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既可以使教师体察学生的成长环境,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还可以融洽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双方形成合力,更好地把学生教好。一、家访中的不良心态家访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在家访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家访时往往会有以下几种不良心态。1.告状式心态。学生在校不争气,屡教不改。万般无奈之下,教师便上门,把学生讲得一无是处,以泄"恨铁不成钢"之愤,希望家长对其好好"管教"一番,以取得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2.
正寒假期间教师家访,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此举重在增进教师同学生及家长的感情。只有我们把学生放在心上,家长才会用心配合学校教育;只有我们把学生当亲人,家长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教师家访,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工作者优良传统作风的现实体现。新世纪新阶段,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教师教书育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教师家访,经常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是一种始终有效的工作方法。原因很简单,理性的认识离不开感性的体  相似文献   

3.
家访三式     
一提起老师家访,很多学生心里就会发怵,因为他们往往认为这是老师与家长背着他们进行的一次联合行动,所以以一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希望老师尽量不要来自己家里家访。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大多数教师会郑重其事地把家访当作教育工作中的重头戏来抓,事先作一些精心的准备,比如家访的具体时间、学生的家庭背景、谈话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从教几十年,类似的家访我也进行过许多次,家访的确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构筑了一架桥梁,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但是总感觉到一味地进行这样的家访有时会成为一种形式,自己感觉累,家长感觉累,学生也感觉累。家访仿佛成了一副想甩又甩不掉的重担,  相似文献   

4.
家访,是中小学教师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由于家访者的思想水平和方式方法不同,家访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好的家访效果,能通过教师的家访,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增进家长对学校、教师及自己孩子的了解,增强学生本人对教师的感情,取得家长、学生对学校工作和教师本人工作的支持。差的家访效果则达不到上述的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学生、家长对学校及教师本人的反感和误解。  相似文献   

5.
教师家访可以直接彳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更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家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耐心倾听家长对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会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家访是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沟通教师和家长、学生三者关系的桥梁。一次成功的家访,不仅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加深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感情,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教师的家访要达到预期目的,收到理想的效果,除讲究策略、注意方法之外,还应特别重视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勤于家访,善于家访,精心选择和把握家访的有利时机与方式,注重对家访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技巧,才会达到最佳的家访效果。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并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与积极参与,从而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家访小贴士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成功的家访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与家长共同探讨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计划来帮辅学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家访都会受到家长的欢迎,以下小细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家访工作是一门艺术。成功的家访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每位教师都注意家访工作的艺术性,使它真正成为沟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将会做得更好。上海卢湾区朱逸华等同志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她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此,以期对广大教师的家访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何禾 《教育》2014,(8):80-80
家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能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入户家访,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聆听家长的心声,有效拉近家校距离,这是其它家校沟通方式难以企及的。各国教师都会利用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美国教师尤其重视家访。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家访,且都会认真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不妨看看美国教师如何进行家访,希望从中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1.
浅谈家访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各方面素质,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真正实现"家教合力"的教育平台。家访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对家长也能产生很大的触动,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就会同心协力,这必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进行家访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一、要做好家访准备工作一是制定家访计划。家访计划是家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才能保证家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家访计划一般包括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就教师家访问题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走访,结果表明,大部分家长对教师家访有意见,80%左右的家长明确表示对教师家访不满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的家访正逐渐步入误区。误区之一:以集中开会代替家访。从调查情况来看,县城中学的教师几乎不走访学生家庭,农村中学的教师也很少家访。他们一般只是借助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或举办的家长学校培训班,不分具体情况。简单通报一下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或无视学生的各种差异,笼而统之地提出几条要求,结果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不了解情况,也沟通不了感情,根本谈不…  相似文献   

13.
与学生相处两年了,与家长的交流大多数是电话联系,或是开家长会时的碰面.家访似乎也只是对于一些特殊场合、特殊学生的特别关注.此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到受导学生的家里家访,让我们走进学生、感受学生、了解学生.同时,也给了一个让我们真正开展"家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欢迎教师家访,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孩子。在他们心目中,家访已经成为"告状"的代名词。这个寒假去小潘同学家里家访的经历使我意识到,教师与家长之间需要沟通,面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5.
呼唤家访     
刘晓明 《农村教育》2004,(12):37-38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加入教师队伍的.那个时候.每日早晨安排一个小时的政治学习.白天除了上课教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样活动.晚上主要是备课和评判作业,除此之外,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每周要安排一次家访活动。通过一次次家访,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了解加深了.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曾几何时,家访悄然改成了家长座谈会,  相似文献   

16.
一盏灯,家的温暖;一碗面,家的味道;一个电话,家的问候;家是心灵的港湾,而家访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一座桥梁,通过家访能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实际上,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重视,这对孩子是一种关爱,对家长是一个触动。因此,开展家访工作是有必要的,是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同时,在家访中采取一定的方法会使家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有经验的班主任既重视接新班时的全面家访,更重视有针对性的个别家访.因为家访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其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家长对他们的教育情况;能够及时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教育措施,求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适时的家访还能够密切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促进感情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李振清  胡湘亭 《教师》2008,(24):24-24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家访,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访也要慎重“初战”,做好初次家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邓燕华 《班主任》2002,(4):16-17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是不会忽视家访的作用的,但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往往会遇到一些尴尬。一、心怀戒备,不冷不热教师家访为的是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共同寻求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大部分家长对教师的家访是欢迎的,可也有部分家长心存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庭之间一条不可或缺的纽带。沟通是心灵的对话,心灵的距离有时就是脚下的距离。教师通过上门家访,与家长零距离接触,拉近自身与家长、学生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家访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同时也能直接倾听家长对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让教师和家长在交流中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陪妈妈家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