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创新     
在日本神冈开展反应堆中微子探测的日、美、中科学家2002年12月6日分别在各自国家、在约定的时间同时宣布发现了核反应堆中微子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消失的现象,从而揭示了“太阳中微子丢失”的秘密,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步。据有关科学家介绍,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可以直接穿透地球,在宇宙中很难发现和探测。但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科学家Davis在近30年中,探测发现到了来自太阳的约2000个中微子。然而,其实际数量与理论计算值相差一半以上,流量较少,因而成为物理…  相似文献   

2.
安利 《百科知识》2021,(8):30-32
中微子是自然界数量最丰富的粒子,每秒钟穿过我们身体的中微子就有大约100万亿个;中微子又是最难以捕捉的粒子之一,它重量轻(不超过单个电子质量的50万分之一)、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且极少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人类所捕捉到的中微子通常以个数记.别看中微子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捕捉和研究中微子的科学装置却很大,科学家们正在用它们发现和研究中微子,从而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3.
安利 《百科知识》2013,(19):24-25
7.南极"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南极洲具有极端与独特的环境,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为了捕捉来自遥远天体的暗物质粒子,美国等国的科学家们在南极厚厚的冰层下建设了一个用来捕获宇宙粒子的"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质量非常轻,以接近光速运动,由于不带电荷,所以它们在飞行时不会受磁场的干  相似文献   

4.
中微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由于它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而被称为宇宙间的"隐身人"。在如今的宇宙中,中微子的含量很少,而且极难捕捉到。但是美国天文学家通过  相似文献   

5.
把子弹停在空中,听起来仿佛是电影《黑客帝国》里的镜头,不过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科学家开发出了种名叫磁力枪(coilgun)的设备,确实能够将“子弹”悬浮在空中,不过这里所说的子弹是指原子或分子这样的粒子。科学家们希望,这一装置能帮助研究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中微子。  相似文献   

6.
探索宇宙的奥秘,预测宇宙的未来,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两项重大成果。其中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Raym-and Davis Jr,1914-)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MasatoshiKoshiba,1926-)因其在探测宇宙中微分子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从而导致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而获奖;另一位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1931- )则因为在开发宇宙X  相似文献   

7.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种粒子,科学家说它像幽灵一样充满整个宇宙,而且每秒钟有上万亿个穿过我们的身体;它和我们如此亲密,但我们却捕获不到;它携带着遥远天体的大量信息,还决定着宇宙未来的命运——这就是中微子。  相似文献   

8.
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对轻子物理学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两位美国物理学家:一位是1975年发现重轻子的马丁·佩尔(Martin L.Perl),另一位是1953年发现中微子的弗雷德里克·莱因斯(Frederick Reines)。这两项发现都是高能粒子物理学中的大事,对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宇宙中的神秘粒子——中微子的由来中微子的概念是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泡利首先提出的。当时,摆在物理学家面前有一个涉及β衰变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位神秘的过客一直让人难以捉摸,它多得惊人——宇亩中平均每立方厘米有300个,比其他所有粒子都要多得多;它轻得惊人——运动时几乎没有质量;它"懒"得惊人——几乎不与物质发生反应,它就是中微子。正是拥有以上这些特性,中微子成为能轻易穿越地球甚至整个星系的惟一粒子,这引起了  相似文献   

