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对个人今后发展将产生长远性影响。因此,关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重点探讨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以期提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少年儿童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形成好的习惯后,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终身受益。因此,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16):3-4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成绩的核心因素,同样,也是小学生养成卫生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小学生期间,教师不仅需要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有所关注,同时,也应该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格外注意,这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而过程性评价的出现,能够贯穿于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养成的全过程之中,实时监控小学生的状态,从而为后续小学生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文章针对过程性评价中,小学生衣着整洁、注重细节、爱护环境、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的约束与培养策略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家教互动策略、习惯口诀法、良好的评价鼓励手段都利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本文主要以潍坊市某小学为例,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小学班主任任重而道远,而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除了学习以外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班主任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观学生实际,设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计划;重学生意识,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观念;定学生干部,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助力;树学生楷模,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风帆;开学生活动,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舞台;引多方共助,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在思想品课上学习的内容会直接影响自己的行为习惯。高效率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会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小学生优秀习惯的养成会直接影响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对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主要讲述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抓起金树侠荆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重视养成教育,要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是规范教育与管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做法是在熟记规范的基础上每月总结规范落实情况,并实行循环红旗制。一...  相似文献   

8.
何玉梅 《考试周刊》2011,(29):215-215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阐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分析,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他们的行为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10.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而习惯的养成更是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养成的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  相似文献   

12.
梁春炎 《家长》2024,(7):88-90
<正>小学生开展好德育工作是帮助小学生形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有助于涵养其公德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因此,以德育为指引,指导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策略有:一是坚持以规章制度为抓手,实现文明行为习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二是组建德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自主管理和组织能力;三是师生协同开发德育课程,更好指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四是以榜样为指引,对自身文明行为开展自省;五是注重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效能;六是建设学校、家庭与社会一体的教育系统,支持学生践行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加强对小学生文明礼貌和行为的训练,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也对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并于1991年8月20日正式颁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小学生现阶段教育中,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对策来引导小学生养好行为习惯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本文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参考性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场所。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一、树立典型榜样,强化正面教育  相似文献   

15.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让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浮躁起来。这种现象体现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让我们逐渐遗忘了个人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这就使得一些细小的道德品质显得更加可贵。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更要从细微的方面去引导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垃圾分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创设垃圾分类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从知、情、意、行等方面正确地引导学生。本文将从垃圾分类活动出发阐述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在关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通过对相关微课的研究,探究对"绿色"行为习惯养成有效的微课设计。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关注小学生校园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是建设美丽校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更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发展意义。文章聚焦目前小学生校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现状、校园内随手扔垃圾行为致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培养小学生校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原则,并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甚至有很多小学生是留守儿童,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父母见一面,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父母会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因此养成了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吃懒做,不懂礼貌等的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小学生交流,从而帮助小学生渡过心理适应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家长以及老师身上担负的重任,但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却成了很多家长与老师头疼的焦点问题,因此,我们对于小学生的特点、习惯逐一审视及观察,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素质,最大化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些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一年级阶段,我们应该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既关注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又重视培养的过程和方式。秉承“生动有趣,乐于接受”的原则,教给学生正确的做法,让他们在“玩”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