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不是要人消极接受,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最终帮助学生获得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目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第斯多惠的思想仍有教学启示性,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理念是一致的。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性,使其主动建构知识,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呢?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点滴经验。一、发掘语文之美,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要唤起学生学习主动性,首先要确保学生对所学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即便是枯燥的学习内容,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发掘其中独特的魅力。语文是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具主动性,建立起语文学习同教师教学、知识应用等方面的有效联系,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求淡化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更加看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尊重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出学生在语文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首先要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其次要把握语文教育的现状,把新课程教学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教育,在教学中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4个理念,明确自己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作用,并在语文教学中从课内、课外2方面实施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实施,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但是在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对培养学生主动性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主动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小组学习模式是新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交流中轻松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语文教材,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贯彻应用小组学习模式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进步,新课改提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有效的教学。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教师想要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之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艺术性,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也发生了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的思想束缚,把学生放到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运用语文知识的过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创新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与思维的发展也趋于成熟,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在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以后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的培养,这样会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兴趣,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更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掌握基本的知识,锻炼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语文阅读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论述,以期能够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教学应适应当前教育形势,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树立"生活即语文"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针对当前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周玫 《小学生》2010,(11):48-48
语文是与学生思维、生活、意志、情趣等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要研究教育的对象,掌握他们的特点,加强心理因素的诱导,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丰富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感情足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向智能转化,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教得好必须拥有超过教材十倍的专业涵养。"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教育观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学习主体是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些原则问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再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科学地实现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老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将科学的教学方案制定出来,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因此,学生就不能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兴趣,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将教学观念革新,想办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7.
自学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学习更多的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探索更多的领域,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语文的学习效果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同时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开阔眼界,发展个性,提高认知与思维能力。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要丰富知识储备,习得学习方法,以此实现语文学习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最具情感,语文充满灵性,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燃烧激情,成为师生的"情场"。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为了让语文更富有人文气息,让语文课堂激情燃烧起来,我们要大胆改革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高效率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中"文化素质"指学生应该具备的文化知识和观察、想象等智力因索。但目前语文教学却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人格的铸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决定了素质创新教育的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