10.
(1)论述了以宇宙大部分星系合并成的重力真空星的类似局部暴涨解释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可能暗能量的高比例之源;也因此,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BICEP2望远镜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模式偏振信号,无论作为"宇宙暴涨的确凿证据",还是作为引力波的宇宙原初证据,均不一定成立的;其更大的可能性是宇宙暴涨与上述的类似局部暴涨的引力波叠加作用的结果。(2)论述了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CDF2008年发现的疑似暗物质的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粒子,可能是已有的Ω粒子。(3)BICEP2望远镜的前述发现有力地支持引力子的单手性,为中国本文作者2012年提出的左旋中微子(中微子震荡不足以证明其非零质量)与引力子可能的一致性提供进一步的佐证,为4种力的广义统一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正>茫茫宇宙中,存在许多神秘的粒子,共同构成了整个世界。中微子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伸出拇指并眨一下眼睛,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就有将近百亿个中微子穿过你的拇指。虽然有这么多的中微子和我们密切接触,但这些粒子却很神秘,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踪迹。在一个人的漫长一生中,可能只有一两个中微子会停下来,与身体内部的原子核和电子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微子是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中最轻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很"孤僻",很少与物质发生作用,所以它可以如入无人之境般地穿透你的身体。中微子有三类,根据其产生时伴随的粒子不同,可分为电子型、μ子型和τ子型中微子,其中电子型中微子是高能的。三类中微子还像玩变形游戏一样可以相互转化,这个现象叫"中微子振荡"。太阳中心的"核熔炉"中,每时每刻都要产生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28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就曾预言过反物质的存在:对于每一种通常的物质粒子都存在着一种相应的反粒子,二者质量相同,但携带相反的电荷。这些反粒子可以结合形成反原子,而反原子又可以形成反物质,宇宙间所有东西都有其反物质对应物—反恒星、反星系等。如果一个物质粒子与一个反物质粒子碰撞,它们将湮没并产生一股高能γ射线脉冲。经过几代物理学家们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终于最早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而后又相继于1955年、1956年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从而证实了宇宙中确实存在着反物质。1995年,科学家们又用正电子和反质子成…  相似文献   

14.
希格斯粒子是科学家彼得·希格斯设想中的一种亚原子,这种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粒子与宇宙中的普通物质相互作用,才导致了这些物质有了质量,形成了宇宙中的万物。但是,我不太赞成这一个观点。我认为,物质是由希格斯粒子吸收了能量而产生的:在宇宙诞生的那个大爆炸当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同时也诞生了大量的希格斯粒子,而希格斯粒子不断吸收大爆炸产生的能量从而转化为有质量的物质,导致了宇宙中的万物诞生;而宇宙中的能量在通过希格斯粒子转化为物质后,能量开始不断减少,宇宙的温度也在不断下降,直至降至现在的宇宙微波辐射温度2.7k。照此…  相似文献   

15.
早期宇宙是能量的海洋,后来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粒子,大部分粒子是不发生相互作用的,如中微子,这就是“暗物质”。只有很少一部分粒子凝聚成可观测物质。因此,在宇宙中,暗能量最多,暗物质次之,具有复杂作用的物质最少,这就是我们宇宙的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的梶田隆章与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该发现表明中微子拥有质量。中微子是轻子的一种,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几乎零质量,很少与其他任何物质互动,因而很难研究它们。梶田隆章和麦克唐纳使用日本、加拿大两国的大型仪器对中微子做出了重要的测量,他们的研究证明中微子存在质量。这个发现对粒子物理学影响深远,甚至在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上都有突破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以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8-19
对普通公众而言,只在《2012》这样的科幻电影里听说过充当“灾难制造者”的中微子。“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微子.太阳不会发光.不会有比氢更复杂的原子.因此也不会有地球.人类。”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工程副经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俊说,中微子不仅在微观世界最基本的规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有关,例如宇宙中反物质消失很可能由中微子造成。  相似文献   

19.
《金秋科苑》2010,(21):7-7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在线版10月19日(北京时间)报道,近1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着力打造一个肩负着雄心勃勃计划的实验装置,以解开宇宙射线和中微子产生的谜题。现今深埋在南极洲冰盖之下的一台“望远镜”,将记录下宇宙射线中的中微子在和冰雪中的原子发生碰撞时产生的稍纵即逝的蓝色之光,其灵敏度有望帮助人们确定那些不断轰击地球的宇宙射线和粒子究竟来自何方。  相似文献   

20.
中微子物理是粒子物理最重要的前沿之一,存在众多未解之谜,可能成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突破口,也是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的交叉前沿。大亚湾中微子实验2012年出人意料地发现大的新中微子振荡模式,使近期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和CP相角成为可能。江门中微子实验(原名大亚湾二期实验)2013年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2015年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它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核心科学目标,同时精确测量中微子6个振荡参数中的3个,达到好于1%的国际最好水平,使检验中微子混合矩阵的幺正性、发现新物理成为可能。它也可以研究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太阳中微子、大气中微子,寻找暗物质、质子衰变等,在多个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能对理解微观的粒子物理规律做出重大贡献,也将对宇宙学、天体物理乃至地球物理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