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全球70%的淡水被储存在冰川中。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除了大洋洲以外,七大洲其他六洲都有冰川。由于冰川形成于长年封冻地  相似文献   

2.
<正>受全球变暖影响,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我国最大生态功能区—三江源地区冰川退缩现象正在加剧,多数冰川出现退缩现象: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冰川面积在1990至2002年间由166平方公里退缩为101.94平方公里,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地区冰川面积在此期间也呈持续下降趋势。据青海省气象局近日发布的《三江源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报告》显示,若降平均水量不变,未来一百年内三江源区冰川面积将减少四至六成甚至可能更多。长度小于4000米的冰川大都消失,整个长江源区的冰川面积将减少60%以上;若降水量增加,届时冰川面积约  相似文献   

3.
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地球上由两极冰帽、大陆冰川、冻土、积雪、海冰等构成的冰冻圈影响和控制着全球气候、自然景观及人类的生活、生产。我国是冰川冻土大国,随着我国寒区经济的发展,要抓紧冰冻圈科学基础研究的规划和实施,本世纪末内应从七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王欢 《青海科技》2014,(2):44-45
<正>全球变暖导致珠峰地区冰川消融,这将会破坏全球水资源的平衡,从而对世界生态产生深远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发布报告称,本世纪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比现在减少28%。如果全球持续升温,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继续以当前的速度消退,到2035年其总面积可能从现在的50万平方公里缩减到10万平方公里,甚至很可能全部消失。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一次气候会议上,意大利米兰大学研究小组在报告中提到,珠峰地区冰川在过去50年里消融14%,雪线上升了180米。珠峰及其附近的萨加玛塔国家公园的冰川、温度和降  相似文献   

5.
正格陵兰岛冰川消失接近关键临界点有科学数据显示,在21世纪结束之前,格陵兰岛冰川面积将大幅减少,如果地球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升温,预计到2055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大约2.7摄氏度,而格陵兰岛平均气温将上升大约4.5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到2100年,格陵兰岛每年冰流失可能会使海平面升高13厘米。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全部完成中国冰川编目的基础上,精确统计了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36793条,冰川面积49873.44km2,冰川冰储量4561.3857km3,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79.4%、84.0%和81.6%,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区。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其数量和规模占冰川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气候和地形要素的不同组合,除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外,山脉北坡冰川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大于南坡。青藏高原冰川形态类型齐全,悬冰川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9.3%;而大型的山谷冰川仅占高原总数的4.6%,但其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高原总数的33.5%和48.6%。大型山谷冰川面积大于100km2的冰川有20条,喀喇昆仑山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42km,冰川面积达379.97km2。青藏高原现代冰川折合成淡水约有39228×108m3,是青藏高原地表径流总量的10.8倍,是巨大的优质淡水资源。初步计算,每年可提供冰川融水504×108m3补给河流。青藏高原冰川水资源在各大水系的分布上不均匀,海洋性冰川区冰川融水径流模数远大于大陆性冰川区。  相似文献   

7.
冰川融化带来更多电力 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标志,但是北欧国家却可以利用冰川融化而获得的水来发展水电行业。“全球变暖能给冰岛这样的北欧国家带来益处一点都不奇怪。”冰岛气象办公室的地球物理学家托马斯&#183;约翰尼森说。在近期进行的气候变暖对冰岛水电行业影响的研究中,约翰尼森和其他研究者预计,到本世纪末,冰岛的水量将增加25%,而潜在的水力发电量则能增加45光。  相似文献   

8.
正喜马拉雅山脉白色山峰耸立云间的瑰丽画面也许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将只能出现在明信片上。这条分隔中国和印度的山脉拥有9座世界最高峰,被称为除南极和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上分布着4.6万座冰川,占全球总量的近15%。然而,与地球另外两极一样,喜马拉雅山脉的冰雪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消融。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黑河流域冰川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运用RS和GIS,基于航空相片、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近50a来黑河流域冰川资源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0s/1970s-2003年,该流域的335条冰川总面积缩小了29.6%,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10km2,冰川末端平均后退258m,退缩比率达31.0%,且黑河干流以西的冰川面积缩小及末端退缩幅度均强于干流以东。分析认为,气温显著升高是黑河流域冰川快速萎缩的主导因素。与我国西部其它地区冰川变化相比,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缩小幅度明显较大,且祁连山东、中、西段冰川变化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这是区域气候差异、冰川规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高亚洲冰川物质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川对全球水循环特别是淡水资源平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全球变化研究有重要影响。本文简述了冰川在水循环和全球变化中的地位,高亚洲冰川及其近期变化,介绍了冰川物质平衡的全球监测计划以及我国在高亚洲冰川物质平衡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广场》2003,(1):13-13
美国《科学》杂志2002年末公布了2003年世界科技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六大热点:地球表面冰盖移动状况、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各国科研经费投入、基因组学与物种进化间的关系、一些新天文探测卫星的升空,以及反物质研究。这份杂志在年终特刊中预测,冰川学家们正试图搞清地球上哪些冰川最有可能在温室效应下消失。目前,山地冰川、格陵兰岛及南极大陆的冰雪贮备都面临着威胁。借助卫星雷达和其他一些新型地球物理观测工具,对不断变化的地球冰盖展开监测,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全球气候的未来。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已成为不少…  相似文献   

