸船和风筝》。一读,字词进文本师: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做上记号,不会读的可以请教文后的拼音老师,也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学生随文识字,读后巩固)师:我们把汉字宝宝从文中请到大屏幕上来,请同学们清晰、响亮地  相似文献   

8.
古人把诗书子集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诗书味之“太雯”,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均为千锤百炼、精心推敲的佳作,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引导学生读出“美”味来。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突出,利用课文插图进行教学引导,丰富教学设计点,能为学生的认知多向关联创造条件。读图是一种思维融合性学习,以图解文、以文释图、图文融合,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起崭新的学习认知。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  相似文献   

11.
陈君平 《教师》2014,(24):26-27
在课堂中,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如李镇西所说"读出你自己",认识到"我"很重要,师生共同创造出文本的意义。语文教师应有"我即语文"的情怀,从教材处理、课堂对话等方面读出自己的语文味;学生应读出自己,享受文字与生命的欢悦。如此,方可守住语文味。  相似文献   

12.
胡兰 《福建教育》2008,(6):20-22
语文教师最核心的专业素养就是解读教材的能力。但是,面对文本解读,许多语文教师迷信教材、迷信课本、窄化课本,文本解读成了一项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工程。怎样进行教材的解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这里结合一篇大家非常熟悉的课文《晏子使楚》,借助中国传统文学解读理论,将文本解读过程划分为三个心理阶段:观、味、悟,谈谈我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小学数学教材和原教材相比,在目标要求、内容素材、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少一线教师对原有教材的把握已经驾轻就熟,而在解读新教材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差,如目标定位不准、教学重点不明、数学思考不深、学科本质不显等,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自古,朗读就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而语言的学习是有共通性的。那么作为一门语言科学的英语,朗读也同样重要。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朗读,就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读,是任何语言教学中任何阶段都需包含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阶段对英语学科朗读的教学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刘怡 《海南教育》2014,(7):30-3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自古,朗读就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而语言的学习是有共通性的。那么作为一门语言科学的英语,朗读也同样重要。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朗读,就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读,是任何语言教学中任何阶段都需包含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阶段对英语学科朗读的教学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汤正勇 《课外阅读》2010,(7):129-130
由于中考指棒的影响,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被逐渐挤占,本文重申了朗读教学的作用。并就如何读出趣味谈了几点看法,读出趣味不仅要读入——读出意、形、味、情、神,还要读出——将文章的语言化作自身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对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摒弃繁琐的分析,以充分朗读为基础,在"读"中整体把握,培养语感,体会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进而受到情感的思想熏陶。因此,无论从语言文字的基本特征和语言教学的要求宗旨看,还是从阅读认知心理进行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和灵魂都应体现在一个"读"字上。所以,"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庆卫 《现代语文》2006,(11):28-29
《岳阳楼记》这篇章是初中语教材中的名篇,它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是质兼美的范。对于这篇章的教法,有许多老师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中也有少成功的设计。尽管教法各异,但诵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至于本的诵读之法,我觉得值得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当然读要有法,读要有味。理读、批读、美读,这三者都是品读文本的形式。理读是从整体初步体验文本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都安排了“词语盘点”这一板块,并分成“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前者由讲读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后者由讲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都属于单元整合后词语的归类统一。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要求学生积累、掌握、应用。也许是习惯了以前教材后面附词语表的模式,我总有点轻视“词语盘点”的教学.一般是让学生随便读一读、说一说、抄一抄、写一写,一带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