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短短六千余字揭露了几千年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吃人就是他的总罪状,而结束语中救救孩子的呼喊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分析了救救孩子这一呼喊其实表现了鲁迅深深的绝望,由此反映出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反抗绝望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短短六千余字揭露了几千年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吃人"就是他的总罪状,而结束语中"救救孩子"的呼喊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分析了"救救孩子"这一呼喊其实表现了鲁迅深深的绝望,由此反映出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反抗绝望"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3.
平心而论,鲁迅的小说《社戏》并没有什么新颖、特别的内容,它叙述的无非是童年的“我”在外祖母家中同一群儿时的伙伴一起去看社戏,归途中偷吃罗汉豆的事,这些事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最平常不过了,可是作者把这些平常的事情却叙述得一波三折、饶有趣味,又韵味悠然,究其原闳除了作者对童年乡村及儿时友谊的一往情深之外,更主要的是作者成功运用了于小题材之中见趣味的“尺水兴波法”,这种方法主要表现在以卜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带着“渴望学习”的特征来到这个世界的。爱提问题是孩子的天性,正是由于不断萌生的无数个“是什么”、“为什么”,孩子才会在“问”与“答”中寻找到解开成长秘密的钥匙,并且这种问题意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吴铭 《新读写》2008,(11):8-8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曾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被视为“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小说通过谢惠敏、宋宝琦等中学生形象的描写,率先在文学作品中揭示“文化大革命”给青少年留下心理创伤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子路 《家长》2013,(2):50-51
家长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作为父母,我们是如此的爱孩子,可为什么孩子与我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呢?”这是因为家长没有用“心”来真正读懂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转型、就业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由此在农村形成大量的“留守孩子”。他们因为缺少应有的亲情和关爱,其教育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令人担扰与深思。本文从情感、性格、心理、安全、学习等方面试作简要分折,并提出由家庭、学校和政府与社会共同构建监护和教育体系等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9.
李静 《今日教育》2010,(5):32-34
情景再现 彩珠今年4岁,在老师眼里,这个长得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却活脱脱是个“问题儿童”。她在幼几园早常常抢小朋友的玩具,跟小朋友打架,平时也不爱跟小朋友玩,自己坐在一旁,坐着坐着就突然大哭,  相似文献   

10.
"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结尾一段,由这四个字组成的短句独立成段,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发人深省。我们知道,《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思想毒害之严重,倾注了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极度忧愤的感情,反映了作者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那么鲁迅先生发出的"救救孩子"这一声沉痛的呐喊,与《风筝》这篇散文中贯  相似文献   

11.
在晚明曲学命题“本色”内涵渐趋紧缩且日益流连于语言形式层面的理论背景下,凌濛初在其曲论阐述中由戏曲语言通达到语言之主体,一方面标举“古质自然”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将“本色”与人物形象塑造联结起来,主张戏曲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为晚明曲学“本色”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突显出不同于其他文体“本色”论的本质特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帕斯捷尔纳克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将自己及其小说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对俄罗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中。以往许多研究者把他的杰作《日瓦格医生》看成是一部知识分子命运史,而忽略了小说的俄罗斯独特性。该小说始终是与俄罗斯独特的文化和命运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苏辙《春秋集解》依据《左传》,以史事为基础,而参以公羊、穀梁、啖助、赵匡、陆淳诸家之说,在舍传求经的学术风气中独树一帜。在注解《春秋》上,苏辙以例解经,以礼为断,简洁平实,主以人情,尤得《春秋》之旨,对后来的《春秋》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略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分析了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因素,即外出父母、监护人、学校、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国风是其中份量最大的民歌部分,大约距今已三千多年,民歌来源于民间,纯属天籁。尽管诗经经过孔子修订,但它仍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人们的生活样式和思想感情,也充分反映了我国最早的诗歌式样。  相似文献   

16.
二都戏是浙江庆元古老的地方剧种,由于其所处环境较闭塞,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的演唱、发声和原始的表演程式。“唱”居戏曲“四功”之首,全文从二都戏的唱腔、唱词、道白、用嗓、行腔、发声、养气等方面分析其声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运用“结合”一词有十一处之多。笔者认为,在和平与发展被视为时代主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应上升为哲学范畴。也正是这种结合的思维方法,赋予“三个代表”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试论"教育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以人为本”是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为人的本性发展服务的,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标志的。教育以人为本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杂家"鲁迅及其"杂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名目: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翻译家、教育家、美术家、编辑家、国学家等等。这些名目仅仅能概括鲁迅思想肖像的一个侧面,而不足以包举鲁迅整个的思想地图。鲁迅,只有"杂家"这一个名目才足以囊括其全部风貌。之所以给鲁迅杂家的定位,是与其杂学的知识结构紧密相关的。其杂学,一言以蔽之曰"三四之学":四库之学、四野之学和四洋之学。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高校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高校外部德育环境,要求我们对当代高校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高校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当代高校德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进行高校德育创新,实现“学校人”与“社会人”的同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