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长悦 《文教资料》2012,(34):127-129
中国古代公文特别是历史上公认的古文名篇,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切入,具体探讨一下古代公文中所体现出的"繁"与"简"、"曲"与"直"、"详"与"略"、"叙"与"议"、"概括"与"具体"这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提升现代公文写作水平,除强调公文格式的规范性和程式化外,更应建立公文写作的语感习惯,从质朴明白、文约事丰的语言要求,说理透彻、形象生动的语言手段,常用句式、惯用词语等方面,合理借鉴古代公文语言技巧,以质简丰厚的充实度、文质兼备的接受度、整饬专业的规范度,提高现代公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有着关心政治的传统,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新乐府更是明确地以关心政治,反映时事为已任,大量从政的文人,因为远离文学创作,尽量在公文中表现文学才华,古代文官系统中的主要从业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古代公文文采斐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杨爽 《文教资料》2013,(29):132-133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语言是抽象的、一般的。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长期发展中,语言逐渐成熟,渐渐具有灵活性和主观能动性。修辞这一特殊的语言运用手法大大增强了交际的效果。修辞的手法多种多样,在历史的源流中。它们起源于不同的时期.被人们以口语、书面语大量运用看。口语不能被古时候的条件保留,只剩下文书供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古代公文中情感存在的原因:人治替代法治的治国传统、文学与非文学的交叉渗透以及公文作者的学者化和文人化;同时根据情感内容、表达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对古代公文中的情感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公文写作具有审美性。公文之美首先体现在形式美。公文作为政治话语和政策信息载体的文体,从形式到内容都追求严谨、严肃、和谐。公文的形式美是从公文形式构成因素的角度建构起来的。在文面上,比例的和谐,格式变化的错落有致,色彩搭配的威严刚正,以及公文文面的清晰雅致,这些共同构成公文的形式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有字记载以来便产生了公。我国古代公实践及公理论的历史可以分为形成、完善、发展三个阶段,并自始至终贯穿着公风不断向简约、实用方向改革,对公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公文言辞优美,言简意赅,用典精当,文风活泼,读之令人爱不释手。认真学习、借鉴古代公文在语言方面的艺术,对于今人撰写公文和文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儒家思想为尊,因此,古代公文通过直接或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指导思想、出发点或证明具体观点的论据。这不仅使公文思想深邃、富有内在张力,也使儒家政治伦理和实践理性得到传扬。作为临民治事工具的古代公文与作为儒家思想具体表现形式的儒家经典相结合,成为“治统”与“道统”有机结合、互相补益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0.
古代公具有较强的学性,这是公认的事实。感情的有无和浓淡,是古今公重要的区别。浓郁、丰富的感情,和形象生动、手法多样、风格多变、语言华美一样,是古代公艺术性和学性的重要表现。领略情感是鉴赏、分析古代公的重要方面。古代公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其中蕴藏的积极、健康的情感,是进行爱国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好教材。另外,古代公的情感化与中国特定的化、历史传统相关,通过对古代公情感种类及其成因的分析,是深入理解古代公多重属性和多种价值的重要入口。但目前研究界对古代公感情的多样性研究还不深入,对古代公情感化原因的探讨几乎无人涉及。本拟在深入理解公发展史和广泛解读古代公本的基础上,对就古代公的情感进行专门探讨,努力回答两个问题:古代公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感情?古代公表现出哪些感情?  相似文献   

11.
古代公文研究在传统学术研究中涉及较少,丁晓昌教授等的<古代公文研究>,抓住了这个学术研究的"软肋",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作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骈体与散体是古代公文写作中经常使用到的两种文体。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指以课文中文本作品的美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古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包含着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多种多样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14.
15.
丰富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渗透在中国人的情感、习俗、审美情趣、道德风尚和社会制度中。它不仅成为一种鲜明的民族外在标志,而且积淀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服饰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6.
公文的审美性是客观存在的。探究公文的审美性是提升公文实用效能的需要。实现公文的审美性要以行文主旨需要为前提,在尊重公文语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求真、致用、规范、得体、雅俗共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汤静天 《文教资料》2014,(36):45-47
中国二千年来,道德是最高行为规范也是主旋律,即使有法律的产生,由于君主权力高度统一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它也难以成为广泛的最强约束力。于是道德甚至一度凌驾于制度,从家常伦理到忠君报国思想成为一切问题的通行证。德治的效果世人有目共睹。但同时,光天化日下的"道德第一"背后引起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而遵循"文以载道"的文章学精神,我们能很好的从作为管理方式的中国古代公文对道德的运用中得到一些印证并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特有的"艺术政教化,政治艺术化"文化传统、以长官意志为主的人治政治、艺术与应用交融的"泛文学"观念和公文作者的文学化素养决定了古代公文写作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也决定了古代公文具有形象化、情感化、风格多样化等文学品格.古代公文是传统文学的重要部门.古代文学研究应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真实",开阔研究视域,矫正研究方法,避免用西化的、现代化的"纯文学"观念打量中国传统文学的削足适履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独立完成公文写作是教师写作教学的一大难题。文章从审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公文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公文美的表现,探讨了如何在写作中加强公文美的发现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从社会政治环境、人的地位及献化思潮与艺主流方面出发,对中国古代戏曲较古希膜晚出近二千年、较古印度晚出一千多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别于单纯从戏曲的的形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分析了中国代之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