12.
郑宾 《科学生活》2007,(5):35-35
主要威胁:气候变化其他威胁:抽水过度,农业污染和6座申请中的大坝水资源对于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降水、蒸发、冰川融化、洪水和干旱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印度河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冰川的融水。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虽然在短时间里会引起河流水位上升,但在未来几十年内,河流水量会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3.
地球的冰期     
冰用学说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曾有数次冷暖变化,冰川作用随之重复发生。气候寒冷时,降雪增加,发育大规模的冰川,巨大冰盖掩盖地球,称为冰期当气候变暖时,冰川规模消退叫做间冰期。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两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冰川整体处于快速退缩状态,这不仅影响水资源储备,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如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等。这些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各自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机理和灾害过程。总体上,气候变暖、变湿导致冰川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冰川灾害风险的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近期气候变暖使得这些灾害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极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都出现了冰崩灾害,可能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灾害的风险程度也在加剧。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哲人泰勒曾说过,水为万物之本源,万物生于斯也归于斯。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水是非常丰富的,大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全球的水容量约为14亿立方公里,其中海洋和内陆海几乎占了地球全部水量的97%,其余的3%为陆地上的淡水,而它们又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北极岛屿上的冰川和冰盖之中。河流和湖泊的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的0.4%。它们蓄存的水量同海洋相比,少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可见,地球上可直接供人类利用  相似文献   

16.
杜海燕 《科学生活》2007,(10):21-23
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相当明确——"冰川消融,后果堪忧"。确实,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升高——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5摄氏度,全球气候变暖正使得冰川严重萎缩——这已经成为一个攸关人类存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丹  郝晓地 《百科知识》2011,(17):31-32
地球上的水虽然多,但其中仅有3%是人类可以饮用的淡水;而河流、湖泊等地表淡水更是少得可怜,仅占0.4%。地球上99.6%的淡水储存在冰盖、冰川、地下和土壤之中,难以为人类所直接利用。淡水数量虽少,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70%由海洋覆盖,只有30%为陆地。太阳以永恒不变的方式为地球提供强大的辐射能量。这些能量的很大一部分被海水吸收,海水升华为水蒸汽进入大气中,大气中的水汽再以降水的形式将这些纯净的水降落在海洋和陆地。应该说陆地的所有淡水(包括江河、湖泊、雪山、冰川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来自于空中降水。全球的降水总量并不少,只是受地形地貌、大气环流、水汽含量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使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海岛大于大陆,沿海大于内陆,丘陵山区大于高原台地。如果我们能够将海洋上空的一小部分水汽搬运到内陆,困扰人们的水资源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0-10
赤道冰川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原生代冰川沉积在近赤道古磁纬度地区的存在,可以由造成全球变冷的“雪球地球”事件来解释。也可能是,极端的轨道倾斜逆转了两极与赤道之间的关系,使热带出现冰川时期。或许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我们是在用根据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象得出的关于地球磁场行为的不成立的假设来看待过去的事件。耶鲁大学地球物理学家DavidEvans设计了一个试验来对这些可能性进行分辨。该研究利用古蒸发岩盆地的古磁来测试地磁参照系和古气候参照系之间的一致性。高轨道倾斜假设未能通过该测试,因为前寒武纪蒸发岩并不像高倾斜全球气…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是以大冰期为标志的最新地质历史时期。这个大冰期的基本特征是轨道尺度的冰期-间冰期交替及亚轨道尺度的冰阶-间冰阶变化。现在是比较温暖的间冰期,冰川只覆盖陆地面积的10%。而在冰期最盛时,冰川覆盖全球陆地面积的30%,冻土扩展,气候干旱,风沙盛行,海平面降低130—150 m,植被向低纬度收缩10o以上,垂直带谱下移1 000 m以上。冰期天文理论成功解释了冰期-间冰期循环周期问题,但还存在诸多挑战。第四纪也是古人类向现代人发展的时期。古人类诞生于东非,约200万年前曾向欧亚大陆有限扩散,但一直到了末次间冰期才大规模扩散;尤其在随后的末次冰期中,人类更是借助于大陆桥扩散到美洲和澳洲。新仙女木事件后,气候变暖,人类进入细石器时代并逐渐过渡到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发展深刻影响到了地球的自然进程,导致全球变暖,预示着一个"人类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