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而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译语是汉语的异化.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  相似文献   

2.
于海燕 《文教资料》2010,(30):32-34
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而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译语是汉语的异化。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了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  相似文献   

3.
汉译英中合理的语言异化总是在目的语内部规律制约下进行的,汉语语言体现出来的时间顺序象似性和意合特征制约着异化的程度和范围,语言异化和语言归化是相对的,就汉英翻译而言,语言归化的核心是从空间结构样态向时间顺序样态转化,有效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翻译的简单模式,是培养,提高汉译英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跨化的交流活动,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往来的日益频敏,迫切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以其化特色上,“归化”与“异化”是缓和源语化和译语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归化”译出现频率往往较高,然而在当今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适度增加“异化”翻译的运用对本土化的传播和外来化的接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语言哲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异化"与"归化"实际上是"二元对立"现象的反映。文章试图利用语言哲学作为科学手段研究"异化"、"归化"的理论本质,克服翻译中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摆脱二元对立的束缚,树立翻译研究的辩证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马苗 《考试周刊》2012,(69):19-20
异化和归化是英语翻译中两种重要策略,二者相互补充。本文通过将这两种翻译策略与文学翻译的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即任何译本都是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翻译过程是“归化”还是“异化”的过程始终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而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把翻译的发起人要求,译者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要求与期待考虑进去再去谈论翻译的策略则能更好地在具体的翻译情境中使用“归化”和“异化”手段。  相似文献   

8.
关于翻译策略,早在1813年,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rcher)就指出,翻译的两条途径:“一是他尽量不打扰作者而将读者移近作者,二是尽量不打扰读者而将作者移近读者。”即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异化)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归化)。  相似文献   

9.
“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两者各有优缺之处。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文章提出,跨文化翻译的英译汉可适当采用异化手段作为归化的补充,而汉译英则宜尽量归化,以期达到便于沟通、促进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优劣之分,两者各有千秋,也各有短长.语言的多元性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否定了翻译的绝对性.所以,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在文学翻译中,语言晦涩,佶屈聱牙的译文乏善可陈.可读性和文学性才是检验文学翻译质量和翻译效果的天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特征,选取相关文学翻译文本中"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实例,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个案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即"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特征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二者都属于"个性化"的翻译,从本质上都是对原作的"创造"与"叛逆",只是"创造"的方式、途径、程度不同,"叛逆"的方向、目的、归宿各异,从而得以从新的角度审视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中的两种主要策略--归化和异化,是近年来翻译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也许其硝烟还将继续弥漫下去.其中的异化翻译,作为忠于原著,传递文化新鲜血液的翻译策略,更为当今翻译界人士所推崇.本文将对异化翻译这一翻译策略进行多角度的剖析,以产出最佳译作为宗旨,从辩证法角度进一步对异化手段在源语迁移实践中的运用进行实战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而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译语是汉语的异化.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汉代以来的近两千年问,经过多次翻译活动产生的翻译语言在汉语文学语言中留下的印迹是租为明显的。本文通过对翻译语言词汇及语法不尽垒面的论述,使读者意识到:翻译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汉语文学语言在历史性地兼收了某些翻译语言的成分之后,无论是在其表意范畴或是在其表述系统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们较之于传统语言更全面也更精密。  相似文献   

15.
王婷 《考试周刊》2013,(43):34-34,86
本文主要探讨了归化和异化这两组翻译中术语的定义和起源,同时也阐明了另一组翻译术语直译和意译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对归化和异化的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对翻译中的同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回顾、比较到分析当今翻译界在对不同文体尤其是新闻文本的翻译中的策略采用,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策略时的心态、对原作的理解、对原作异质性的处理等等。  相似文献   

17.
习语在人类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习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独特的表达形式,包括俗语、谚语和俚语等。习语广泛传播于民间,语言简洁扼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一般来说,习语与一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宗教、地理和习俗密切相关。归化与异化是习语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是把原语本土化,采用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异化要求译者靠近作者,采用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姓名的翻译历来有归化法和异化法两种方法。在译名时异化法更能忠实于原作,体现异域文化特色。但同时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的,在必要时还要借助归化法。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手段.这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它们不是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互为补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界,翻译理论众多,各派观点不一,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除了由来已久的经常见诸各专业期刊的“直译”和“意译”之争外,还有“归化”和“异化”之争。本文通过引述几位中外翻译名家针对归化与异化所持的观点,对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