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这样一种本该最具个性、活力和人文色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长期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境地。造成现阶段作文教学困境的原因除了很多教师片面理解了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作文的工具性功能,却忽视了作文还有人文性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片面重视写作技巧的讲解与训练,却忽视了情感在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功利思想,不能只重视写作教学的认知因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学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最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两大性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较为综合性、全面性的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学生掌握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况且,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会对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以及写作水平的高低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起到了非常特殊的作用。在新课改之后,写作教  相似文献   

3.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表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折射出的是写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写作教学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作文教学中,多一点人文关怀,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人文性也就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成为课文课程的活的灵魂。作为语文工作者,应努力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写作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些只字片语,往往能体现作者的态度、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所以,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的渗透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如今和今后的语文教学将越来越重视人文性。“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标明确指出)。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人文性。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最能体现作文教学人文性的一个环节,因而笔者在此和大家谈谈在作文评改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质的体现.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因此,让学生学会积累习作素材是当前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曹银霞 《成才之路》2011,(14):36-36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学习语文是为了学会做人和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作文教学观念,重视作文教学 语文老师人人有教案,但教案中备写作文的老师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语文具有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两个重要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当之无愧。众所周知,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凸显其重要性,教育部理应给予高度重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写作是学生最难做的一件事,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十重视,尽力做好作文教学工作。随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大课题。在听说读写4项语文基本能力中,写作是极其重要的。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尚君在记者问及中学语文教学对中学生有什么作用时,回答:"主要是写作能力训练,至于文学素养,作用不明显!"作文是如此重要,而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呢?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一些学生的作文,无论是平时写作还是高考检测,令人不堪卒读。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缺乏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将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首位,主张小学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出作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作文要表现出对生活真实情感体验的写作理念。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作者主要谈谈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不仅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门立足于生活的艺术,语文的学习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今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贴近生活教作文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发挥自身主体性,在个性化的作文中秀出真实的自我。小学生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生活经历贫乏,作文也缺少生活气息,写作中容易出现"无病呻吟"的问题,这一问题成为语文作文教学向前推进的一大阻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转化为写作素材,让写作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另外,作文历来是中考高考的"半壁江山",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将语文作文教学作为研究课题,因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好体现。学生在写作中不仅可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而且中华的传承离不开好的文学作品。作文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写作缺乏素材,一提起写作文就拿着笔不知如何开头,写作能力欠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对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习作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祖国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写作教学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突出作文教学的人文性,理清人文的关系,加强人文的统一,让学生的作文流淌着真情真话,闪烁着个性的光彩,在"三维目标"的整合中,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写作素养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周爱珍 《考试周刊》2013,(59):56-56
<正>新课标明确地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重要的高中语文课程理念加以强调,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更看重它的人文性"。写作是最能反映语文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既要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训  相似文献   

16.
<正>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致使写作教学缺乏情感,缺乏道德意识与体验,因写作教学的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小学生在写作中不能从道德情感层面确立道德主题与意旨,作文缺乏情感,面对作文感觉无情可抒、无话可说,小学生写作能力将很难得到提升。语文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写作就是引导学生对于语用能力与人文情怀进行输出与表达的过程。因而,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17.
许秀园 《考试周刊》2012,(79):54-54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基本学科之一,它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让老师们比较头疼的教学环节。如何开展语文作文教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进行初始的作文写作训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更应植根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一、生活实践,要求教师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思想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传统和…  相似文献   

20.
作文指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基础,也是检查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方法。另外,也是检验和培养学生的是非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一条重要途径。作文可以说是真正地把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决不能忽视作文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