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不由自主地发生的,所以也叫不随意注意。它与有意注意一样,都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心理现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订作用,他们情绪易兴趣,注意力不稳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他们的认识活动常依靠无意注意,而且运用无意注意的效果也要比运用有意注意的效果好。所以,运用无意注意规律进行教学,对于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对在意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这些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总结了如何从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个层面运用注意规律。无意注意是一种低级注意,可以通过教学中总结的技巧吸引学生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可以利用数学的重要性实用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自主、自愿的高级注意,它需要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将有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  相似文献   

3.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不由自主地发生的,所以也叫不随意注意。它与有意注意一样,都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心理现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主要作用,他们情绪易兴奋,注意力不稳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认识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而且运用无意注意的效果也要比运用有意注意的效果好。所以,运用无意注意规律进行教学,对于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  相似文献   

4.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的优点就是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无需意志和努力也能长时间的集中精神.同时,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本篇论文就从学生的兴趣发展的特点和易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刺激物的特性两方面出发,论述了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5.
洪晓 《考试周刊》2010,(10):56-57
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因此.他们认识的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运而生,网络是新生事物,教学是最基本的要素.在语文课堂中,只有两者科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6.
无意注意是指一种没有自觉目的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注意,经常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一般低年级学生内抑制发展较差,自制力不强,应多依靠无意注意来进行教学。下面试就浙江省特级教师程玲教《小小的船》一课时,如何巧妙地运用无意注意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对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宜多采用直观性教学,借助生动的语言、鲜明的板书、充实的内容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尽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他们关注教学过程。"拼音、识字、古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三大难关,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的处理,能调  相似文献   

8.
朱刘平 《河北教育》2007,(12):22-23
低年级小学生多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为小朋友的乐学、好学创造有利条件。如何搞好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将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告诉我们:“具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要作一定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常常不能截然分开,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可能转化为有意注意.只有两种注意交替使用才能提高其教学效果,因为过多地用意志来控制注意、会使人很快感到疲劳;又因为任何工作都有枯燥和困难的部分;难以叫人产生无意注意,光靠无意注意也难以实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及时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相似文献   

10.
一、遵循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根据注意规律组织教学,防止学生"开小差",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我深深感觉到: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对于上好一节课和今后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哪里有注意,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注意是认识和智力活动的门户。注意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类。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作任何意志努力就能实现的注意。它能吸引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在刺激物的强度、对比、运动变化、新异性的作用下,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意注意规律的运用谈些个人  相似文献   

13.
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王泓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我们对事物的注意,有时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努力;有时是有目的而又需要一定的努力。心理学家把前者称为无意注意,后者称为有意注意。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处于...  相似文献   

14.
注意可分为两种: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而自发产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具有这两种注意类型,并经常处于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应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注意这一心理现象,往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在对成人的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把握学员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目的,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那种自然发生的、无需努力的注意就是无意注意。充分认识有意注意和无  相似文献   

1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它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 ,如学生上课时全神贯注地听课 ,仔细观察 ,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这些“全神贯注”、“仔细”、“聚精会神”就是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现象。  注意是顺利进行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 ,想方设法吸引、利用学生的注意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注意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 ,必要时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活动变化的刺激物、新异的刺激物及人的情绪、态…  相似文献   

17.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注意力是有节奏的,学习不能单靠无意注意,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有意注意必须付出很大的意志力,使人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作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相互交替转换,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刚上课时应通过组织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有意注意;接着,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产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讲述重点、难点时,又要设法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经过一段时间紧张学习之后,适当地穿插趣味性讲…  相似文献   

18.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良好的注意力能使学生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提高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合理运用注意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一、根据无意注意的特点组织课堂教学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二: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的主观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利用刺激物…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探求、内化新知识,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达到既长知识又年智慧的目的。下面就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法教学谈几点浅见。一、游戏法教学,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求知氛围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在注意力方面往往是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游戏法教学正是充分利用了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行]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到…  相似文献   

20.
注意,主要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贯穿于认知活动,是人们进行信息加工的重要机制.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我们工作和学习中的大多数心理活动都需要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