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帆 《教师博览》2014,(9):42-42
很多人以为美国的教育制度比中国好,还有想象中的连美国人都没听说过的“素质教育”,难怪美国年年有诺贝尔奖得主.因此,像“重点学校”“重点班”这种在中国的东西,在美国肯定是没有的.错了,美国的公立学校不仅有“重点学校”,而且几乎所有中学都有“重点班”.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华人权战略,是美国对华总战略“遏制”战略的次战略。它发端于美国的对华和平演变战略,产生于1989年中国的“六.四”时期,定型于1994年。美国对华人权战略的目标,是用人权做为外交政策工具,实现美国颠覆中国社会制度的目的。为实施这一战略,美国采用了“软”、“硬”两手。“软”的一手,是在“改进”中国“人权”的借口下,通过“友好”的“对话”、“交流”和“合作”等方式,逐步推行美国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硬”的一手,是直接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中国逐步采用西方的人权标准,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在中国发生“安静革命”、“和平革命”、“颜色革命”,或“和平演变”,使社会主义的中国蜕化到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工作。中国朋友给他接风,席间一个人对大家说:“不好意思,方便一下。”朋友给美国人解释说:“方便”就是去洗手间。美国人点点头记住了。过了几天,美国人参加一个酒会,一个人在碰杯的时候说:“希望方便的时候去美国看看”。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在“方便”的时候去美国呢?但始终忍住没问……又过了几天,一个美女主播要采访美国人,打电话预约,问美国人,能不能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去采访他,美国人忍不住问到:为什么要在你“方便”的时候采访我?美女主播马上说:那就在你“方便”的时候好了,美国人当即晕倒,第二天买了机票立马回国了。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在家上学”与义务教育制度的“强制入学”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各国的应对并不相同.作为“在家上学”较为活跃的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州逐渐承认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但其法律渊源较为复杂.本文考察了美国各州“在家上学”的立法状况,试图厘清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并认为美国“在家上学”的法律渊源呈现出“重权利、多选择、渐进而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帝国主义政府的反革命事业尽管每天都在做,但是在嘴上,在官方的文书上,却总是满篇的仁义道德,或者多少带一些仁义道德,从来不说实话。”美国统治集团就是这样,一贯标榜美国是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极力宣扬美国教育制度的“民主”和“平等”。一九七四年美国总统咨文中,大肆吹嘘在本年度要完成的所谓“十点计划”中,就有什么“改善教育”、“使所有的美国人都获得均等的机会”、“使美国印第安人得到公正的待遇”等等动听的许愿。但是,血淋淋的事实却使广大美国人民看破了美国统治集团的这一套谎言。他们当即揭露,美国总统的这个咨文,只不过是对美国人民的又一个欺骗。在美国,哪里有什么劳动人民、黑人群众和其他少数民族生存的自由和平等?更何况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冷战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来分析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即从“遏制”到“接触”,到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原因及过程。同时也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提出了自己对今后中美关系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刚下飞机,一位天真可爱的少先队员献上一束鲜花。布什总统开心地问:“你为什么给我献花呢?”“因为您是美国总统呀!”“你知道美国总统是干什么的吗?”“我知道,美国总统是管美国人民的。”“不———美国总统是为美国人民服务的……”看到这些,相信每  相似文献   

8.
