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一年级新课程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面向“非零起点”的学生。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课堂中存在许多“零起点”与“非零起点”学生共存的现象,给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带来很多困难。针对这个问题,可采取一些具体策略。在调节好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树立学生以我为主的学习观念,通过“非零起点”学生的传、帮、带及教师的有效指导,建立学习小组;灵活采取课程方案等方式消除造成“零起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都从“零”开始学习。但事实上,信息技术课程“零”起点的问题早已引起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关注。由于全国千差万别的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无法适应由《纲  相似文献   

3.
经过“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文化论再升温”、“信息文化观”几个阶段的发展,尤其是伴随《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标准》)的出台及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转向了文化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教育转向是理论认识的结果,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这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同样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提升信息素养的过程很大程度关系到人的思维。左手栏就是这样能够促进人思维的信息处理工具。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中明确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定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可见,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颁布后,全国迅速掀起了讨论与学习的热潮。K1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等国内知名教育论坛都组织了热烈和有深度的网友讨论。“对高中新课标,你有什么样的困惑与思考”、“关于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网络讨论主题都有很多网友参与。《标准》的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走向信息素养培养的理念已经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只是一个开端,解读《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是一个重新审视课程标准和丰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将进入新课程实验。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结构中作为独立科目,与通用技术一起归属于八大学习领域的技术领域,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本次新课程改革的肯定,课程地位在中学教育中得到了确认。《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深刻领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正确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信息技术列为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特别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应更加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  相似文献   

10.
赵瑞  赵健 《教学与管理》2007,(12):141-142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中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即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技术教育;(2)研究性学习;(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劳动技术教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面对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教育部在教育的发展战略上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要求,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衔接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研究课程标准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1.研究2000年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指导纲要》中初高中信息技术纲要之异同。2.研究2000年的《指导纲要》与2003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程标准》)之异同。这两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已经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将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有六个模块。必修部分为“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相衔接,既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又是后续选修模块得以延展的前提,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中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热点。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2003年2月《普通高中技术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通过审定,这两者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结束了探索时期,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高中新课改在我省已经跨入第三个年头了。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而新课程的设置不再有“零起点”的限制,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这将使所有同学都会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探究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那么,如何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呢?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激发问题意识”和“整合信息技术”是两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即高中物理教学中,以“信息技术整合”为手段,采用“问题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8.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功能必须转变到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19.
《数据信息的加工》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新课标教材的编写假定学生的基础为非零起点,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零起点,所以需要兼顾Excel操作和使用Excel进行数据加工的教学。本节课内容与数学教材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专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从以“动手”为主的技术学习转向以“动脑”为主的体验学习、原理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不同教学环节设置留白,留出时间与空间带动学生的思考,去挖掘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主动探究、学习课程内在的机理与组织,真正达到课程要求从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教育”向信息科技“素养教育”的转变,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