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对小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及良好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2.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中受到品德教育。教师可通过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对品德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通过品德教学,可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此,本文主要探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类课程,课堂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实际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认识、明理、促进情感内化,活动中明理,活动中导行。通过平时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仅仅限于课堂内的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富裕的根本。道德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品德教育应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是新课程改革下品德课堂教学追求的新理念、新思想。追求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教学是教师基于这种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对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做出的一种全新探索。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品德素质,培养出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需的人才,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富裕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的,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它承载着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参与情况商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教学的成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种策略让学生"动"起来。一、课前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彩生活中无处无品德。我们品德课教师只有把品德课堂置于广阔的精彩生活的大背景中,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把精彩生活融入品德课堂,那么,品德课教学将变得开放,学习空间也会不断扩大,我们的品德课堂也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以下是笔者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将精彩生活融入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师应该把学科教育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中,即时评价是评价的重要形式。它与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融为一体,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智慧与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对调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思维,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发掘学生  相似文献   

10.
司秀丽 《考试周刊》2014,(18):179-180
<正>多媒体辅助教学正逐步进入我国小学教育,并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这样,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而且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道德认知的体验和感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信息技术如何与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呢?1.运用多媒体,有效发挥直观作用好的教师会在讲授教学中将自己的情感融于讲授内容之中,以情载理,激发和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范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因教师讲授过多、课堂沉闷而尚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创造足够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机会。本文尝试引入项目学习的理念,基于信息技术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为宗旨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光靠《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所罗列的知识及教师仅在课堂上的有限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发引导下,使学生产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从而训练他们的社会观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明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主要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因教师讲授过多、课堂沉闷而尚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创造足够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机会。本文尝试引入项目学习的理念,基于信息技术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是生活的重现与升华。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应创设恰当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地进行品德学习,有利于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认真指导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参与意识、教给学生热爱生活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教学实践,来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让课堂回归生活,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堂情境;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他们感知生活,提升感悟;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参观、调研、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获得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但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生活引入和交流,而是价值引领的生命历程。只有以儿童生活为课程基础,实现课堂与生活对接,提炼生活中的品德内涵,提升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价值,才能促使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其对生活的责任和热情,使品德课堂走进生活,真正彰显生命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倡导的是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新型课堂教学。因此,要构建有效的品德课堂,必须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直接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一、立足学生生活,还原"真实"的课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意思就是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把静态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实效,也会使课堂上出现生机和活力。1.教学内容生活化品德教材的内容极其丰富,教科书多以图画、真实的照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教材突出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学生学习、社会活动相关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课堂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更新观念,丰富课堂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根植于学生生活体验。以此为载体,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行为指导、情况辨析等方式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兴奋点。一堂课只有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才能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为这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下述案例就是笔者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