美国有效教师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改革法案以来,“有效教师”成为美国教师教育改革运动的核心。探讨美国关于“有效教师”的定义研究、有效教师的历史研究、美国中小学关于“有效教师”的实践研究,以及美国关于有效教师与无效教师的特征比较研究。同时,还进一步探讨美国教师“有效教师”的评价研究,特别关注美国“有效教师”评价方法的多样研究,包括课堂传统的课堂观察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新发展的教师档案袋评价、教师绩效评价和价值增值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1941年5月2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1967年华东师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78年起在华东师大任教至今。1982—1984年公派赴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VPT&SU)研修美国历史;1992—1993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赴美格林纳尔学院(GrinnellCollege)作研究。著有《华盛顿评传》、《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等;主编《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20世纪世界大博览(上下册)》(常务副主编),《美国通史》(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第四卷《美国的崛起与扩张:1898—1929》(分卷主编);主持翻译(英)罗伯茨十卷本《世界文明通史》(翻译组负责人之一)。发表论文“美国独立前后政治体制的演变”、“华盛顿和美国宪法”、“第二次产业革命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略论当代美国史学研究之演进”(合作)、“浅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试论20世纪初的美国太平洋扩张战略”、“试论美国文化多元性的成因与特征”“美国多元文化成因再探索”、“两次全球化高潮比较研究”等数十篇。曾开设“世界近代史”、“美国历史”、“美国史专题讲座”、“美国移民与文化”与“世界史通论”等课程。多次赴美国、香港、日本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合作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而被枪杀。“Freeze!”意为“站住”、“不许动”,在美国是尽人皆知的日常用语。想必这位留学生学过“Freeze”的基本含义“冰冻”、“结冰”,但由于不了解该词在美国的文化含义,以至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惨痛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深思:如果这位留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得多些,就不会遭受这样的不幸了。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变化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经历了冷战时期的苏联“霸权主义工具”、抗苏的“战略盟友”,到冷战结束后的“合作伙伴”和“战略竞争对手”,再到当前的“利益相关者”的转变。这一变化展现了美国对中国作为崛起中大国身份的认同。但与此同时,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使美国始终不会放弃防范、遏制中国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102~103页:“在中美发表的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其实,中美上海公报中只有“美国认识到”而没有“美国承认”的措辞。美国的“认识”$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以为美国的教育制度比中国好,还有想象中的、连美国人都没听说过的“素质教育”,于是美国年年有诺贝尔奖得主。因此,像“重点学校”“重点班”这种在中国早就被打倒永不翻身的东西,在美国肯定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伊拉克开战前后,台湾当局都“旗帜鲜明”地支持美国,表示愿为美国效力。它百般钻营,开展“救援外交”,企图挤入美国领导的战争同盟,拓展“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学化”时代。在德国大学理念影响下,留德归美学者将“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及“教学自由”原则引入美国,形成了新的大学思想。吉尔曼成功创建了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和耶鲁等殖民地学院也开始了由“学院”向“大学”转型的改革。美国“大学化”运动不是对德国大学的简单模仿和复制,而是德国大学理念与美国精神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文化上的独立、选择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实现了从“公平性财政”向“充足性财政”的转变。从“公平性财政”到“充足性财政”凸显了内涵于美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中公平理念从同质向差异的转化。这种从同质公平向差异公平的理念转化具体表现为美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中“充足性财政政策”的产生和运用。“充足性财政政策”缓解了美国基础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反动统治集团和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一样,总是乞灵于“天才论”为其精神支柱。美国政府历来都以“天才教育”作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来,为了同苏修争夺世界霸权,摆脱美国政府所面临的困境,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美国统治集团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更加疯狂地鼓吹反动的“天才论”,更为大力地推行“天才教育”。在一九五九年,苏修人造卫星刚刚上天不久,美国统治集团慌了手脚,惊呼这给美国“带来的危险,触目惊心地震动了美国公众”。他们吵吵嚷嚷,抱怨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要求美国学校提高标准”,尤其着力推行“天才教育”,大肆叫嚣“天才儿童”是美国“人力和  相似文献   

18.
给留学生上课,对“黄色录像”这个词语按一般解释之,并未说得通。查《辞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均无此义项。倒是在《辞海》中找到了“黄色报纸”条目。据此说明来源:“这个意思是从美国来的,因为美国在上个世纪末有一种连环画叫《黄色孩童》,里面经常有色情的东西。”而美国学生则肯定“美国把那种事叫‘蓝色”’。各国留学生说法亦异,日本称之为“粉色”;韩国称之为“红色”;意大利也是“红色”;澳大利亚和美国一样是”蓝色”;我国的港、台则称之为“桃色”等等,惟独没有“黄色”,更不是从美国来的,而是我们中国大陆独…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们一般对美国的“嬉皮士”有所了解。近年来文化界也逐渐了解“雅皮士”了。实际上,美国不止这两个“皮士”,还有好些“皮士”,’在美国(及说英语的国家里)很流行,已经成为了美国的一个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全球能力教育及其实施方法——以清华大学本科教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美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全球能力教育是美国走向未来的通行证”。2009年1月30日,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全球能力是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也认为“全球能力是21世纪必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